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揭祕│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五月初五端午佳節,人們包粽子、賽龍舟……以濃郁的節日風俗紀念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因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未能實現,被削職流放。後報國無望,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如果有人問你,屈原當年流放何處?也許你決然想不到,屈原流放之地就包括今天的佛教聖地——池州九華山。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九華山,古時稱為陵陽山、幘峰、九子山。據《皖志述略》記載:“九華山脈自石臺、青陽、涇縣迤邐而至宣城,古時統稱陵陽山區。”

楚頃襄王時,屈原經水路流放到陵陽,這在他的詩作《哀郢》中有記載:“當陵陽之焉至兮”、“至今九年而不復”。箇中陵陽,可具體到今九華山山麓的陵陽鎮一帶。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屈原流放路線,根據《山帶閣注楚辭》繪製

寄詩陵陽

屈原流放“陵陽九年” 期間,創作了《哀郢》、《招魂》等著名詩篇,對九華山的道家思想的形成、池州儺文化的發展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

慘鬱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

(《哀郢》節選)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

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

菉蘋齊葉兮,白芷生。

路貫廬江兮,左長薄。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

……”

(《招魂》節選)

《漢書》記載:“廬江出陵陽東南……”。《楚辭今注》:“《招魂》乃屈原放逐途中,行至廬江、陵陽一帶,轉而南下而作。

楚風遺存

池州九華山一帶在戰國時期地處“吳頭楚尾”,屈原的《招魂》、《九歌》大量描繪了楚國巫儺文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池州儺戲,就保留了許多楚地原始文化信息。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上圖根據大型舞臺劇《千年儺》繪製

民俗活動

嘉靖《池州府志》記載,“貴池(即今池州市),三閭廟,在城北望京門外,祀楚屈原大夫。”今天的九華山腳下,賽龍舟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民間活動。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千載詩人地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池州有“千載詩人地”之美稱。除李白留下大量名詩名句外,杜牧、梅堯臣、文天祥、王陽明等人,都有詠屈原和池州的詩作。另外,南朝昭明太子蕭統在池州居邑期間著《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世第一部詩歌總集。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精神流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以浪漫博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追求真理追逐夢想的“求索”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報國圖強。

紀念屈原,已成為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覺。

端午揭秘│屈原與九華山的淵源

願我們,都做“求索”精神的踐行者!

◆ ◆ ◆ ◆

編繪 | 莊凱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