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甦醒恢復期併發症,不可小覷!

麻醉苏醒恢复期并发症,不可小觑!

怎樣預防及處理這些併發症呢?

麻醉甦醒恢復期是指從麻醉狀態恢復至正常生理狀態,是麻醉期間處理關鍵的環節之一,也是病人圍術期較危險的階段。經過我們麻醉醫生的努力,絕大多數麻醉手術後病人平穩安全的甦醒恢復。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常見的併發症。

一、呼吸系統併發症

1、舌後墜

原因:全麻後麻醉藥物作用未完全消失,拔管後下頜骨、舌肌鬆弛,舌體因重力作用而後墜堵塞上呼吸道。

預防:待病人完全清醒,咽反射、嗆咳反射完全恢復時拔出氣管導管,並將病人頭偏一側,托起下頜。

處理:立即托起下頜並吸入純氧輔助或控制呼吸,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氣道。

2、呼吸道分泌物、血痰及異物堵塞呼吸道

原因:呼吸道在全麻後分泌物增多,口腔、鼻咽手術後滲血、殘留組織和血塊,肺部疾病和氣管、支氣管術後反流或壞死組織。

預防:拔出氣管導管前認真清除口咽鼻腔內分泌物。

處理:立即置入喉鏡,明視下清除異物、膿血塊、壞死組織等,同時面罩吸氧,人工通氣或高頻噴射通氣,以維持良好的血氧飽和度,防止心臟意外的發生。如果病人狀態不穩定或處於昏迷狀態,應立即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

3、喉痙攣

原因:口咽血痰及分泌物刺激聲門所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誘發,吸痰管直接刺激聲門所致,原有呼吸道炎症或哮喘病史。

預防:

防止氣管內分泌物和胃內容物反流引發刺激,避免吸痰管的直接刺激,動作要輕柔,麻醉完畢及時吸出口咽分泌物,避免清醒操作。有過敏者給予地塞米松10mg。

處理:去除病因,面罩吸氧,靜注地西泮0.2mg/kg,地塞米松10mg,重度者行環甲膜穿刺,高頻噴射通氣。應用肌松劑琥珀膽鹼100mg靜注迅速解除喉痙攣。

二、循環系統併發症

1、術後低血壓

原因:病人的心功能不全,心排量不能維持正常狀態,低血容量,術中輸液不足。低血糖、低氧血癥。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嗜鉻細胞瘤術後。全身麻醉藥物作用未完全消失。

預防:維持正常血容量,補充血液成分。改善心功能,使其處於正常狀態。補充血糖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處理:

及時補充血容量,維持良好通氣,保持氣道通暢。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給予地塞米松30mg。對於代謝性酸中毒的病人在升壓之前,應用5%NaHCO3 100ml靜注,根據血氣決定用藥量。升壓藥可選用麻黃鹼15-30mg靜注,效果不佳時應用多巴胺,以支持心功能。

2、術後高血壓

原因:原有高血壓病史,吸痰拔管刺激,高碳酸血癥或低氧血癥,術後噁心、嘔吐造成交感神經興奮,疼痛及寒顫。

預防: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或神經阻滯,在不影響通氣的情況下使用鎮靜、鎮痛劑,減少吸痰刺激,拔管要迅速。

處理:去除誘因,應用烏拉地爾0.5mg/kg、年老體弱者應用硝酸甘油。若血壓高同時伴有心率快,給予艾司洛爾0.25mg/kg,注意監測血壓和心率。

三、麻醉恢復延遲

原因:麻醉藥物過量,麻醉中低氧血癥、低體溫,糖代謝紊亂及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預防:術前糾正貧血,糖、水電解質紊亂,術中加強監測,避免藥物麻醉藥物過量。

處理:因吸入麻醉藥過量,應加大通氣量促進排出;因靜脈麻醉藥過量,應加快輸液;同時應用納美芬、新斯的明等拮抗劑。

四、腎臟併發症

1、少尿

原因:腎前性是由於低血容量引起的腎臟低灌注;腎性是由於低灌注、毒素、創傷引起的腎小管壞死;腎後性是由於尿管堵塞。

處理:可快速輸注200-300ml晶體液,而不應首先使用利尿劑,

2、多尿

原因:輸液過多,應用利尿劑;腎小管濃縮功能喪失,甘露醇等引起的滲透性利尿。

五、噁心、嘔吐

原因:運動疾病史,既往麻醉中嘔吐史,阿片藥物的使用,女性。

處理:防止胃擴張和術後良好的鎮痛可預防術後的惡性嘔吐,避免低血壓、低血壓;圍術期應用氟哌啶可降低噁心的發生率;甲氧氯普胺可加速胃排空並有中樞性抗嘔吐作用。

六、甦醒期躁動

原因:主要為術後鎮痛不足。

處理:採取術後鎮痛(靜脈或硬膜外),並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血壓及血氧。

七、術後低體溫和寒顫

原因:術中大量輸血、輸液;手術時間較長,胸腹部手術易出現。

處理:輸入復溫的庫存血,術中需要大量輸液時應加熱到36-37度,手術室溫度應保持在25-28度,時間較長的手術應使用加熱毯。

總結

麻醉甦醒恢復期對於患者十分重要,應對病人進行嚴密的觀察和監測,直到病人的生命體徵恢復穩定,預防並早期發現麻醉後併發症,確保術後病人安返病房。

參考文獻(略)

麻醉苏醒恢复期并发症,不可小觑!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