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大者宜下)何须以尊卑之分、盛气凌人

点击上方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道德经》(大者宜下)何须以尊卑之分、盛气凌人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谦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如同居于江河的下游,处在天下雌柔的地方,充当天下的会聚之地。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因为安静才可处于下位。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能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谦卑恭敬,就能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过是想网罗小国,小国不过是想归附大国。这样两者都能实现各自的愿望。)

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能否得到安宁与和平,往往取决于大国、强国的政策。大国、强国所希望的,不过是要兼并和蓄养小国、弱国。而小国、弱国的愿望,则是与大国和好,和平共处。

以大国、强国的政策为生存的动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大地是如此,在当下的全球也是如此。老子所提倡的真正含义,正是大国不可恃强凌弱。

从个人方面来说,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以长者、强者为立场,强调小者对长者的一味盲目服从,并以此作为尊重的标准,强调弱者对强者的一味盲目恭维,并以此作为尊重的标准。

但是,以小者、弱者为立场,这样的尊重,怎么样呢?以“恃强凌弱”的准则去制定“尊重”的准则,以“恃强凌弱”的办法去推行“尊重”,怎么样呢?

如果尊重不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那么放弃“尊重”的刻意推行,怎么样呢?

欢迎继续关注,并留言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