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公,水井妈——专管水井的神灵

人们的生活用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多都是靠打井取水做饭饮用。吃水、用水是人们生活中的首要问题,谁也离不开水井。

水井公,水井妈——专管水井的神灵

水井

清代时期的北京城,每条胡同里都有好几眼井。有许多胡同都是以井命名的,如:井儿胡同、龙头井、小井、大井、双井、高井、甜水井、苦水井、琉璃井、一眼井直到五眼井等,仅以井命名的胡同就有60多条,甚至还有人利用水井来投毒害人或跳水自尽。作为造福于人类的水井,大家都注意保护它,并希望能有神灵来帮助百姓保佑水井的安全,于是就出现了“井神”。

中国民间信仰认为“万物有灵”,人们根据所需来选择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家神来供奉,井神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讲究“五祀”,也就是祭祀门、户、井、灶、土地五神。在祭井神的庙里常设有龙王的位置,因为民间总是把水与龙联在一起,所以井神娘娘的形象是一乘龙的女神。在老北京的一些水井前,多用方砖筑成二三尺高的小庙,庙门前放置香炉蜡具,供人们来祭祀井神。早晚都要上香,称之为“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清代在丽水县太平坊鹤鸣井旁,就建有一座顺懿庙,庙内供奉的就是一位女性井神。据说这位井神管的事很多,因而有前来求子的、求福的、求寿的。

水井公,水井妈——专管水井的神灵

井神塑像

井神一般没有正规的庙宇,塑像更为少见,只有很少的水井旁造有神龛,供奉井神。有的井神被雕成两座石像,并肩坐在水井边,一男一女形成了一对配偶神。人们称这对井神为“水井公”和“水井妈”。

各地都有祭井神的习俗,每到逢年过节都要在井边供井神,人们奉上蜜食供品,为的是求井神保佑井水清甜无毒,水源不断。

民间传说,每年除夕井神要去东海向龙王爷汇报一年的供水情况,初二才能回来。因此人们初一是不挑水的,初二一大早再去打水,这叫“抢败”。

人们对井的保护神是非常崇拜的,每当打新井时,要树一面红白布的条旗,为的是保证水的充足;产妇第一次上井台挑水,一定要敬拜井神;天旱求雨时,要插柳枝,请井神帮忙,助龙王降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