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如果你之前沒有接觸過單反相機這種神奇的設備,現在突然想要TA了,但是看著這亂七八糟的鏡頭和參數卻又不知道怎麼選,這次先介紹一下鏡頭的知識,讓您自己也能拿定主意,自作主張。

❶鏡頭的焦距

選擇一款鏡頭,最首先看到的便是焦距,焦距到底是啥?18-55鏡頭,焦距是18-55,那意思是不是說可以拍18-55米遠的東西,NO、NO、NO當然不是。

舉個簡單的栗子,太陽離我們 1.5億千米,但是用任何焦距的鏡頭都能拍到太陽,不能說焦距就是拍攝距離吧,那焦距到底是個什麼鬼,其實為了幫助親理解,想破頭的我給大家拍個圖,焦距越長,拍遠處的東西,就可以拍的越大。看下面不同焦距的對比,就可以明白55跟200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不同焦距拍攝對比

再說一個栗子,您如果用過卡片機,卡片機是有光學變焦的,這個18-55就相當於3倍變焦,18-200相當於11倍變焦左右。這樣您應該大概能拍多遠了。

還有一點,不同焦距拍出來的照片不僅僅是大小不一樣,拍照的透視關係和虛化也會改變,下圖背景就很明顯看出來了,雖然拍的主體大小差不多,但是長焦距下虛化和空間要壓縮的更厲害一些。

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不同焦距透視虛化效果

從上面可以看出,焦距決定了拍攝題材,如果親是購買自己的第一個鏡頭,建議還是選擇一隻焦距覆蓋比較全面的鏡頭,因為第一次購買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具體要拍什麼,都是平常拍拍,沒有特定的題材,這種情況下選個焦段全面一點的鏡頭是最為合適不過的。

廣角、17-35mm,拍攝風景、人文,拍到此一遊照的主力焦段,尤其是適合旅行拍攝。

中焦、35-135mm,適合人文、人像。這個焦段裡面85mm焦段尤其是被推崇為拍人像最佳的焦段,所以經常可以看見把85mm F1.8這樣的鏡頭叫做人像頭。

長焦、135-200mm,比較適合人物特寫、拍點兒荷花、舞臺等。135mm以上都算長焦了,一般常用的是到200mm就為止了,但是也有人喜歡拍野生動物、飛鳥的要用到300、400、甚至600mm這樣的焦距。

❷鏡頭的光圈

光圈是鏡頭第二個重要的參數,現在手機都說採用F2.0大光圈,說的就是這裡這個光圈,只不過是手機鏡頭的光圈,當然,這裡普及一點,光圈F後面這個數值越小光圈是越大的,也就是說F2.0要比F2.8光圈要大。

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鏡頭上面標註的一般是鏡頭的最大光圈,最大光圈一般是越大越好的。

那光圈究竟有什麼用呢?第一,光圈越大背景虛化能力會很強,好多人就是衝著單反夢幻般的背景虛化來買單反的。第二,相同的機身下,光圈大的鏡頭在弱光下手持拍照可以獲得更好的畫質,因為大光圈進光量比較多,在弱光下大光圈就可以用更低的感光度來拍照,感光度越高畫質可是越差的哦。

但是,大光圈的變焦鏡頭價格高昂,比如24-70 F2.8這個大光圈變焦就要1w左右了。我們這等屌絲,根本消受不起,所以才出現了定焦這種既便宜光圈又大的鏡頭(大光腚)。在這裡牆裂推薦佳能501.8STM鏡頭,價格便宜,效果也不錯,拍人像小品都是一級棒的。下面這個圖就是用大光腚拍攝的效果,這等背景虛化,套頭是拍不出來的。

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不過如果不是專門拍攝靜物,還是建議加一個18-200或者18-135來搭配使用,畢竟501.8STM這支鏡頭沒有廣角,也沒有長焦,視角相對固定,大概跟第一幅動圖中55mm焦段相當,不能拉近也不能拉遠,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❸防抖

光學防抖是依靠特殊的鏡頭防抖組件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抖動造成影像不穩定,不過一般來講長焦鏡頭視角會比較小,手稍微一動就會感覺到畫面晃動劇烈,這種情況下搭載防抖效果會比較明顯,而50mm焦距以下防抖的效果相對來說沒有長焦那麼給力,我們認為沒有防抖也是可以接受的。當然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還是選擇搭載防抖的鏡頭的。

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防抖

第一次用單反該如何選擇鏡頭?

不防抖

第一個圖開啟防抖,第二個圖未開防抖,可以看出防抖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上面介紹了選擇鏡頭的時候需要看的最主要的幾個參數,看明白上面幾個參數您再來選鏡頭,會更加得心應手一些。說了這麼多,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點幫助,大家如果還有不明白的都可以發消息來聯繫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