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日清雙方軍艦硬實力對比

總結之前,還是來看看北洋水師剩下的主力艦隻對比日本海軍的實力優劣吧。至於其他輔助艦隻魚雷艇炮艦等等,我們就不一一對比了。

甲午海戰日清雙方軍艦硬實力對比

鎮遠

看了一下,剩下的巡洋艦裡,北洋水師裡只有超勇和揚威兩艘小船沒有出場過,排水量1370噸,極速16節,功率1920千瓦,主炮是2門阿姆斯特朗10英寸炮,4門阿姆斯特朗4.7英寸副炮,1881年服役。然而,在日本海軍裡,同級別的船,在甲午戰爭時期已經是作為巡邏偵查用的輔助性軍艦,最典型的就是和超勇級一脈相承的姐妹艦筑紫號(Tsukushi)。除了筑紫號,日本還有葛城級3艘,橫須賀國產的海門號(Kaimon,排水量1380噸)天龍(Tenryū)等等,這些船雖然性能方面弱於超勇級,但是勝在數量多,所以兩艘超勇級實力上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

Akitsushima (秋津洲),Chiyoda (千代田)。千噸左右排水量的超勇、揚威、筑紫、八重山等我們就忽略吧。

下面給個表格,從表格中我們能看得更全面仔細。

甲午海戰日清雙方軍艦硬實力對比

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主力對比

綜合數據對比

甲午海戰日清雙方軍艦硬實力對比

綜合數據

其他比較

  1. 火炮:日軍大量裝備速射炮,每分鐘發射5~6次,而北洋的火炮射速大大落後,不過北洋的大口徑火力佔優,實戰中日軍的12.6英寸炮幾乎成為雞肋。


  2. 噸位上日軍比較平均,主力艦噸位都在3000~5000這個檔次,而北洋差距太大,主力定、鎮大於其他友艦太多,並且整體噸位也落後於日軍很多,導致次等實力大大落後於日軍。

總結:北洋軍艦方面的硬實力落後於日本,但是仗著兩艘定遠級的超群實力,差距還是可以彌補的。實戰中的表現也幾乎反映了兩個艦隊的特點和弱點。但是考慮到軟實力,比如後勤,陸軍的戰果,加上運氣因素等等,那麼北洋戰敗,應該是正常情況,換句話說,輸得不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