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记趣:香港旧书店遇上古董启蒙“老师”

八十年代,我在香港工作,喜欢上了收藏。

一个想进入古玩收藏的人,有了收藏的欲望还不够,还得懂得鉴别,首要是能辨别真伪。

为了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我到处寻找有关鉴定方面的书籍。当时,这方面的书籍很少。

一次,我在香港湾仔一旧书店看到一本《古玩指南》,就马上买了下来。

收藏记趣:香港旧书店遇上古董启蒙“老师”


​这本书是著名文物鉴赏家赵汝珍所著,民国三十一年出版。赵氏在自序中开篇名曰:“今日之中国,无一不遭外人之蔑视,其惟一之例外,即中国开化最早,历史悠久,历代所遗留之文物精美奇妙,光怪陆离,非任何外国所能企及,世人对之无不崇拜。中华民族之在今日尚夸耀于世,尚解为世人所称道者,惟此而已。”

读着《指南》身居殖民地的我,十分的激动和感慨,简直像千里遇故知。这本书坚定了我进行收藏的决心。

《古玩指南》目录里有字画、瓷器、铜器、古书、碑帖、古代砖瓦等共三十章。

我就按顺序,先读字画部分,再读瓷器部分。我尤其对瓷器部分读得特别认真。我的老家在河北邯郸,离磁州窑、邢窑以至定窑、钧窑窑址不远。我从小生活在有较高文化的爷爷身旁,爷爷正房里摆有一对瓷瓶,耳濡目染,所以,一开始我对瓷器部分较感兴趣。加上赵氏书中推祟宋元老瓷,我也特别喜欢老瓷器,因此对瓷器章节读得较为细致。

收藏记趣:香港旧书店遇上古董启蒙“老师”


赵氏在瓷器一章里共写了五节,第一节“瓷器源流”,第二节“瓷器述要”,第三节“瓷之作伪”,第四节“瓷器之鉴别”,第五节“瓷器之评价”。

赵氏在“瓷器源流”中写到:“古玩之价值均生自本体。今日贵重之古玩在制作之当时即己高贵,因年代之久远而可宝贵也。故唐代以前之瓷器真品固属不多,即偶得之亦不必认为稀世之宝。他又说:宋代瓷业最高进步,质料、颜色、装饰、做工等均有神奇之造诣。在吾国瓷业史上可谓登峰造极。数百年来均以为法。虽经元明清各帝王之极力摹仿,卒末有能超越之,优美者其精妙当可想象。”他还依次介绍了定、汝、官、哥、钧的真伪鉴定特点。

收藏记趣:香港旧书店遇上古董启蒙“老师”


赵氏在“古玩何以可贵”里讲到:“古玩之可贵尽人知之,惟古玩之所以可贵,除少数人理解外,社会众生多是莫明其妙。怀疑者有之,误解者亦有之,怀疑者以为,宝贵古玩乃系有钱阶级之傲行,或系名人之盲动,藉此鸣高,故为风雅。误解者以为,古玩之可贵只在年代凡古物即可贵,而愈古愈可贵,其实皆非也。”“时代越久远价值越高”,是外行和初涉古玩者的普遍的错误概念。

收藏记趣:香港旧书店遇上古董启蒙“老师”


文摘自散文集《潘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