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產與中國房產的五大區別

隨著中國高淨值人群規模的不斷擴大,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日益加強,買樓逐漸成為了一個常見投資的方式。而新加坡樓市在這十幾年間,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下挫、全球量化寬鬆後避險資金湧入的暴漲(新加坡政府對房產政策在1997年,2001年和2008年均有放鬆;從2009年年中到2013年年尾,新加坡房產價格飆升60%),以及多次辣招後逐漸趨於平穩的狀態,目前已經成為了海外房產投資的最佳選擇之一。那麼,在新加坡購房和中國購房有什麼具體差別呢?

新加坡房產與中國房產的五大區別

1

面積

說到面積,,就是面積單位的換算。中國買家習慣用平方米(也稱平方公尺)計算面積,來新加坡選購房子時聽到的都是平方英尺,往往腦子得轉一圈才知道個大概。1平方米約等於10.8平方英尺。100平方米就是1080平方英尺。

除了計算單位不同,“面積”一詞在兩地公寓市場上的定義也不一樣。在中國,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新加坡算的是實用面積。建築面積的算法比較繁瑣。簡單來講,是根據各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求得各套房屋分攤所得的共有建築分攤面積,比如門口的面積、樓梯等,都按比例算進每一個單位的建築面積。

所以,同一個公寓單位,其建築面積一定會大於實用面積,通常後者比前者少20%左右。在中國買一個“100平方米”的單位,和在新加坡買一個“1080平方英尺”(相當於100平方米)相比,後者明顯感覺寬敞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新加坡房產與中國房產的五大區別

2

地契

中國的房產地契通常是70年左右,而新加坡的則有99年、999年和永久地契之分。新加坡的房產因為地契年限長,頗受外籍人士青睞。其中,永久地契的房產一般要比99年地契的貴20%。儘管如此,永久地契一直很搶手,也深受中國買家歡迎,因為買家看準這塊市場的保值與增值。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因為新加坡的地皮比較少,想要建新樓必須拆掉現有的建築。不像中國地皮比較多,還有可開發的地段。新加坡永久地契的地段價值比較高,所以如果進行集體出售、或是被政府徵用的話,永久地契房地產的房主會可得到較高的補償。

物以稀為貴,永久地契房產越是少見,也就越炙手可熱。此外,永久地契對中國買家還有另一大吸引力,那就是永久地契滿足了“總覺得要給後代留下點什麼”的傳統華人心願。所以說,新加坡房產能如此吸引外國買家,與地契久脫不了關係。

新加坡房產與中國房產的五大區別

3

貸款

在新加坡首次購房的買家,可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房貸比率頂限為80%,外籍人士一般則最高70%。在中國,外國人一般不能向本土中國銀行貸款,只能通過外資銀行或中國銀行境外支行。

原本,新加坡和中國在房貸比率頂限方面有很大差別。不過,過去五年,兩國都不斷調整房貸比率頂限,因此兩國的房貸比率頂限差別已縮小。

譬如,在新加坡購買第二間屋子的購屋者的房貸比率頂限,在2010年從80%下降至70%,2011年又進一步下降至60%,並在2013年下降至目前的50%。

在中國,第二間屋子的房貸比率頂限,在2010年從60%下降至50%,又在2011年進一步下降至40%,一些城市在2013年又將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七成,即房貸比率頂限僅30%。2015年,該政策鬆綁,二套房最低首付降低至40%,即房貸比率頂限回彈至60%。

銀行貸款利率方面,兩國市場也有區別。中國目前的房貸利息在5%左右,新加坡貸款利息目前在2%左右。儘管中國房貸利率較高,但中國央行近日頻頻減息;反觀新加坡的基準利率在2015年快速攀升。

新加坡房產與中國房產的五大區別

4

稅收

在新加坡,如果在一定期限裡賣掉公寓,賣家需要上繳印花稅。在2011年1月14日過後買房的購屋者,只要在四年內賣房屋都需要支付賣方印花稅,第一、二、三和四年賣掉房產的稅率分別是16%、12%、8%和4%。此後就不必上繳賣家印花稅。

在中國,除了印花稅外,還需要上繳增值稅。為了給中國房地產市場降溫,中國政府在2013年實施20%的房地產買賣增值稅。所謂增值稅,就是對賣家賣房所得的利潤徵收的稅。譬如,150萬人民幣買的房子在幾年後以200萬人民幣賣掉,賣家所賺得的50萬就將需要以一定的比率交稅。

新加坡房產與中國房產的五大區別

5

車位

在中國購買中高檔住宅,需要另外購買車位。而在新加坡,買家不需要另付車位費,發展商一般會為每個新單位贈送一個車位。可不能小瞧這個車位費。近年來,車位費在中國節節攀升,動輒十幾、二十萬人民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新加坡私人公寓不收車位費,而是將停車場的修建和維護等費用,包括在每月的項目管理費之中。管理費除了車庫,還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每月一般是幾百元新元。如果每月的管理費是300元新元(約1400元人民幣),一年就是1萬7000元人民幣,15年剛好是25萬5000元人民幣。總體來講,這要比中國的車位“划算”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