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徐崢無論是作為演員,還是導演,都有不少佳作。例如我童年的回憶之一《春光燦爛豬八戒》。長大以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泰囧》《港囧》,還有最近熱映的《我不是藥神》。

今天我講的電影叫做《催眠大師》,是我看過的,劇情比較燒腦,另外又帶有反轉的佳作。我之所以偏愛這本電影,還有它本身描繪的心理醫生和病人之間的博弈。人類是會自殺的動物,這在自然界都是一個奇葩的存在。像我們現在聽說的抑鬱症,幻想症,等等心理還有精神問題,都是殺人不見血的利器。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徐崢在電影中,飾演的就是一位催眠大師,精通催眠療法。所謂催眠,很多人都認為很神奇,或者很假,我也這麼覺得,不過這些都意味著,大家都對催眠很感興趣(敲黑板啦,如果催眠是為了為所欲為,這可要不得)。我也接受過一次催眠,不過催眠師不是醫生,而是老師,催眠方法也很普通,叫作“嘮叨”。確實起了一兩天的用處,後來我就忘了他說過啥了。

故事一開篇,徐崢就展現了催眠的威力,他利用催眠給患者構建了一個想象空間,讓患者直面自己過去的錯誤。二十年了,該放下自己的過去了。講課完畢,徐崢遇到了自己的老師,老師交給他一個病例,那人說自己能看見鬼,而且邏輯嚴密,很多醫生都拿她沒辦法。徐崢本領高強,當然願意接受挑戰。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徐崢不相信有鬼,他利用自己的所學,駁斥任小妍的話語。認為她是把好多不相干的情節混在一起,其實根本沒有鬼,而是自己想多了。而任小妍則答道:“我看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為什麼會看見他們。”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每一個心理醫生的背後,還會有一個心理醫生

正當徐崢在記錄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到了一個湖泊旁,站在橋頭,不知所措。一轉身的功夫,任小妍居然把他推到了水中。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等甦醒過來之後,徐崢非常生氣,在調查了任小妍的身世之後,他揭穿了任小妍的防護偽裝,任小妍一直是個孤兒,她沒有親生父母,之前記憶中的親生父母,其實是第一任養父母。他們也並沒有死,而是在遺棄她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

任小妍雖然還矢口否認,但是心理防線已經鬆動了。徐崢加強攻勢,詢問她關於未婚夫的事。任小妍最怕提到她的未婚夫,她的未婚夫死了,有人害死了他。當徐崢想用催眠找出兇手的時候,任小妍卻不說話了。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別惹一個心理醫生,他會讓你崩潰

既然任小妍不肯配合,還胡言亂語,那徐崢也就不想理她了。誰知任小妍突然說:“我看到兩個人,一男一女,他們就站在你身後,像剛從水裡爬出來一樣,他們說你怕水。”徐崢凌亂了,任小妍怎麼會知道,可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頭,任小妍說出了更多的事,那些徐崢不願再想起的事。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任小妍公佈了自己的身份,她叫顧潔,是專攻清醒催眠的高材生,也是一名催眠師。而她來的目的,並不是治好自己,而是治好徐崢。他之前因為酒駕(所以說絕對不要酒駕),害死了自己的愛人,還有顧潔的未婚夫。從那時起,他就一直無法原諒自己,他怕水,怕開車,甚至自殘。

又因為他本人是心理醫生,所以常規療法對他毫無用處,還遭到他的排斥。不得已之下,老師聯合顧潔,還有徐崢身邊的人,一起設下了這個局,讓徐崢直面現實,放下過去。

這場局,最關鍵的就是顧潔,必須在接受催眠的情況下,不說出實情,另外,她面前的正是害了自己未婚夫的人,她又要放下自己心中的恐懼和悲傷。

《催眠大師》我能看見鬼,你當你是夏冬青啊66——放下過去不容易

沒有人能原諒你,除了你自己

徐崢醒悟了,他的心理防線都被攻破,也就釋然了,他自己犯下了重大的錯誤,沒有人會原諒他。顧潔說道:“沒有人能原諒你,除了你自己。”

看到這裡,我們能夠發現,人是多麼的脆弱。從心理到生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有時候是因為犯錯,有時候是因為想不開,我們一直在想,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怎麼就會這樣?可有些事是無法挽回的,有些事是沒有理由的。

有人選擇了自殘,有人選擇 了自殺,希望從中獲得原諒和解脫。心理醫生要做的,就是幫助人們,藉助思想上的釋然,來更好的生活下去。而他們本人,其實也是患者。

現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了,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心理健康了,也許還會有論調說,抑鬱症就是矯情,強迫症就是潔癖。這本電影,告訴了我們血淋淋的真相。人是脆弱的,為了掩蓋脆弱,建立了強大的心理防線,來逃避自己過去的錯誤。學會包容,理解別人的感受,這才是人與人交往的正常之道。

語言能夠殺人,尤其是對這些心理脆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精神病院的病人,有些是會傷人被關起來,有些則是很容易被人傷,才被“保護”起來。

放下過去不容易,如果允許,就找個心理醫生談談心,讓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生活並不一定美好,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它儘可能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