「回西部、回家鄉、回到鄉親們身邊」北大最美研究生楊霞的選擇

2018年7月11日,北京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隆重舉行。會上,北大第三臨床醫學院2015級研究生楊霞作了題為《小肩擔大道,壘土築高臺》的發言。特刊發全文,以饗讀者。

“回西部、回家鄉、回到鄉親們身邊”北大最美研究生楊霞的選擇

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研究生 楊霞

小肩擔大道,壘土築高臺

——在北京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畢業生代表 楊霞

親愛的老師,同學,校友,家長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特別的時刻。此時心中,百感交織,既有長亭折柳的送別之情,亦有踏遍青山的滿懷期待。

1

牽掛故鄉、誓志學醫

我來自四川成都的一個小縣城,在那裡,能讓大家尋醫問藥的地方只有一所鄉鎮衛生院。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次,爺爺奶奶同時生病住院了,我去看望他們。一間十多平米的房間裡擺滿了床位,咳嗽聲、呻吟聲不絕於耳。角落裡立著一個簡陋的小藥櫃,凌亂的擺放著藥品。一名護士正手忙腳亂地配著液,她的身後還扔著幾個輸完液的空袋子。整個空間狹窄而髒亂,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藥水味。

這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影流轉,冥冥之中我選擇了學醫之路,更有幸進入北京大學。我跟隨的是最頂尖的專家老師,學習的是最前沿的醫藥知識,使用的是最高端的儀器設備,接觸的是最優秀的同學夥伴,但每每回想起兒時的那個場景,我總感到擔憂、不安。

在那樣的環境下,藥品的保存是否得當?配置的靜脈用藥是否安全?交叉感染的風險會有多高?更重要的是,這種情況如何得以改善?

2

身體力行、心繫基層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電影折射出老百姓對於醫療及製藥行業發展的期盼。我不是藥神,只是一名普通的臨床藥師,站在離患者最近的地方,用科學的知識告訴求醫者如何吃好藥、吃對藥。我想從我做起,點滴努力,改變現狀

力行,做實幹家,

是北大人一直以來傳承的精神。

作為團長,我曾帶領團隊兩赴赤峰進行社會實踐,為當地的兒童福利院提供義診、科普培訓等服務。

福利院裡有107個孩子,其中90%都是殘障兒童。活動結束時,我們和孩子們合影留念。一個瘦瘦的小男孩站在我的身邊,抓著我的衣角,我蹲下來問他怎麼了,他喃喃地說:“姐姐,我不想拍照……拍完照,你們就要走了……”我心裡說不出的難受。

儘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基層醫療環境在逐步改善,但仍有很多地區醫療資源匱乏,醫務人員緊缺,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療,而我又能做些什麼呢?

3

小肩擔大道,壘土築高臺

當我在赤峰拜訪北大校友莫鋒師兄時,他講述自己紮根內蒙古草原15年的心路歷程給了我答案。

出身於預防系的莫師兄在畢業之際,為響應國家“志願服務西部”的號召,毅然放棄了北京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紮根赤峰。

他努力克服對草原多變氣候和生活習慣的不適,從巴林右旗衛生防疫站做起,認真指導基層衛生防疫工作,利用大學生志願者的優勢為當地爭取了大量的醫療資源,使地方的計劃免疫工作得到了極大的突破。

於是我決定,畢業後要到基層去!

當前,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進入攻堅階段,畢業後的我將作為一名選調生,帶著北大賦予我的思想,懷揣著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信念,回到家鄉、回到西部,為發展基層醫療健康事業、為推動“健康中國2030”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很幸運,在我的青春裡,能和北大相遇,她帶給我成長,教會我愛與擔當,讓我有能力、有底氣,去選擇、去追求心之所想,敢為人先,無所畏懼。

值此告別燕園、整裝出徵的日子,祝願大家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謝謝大家!

“回西部、回家鄉、回到鄉親們身邊”北大最美研究生楊霞的選擇

楊霞

楊霞

楊霞,女,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2015級碩士生。學術上刻苦鑽研,以第一作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4篇,SCI一篇;獲得4次會議優秀論文及3次優秀壁報。

積極參加學生工作和各項實踐活動,先後擔任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研究生會副主席、主席以及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會副主席等職務,帶領團隊舉辦20餘項院級及校級活動。

曾獲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優秀學生幹部、北京大學優秀實踐領隊、北京大學優秀實踐個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