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貴人鳥!轉型道路,遠比想像中要艱難

被遺忘的貴人鳥!轉型道路,遠比想象中要艱難

出品|中訪網007

在業績並沒有實現大幅度增長的同時,貴人鳥頻頻關店,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根據其2017年年報,2017年貴人鳥新開零售終端503 家,關閉零售終端879家,淨關閉376家,相當於全年平均一天關閉一家店。

這股關店潮仍未休止。根據最新發布的一季度報表,貴人鳥新開零售終端78家,關閉零售終端133家,淨關閉55家。

從“鞋都”晉江講起,彷彿供養了90後的少年時代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少年時代,曾經被晉江文學網站上的種種故事編寫吸引,繼而入坑;相互之間共同看過的小說成為小團體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90後的少年時代,晉江鞋業也幾乎包攬了中學生的全身。那會兒nike和adidas還沒有以如此魔幻的魅力消耗著年青人的錢包,一雙好看的特步運動鞋就能在中學生之間引起莫名的親切感,一件最新的貴人鳥夾克,能讓嗜睡的靈魂在課堂上挺值了腰桿堅持一個上午不趴到。

忽略品牌LOGO所帶來的不良攀比,產品本身的設計感至少要能夠契合消費者的心理和審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噱頭和理念的與時俱進。

受世界盃的影響,體育賽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國內的相關的不相關的企業幾乎傾巢出動攻佔莫斯科,國內體育產品的市場也一再波動。

6月14日,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佈做空報告,聲稱安踏、特步等16家體育用品上市公司涉嫌欺詐。受此影響,國內晉江系體育用品股股價集體走低。不過,之後多家體育用品上市公司股價回升,但貴人鳥股價卻一直下挫。

貴人鳥成立於1987年,誕生於著名“鞋都”福建晉江陳埭。與安踏、特步、361度、匹克、鴻星爾克等眾多風靡一時的運動品牌一樣,貴人鳥也經歷過輝煌時期。不過時過境遷,安踏在與另一大國產品牌李寧的競爭中逐漸贏得優勢,目前已穩坐本土第一把交椅,而處於第二梯隊的特步、361度等品牌也在保持對前者的追趕。雖然貴人鳥沒有像德爾惠、喜得龍等品牌那樣走向沒落,但也面臨隨時掉隊的險境。2014年1月上市以來,口碑即使不至下降,卻也未見大躁。

中國體育運動市場讓貴人鳥越發迷茫,在轉型、跨界上做出不少努力,但依然停滯不前,甚至有些倒退。

特色毀於跨界

自6月14日開始,貴人鳥股價便接連8個交易日跌停,截至6月28日收盤,貴人鳥仍未止住下滑趨勢。截至當天收盤,總跌幅已達到62%左右,市值蒸發約100億元。

在一些行業分析師與專家看來,儘管貴人鳥的股價受到了整個大盤的影響,但公司經營層面的問題也比較多,歸根到底是這家公司經營面出現了問題。近年來,在業績持續低迷的狀態下,貴人鳥欲通過多元化跨界轉型發展,但效果甚微。

2014年,貴人鳥在國內上市,開始轉型升級,提出“以體育服飾用品製造為基礎,多種體育產業形態協調發展的體育產業化集團” 的目標。

“國內體育用品競爭非常激烈,貴人鳥很難在這個領域上有大的突破。它是利用上市的契機,通過資本運作進行多元化的轉型,這是它戰略上的一個整體規劃。”馬崗表示。

2015年初,貴人鳥宣佈,公司成為虎撲體育第二大股東。

2016年,貴人鳥又先後投資了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

2016年4月,貴人鳥宣佈註冊的享安保險經紀公司。同年12月,貴人鳥宣佈擬與新疆廣匯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紅豆集團等7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安康保險。

至此,貴人鳥初步形成了一個涉及體育用品、電商、零售、保險、遊戲等領域的多元化版圖

江瀚認為,貴人鳥進入到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導致轉型並不理想。“這些多元化業務之間的關聯度並不大,沒有辦法形成協同效應,反而有可能導致互相制肘,影響其他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這些業務佔用了集團較大一部分資金,對於企業長遠發展來說,這種做法是不理智的。”

因此,諷刺的是,看起來貴人鳥在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進入到更多的領域,卻以更快的速度在被大眾遺忘。

近年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許多上市公司紛紛通過收購謀求跨界轉型,形成“雙主業”或者“雙主業”的結構模式,上市公司跨界發展的目的一般是為公司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降低依賴單一業務所帶來的風險。不過目前來看,這些上市公司跨界轉型之後,所形成的發展模式,業績普遍不佳。

同時,有受訪專家亦表示,國內體育用品企業格局已定,競爭加劇,行業洗牌正在來臨。這將意味著,貴人鳥的轉型道路,遠比想象中要艱難。

國貨的路要走得更遠,向中國李寧學習

體育潮牌的主體定位大都是18-28歲的青年群體,進而輻射到更多的年齡層。

貴人鳥以快樂運動的理念在2008年走上巔峰,走親民路線,奧運會的東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

後來,就輸在了與時俱進上了。

國產的品牌至少應該忘記自己的價格與本土優勢,在產品上做出大的突破。

就像中國李寧。

2012年8月23日,李寧創下上市來首次全年虧損。

痛定思痛之後,繼續深耕運動產品領域,在接下來的幾年業績均不如人意。但是將“make the change”的理念一以貫之,並在國際品牌的衝擊下為其做出了新的詮釋。

6月21日,以“中國李寧”為主題,李寧公司在巴黎辦了場大秀,距離上一次紐約亮相國際,僅僅過去4個月。顯然,從紐約的“悟道”,到本季的“中國李寧”,兩次成功的走秀,昭示這個歷經28年風雨的體育品牌,正以一種全新的氣質迴歸年輕人視野。這種改變的發生,很多人感覺有些“猝不及防”,畢竟,自2012年啟動轉型以來,李寧公司傳出的並不全是好消息。

兩次走秀的成功,部分歸於李寧“年輕化”戰略的實施。比如,產品設計前衛而富有現代感,街頭感十足的廓形和有衝擊力的撞色設計。李寧個人也藉助社交媒體與年輕消費者互動,在微博上,55歲的他自稱“李叔”,曾曬出20多年前拿著“大哥大”的照片稱:“二十多年前也號稱潮人。”

在大秀光鮮的場景下,李寧公司真正變化才是“靜水流深”,或許,一種更準確的解讀是,產品設計上的驚喜不只是靈光乍現,而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臨界觸發。現在的李寧公司,財務表現雖未迴歸到巔峰狀態,但若將2017年的主要財務比率與2012相比,盈利能力已今非昔比。

重要的是,這種基於專注、務實的迭代,確立了李寧探索-試錯-驗證的創新方法論。

也應該成為國產運動品牌的一劑強心劑。

而貴人鳥,要以更加銳利的箭射中某一個明確的靶心,而不是滿眼都是眼花繚亂的陣地,聚不起力量,每一支射出的箭都面臨中途隕落的噩夢。

讓東方的風,颳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