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玩家”徐崢,歲月拿這個光頭沒轍

暌違大銀幕3年,徐崢再次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時候,一下子交出了3部作品。一部是時空交疊的戀愛輕喜劇《超時空同居》,一部是講述藥店老闆代購故事的黑色幽默電影《我不是藥神》。唯有《幕後玩家》是一部懸疑片,沒有任何喜劇元素,其中充斥著救贖和成長,觀眾看到最後淚點滿滿。

“幕後玩家”徐崢,歲月拿這個光頭沒轍

“中年危機三部曲”

《幕後玩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坐擁數億資產的股市大亨鍾小年遭遇綁架。在一個神秘人的操控下,他的鉅額財產被盜,處於身敗名裂的邊緣,妻子也被牽扯進一個個險境。金錢還是性命?道德還是家人?他被迫面臨多重選擇。最後鍾小年幡然醒悟,為了洗脫罪名,救回愛人,他與神秘人展開了一場關於生死與金錢的遊戲。點映場的觀眾如此評價——“燒腦”“懸疑”“刺激”。

《幕後玩家》是青年導演任鵬遠的第一部商業電影。抱著力挺新人的心態,徐崢擔任了這部電影的監製。回顧拍攝經歷,徐崢說:“我們做這個片子的時候沒想過要把‘懸疑’或‘燒腦’的類型前置,就想寫一個人物迴歸家庭的主題。在做劇本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懸疑的類型更能把這個故事講好,所以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徐崢飾演男主角鍾小年,他很喜歡這個迷途知返的角色。“這是個層次很豐富的人,經歷從自我救贖到自我成長的過程,內心的故事線很完整。” 有一場在密室拍攝的獨角戲讓徐崢印象深刻,他和自己飆戲,“揣摩演繹男主角從憤怒到崩潰,再到絕望的情緒變化,很過癮”。

徐崢倒覺得,“無論拍什麼類型的片子,我的電影內核是貫穿始終的”。他在電影裡塑造的最多的形象是“喪喪”的中年男。喜劇片《泰囧》主角徐朗,40歲遭遇事業危機;《港囧》主角徐來,40歲開始尋找“放不下的初戀”;《幕後玩家》裡的鐘小年也正當中年,他面臨著各種選擇。

但“喪”只是表面,徐崢毫不諱言,他是想通過電影裡的故事,反映現代人的中年危機問題。“這個節點,會迫使你思考很多人生的重要命題:婚姻、生死、事業、財富。”徐崢說得一本正經,任鵬遠則在一旁調侃:“這部電影同《泰囧》《港囧》一起,共同組成了徐導的‘中年危機三部曲’。”

“演員之路”VS “導演之路”

好友黃渤評價徐崢“聰明”。徐崢還沒做導演的時候,黃渤就說他“有導演思維”,“他那個大奔兒頭,原來裝的都是智慧啊”。

徐崢天生就是幹戲劇的料。1972年,徐崢在上海出生。小學時,他就在學校的話劇表演中挑大樑。1991年,徐崢考上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他進入上海人藝。那時,上海人藝有好幾部話劇都是徐崢自導自演的。1998年,他憑藉話劇《股票的顏色》,獲得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不看徐崢的話劇,就算白去上海了。

“幕後玩家”徐崢,歲月拿這個光頭沒轍

在話劇舞臺積攢下紮實的演技和情感基礎後,徐崢開始收到一些影視劇組的邀約。1999年,《春光燦爛豬八戒》籌拍,他受邀出演主角豬八戒。徐崢最初頗有些不悅:“就算我長得不夠帥,可遠沒有醜到讓人聯想到豬八戒的份兒上啊!”但仔細想想,他又覺得“很有挑戰”,決定參演。作品出爐,徐崢賦予了角色自己的理解,塑造了一個有點自私、有點好色、又賤又萌的豬八戒。

2002年,徐崢主演《李衛當官》,飾演靠智慧懲治貪官汙吏的草根人物李衛,表演生動又潑皮。到了《李衛當官》第二部,他開始兼職做導演了。“表演時總會萌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希望通過自己執導去嘗試、去實現。”

真正奠定徐崢在導演界地位的,是喜劇電影《泰囧》。一名成功商務男,在泰國出差途中遭遇賣油餅的缺心眼青年,再加上一個瘋狂的商業對手,一路上的笑料延續整個故事。徐崢自編自導自演的這部電影,最終以13億元票房成為超級黑馬。3年後,《港囧》上映,票房16億元,徐崢晉升中國電影界最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

“幕後玩家”徐崢,歲月拿這個光頭沒轍

憑藉“囧”系列成功轉型的徐崢,一邊繼續籌拍著自己的電影,一邊花更多的精力去與青年導演合作,在他們的電影裡飆演技、當監製。《幕後玩家》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年輕搭檔還有:《瘋狂的石頭》導演甯浩、《夜店》導演楊慶、《催眠大師》導演陳正道、《豬太郎的夏天》導演宋灝霖……最初,這些年輕人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劇本寄給徐崢。沒想到,徐崢不但答應出演,還欣然擔任監製。後來這些被徐崢“插一腳”的電影,戲火了,導演也火了。

前陣兒徐崢過生日,7位青年導演給他錄了一段溫馨的視頻,祝福他生日快樂,也感謝他的幫助和支持。徐崢轉發了這條微博,並留言說:“是大家成就了現在的我。”

“肥而不膩”型

徐崢今年46歲。處在人生的不惑之年,他大大方方地承認:“我就是個‘中年危機男’嘛。”

從話劇舞臺到影視劇,再到大銀幕,從大學畢業入行到走紅,再到轉型,徐崢似乎時刻都在一種危機感中,所以他一直勤勤勉勉,刻苦用心。20多年過去了,徐崢還是那個有才氣、有想法的大奔兒頭。他調侃自己:歲月拿光頭沒轍。

“幕後玩家”徐崢,歲月拿這個光頭沒轍

徐崢對自己挺“狠”。拍喜劇,劇本憋兩年是常有的事。為了調查本子是否受歡迎,徐崢做了很多實驗。“一個故事,先給一個人講一遍,觀察他的反應:在哪裡聚精會神,到哪裡發笑。然後同一個故事,微調一下再跟另一個人講,看這個人的反應。最後根據聽者的認同度修改劇本。”

這種近於苛刻的細緻,會從醞釀劇本一直貫穿到電影上映。身邊的人都“怕”徐崢了,電影上映前,他會去各家影院“檢查工作”,沒完沒了地挑毛病:“銀幕有些暗”“音效不太好”……

他的喜劇風格也是穩紮穩打的:不靠單薄的插科打諢,而是透著認真和執著,笑料十足卻少有輕浮膩味之感,屬“肥而不膩”型。不同於王寶強的“草根派”、黃渤的“自由發揮派”、葛優的“貧嘴派”,徐崢偏愛溫暖的風格,講究不動聲色地表達。他覺得,好的喜劇電影應該具備好的故事、人物;有恰當的主題,能和觀眾達成交流;可以做到讓你哭就哭,讓你笑就笑,但不能僅為了娛樂而硬編段子。他喜歡謝晉導演拍過的一部《大李小李和老李》,還有1959年劉瓊執導的《喬老爺上轎》,“那時候電影的態度很溫和,裡面的人物很善良,傳遞出的都是溫暖的價值,我想我的喜劇也是源於對這種情懷的追求”。

關於電影製作,徐崢有自己的節奏。他說,接下來的導演與監製計劃,他一直在準備,有“囧”系列劇本,有大製作,也有小成本電影,都做了梳理,但不著急拍出來。“現在整個電影市場這麼熱,我們好好沉一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