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什麼是現代數學的曲率?

曲線的曲率(qū lǜ)(curvature)就是針對曲線上某個點的切線方向角對弧長的轉動率,通過微分來定義,表明曲線偏離直線的程度。數學上表明曲線在某一點的彎曲程度的數值。曲率越大,表示曲線的彎曲程度越大。曲率的倒數就是曲率半徑。

簡單說,就是相對於直的彎曲程度的一種數學表達方式。

在古代的用途,就是當人們開始發現地球是圓的時候,那麼所走的直線距離,如果較長,就要考慮曲率因素了。這個相對簡單,因為這個曲率是固定的,理解圓就可以計算。這在西方,促生了牛頓的極座標系和後來的球座標系。

現代飛機的飛行肯定要考慮這因素,汽車還不用操心這個。

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待有了相對論,高速、大質量的物質造成時空扭曲或者說時空引力場的不均勻,就需要用曲率表達了。

我們一般的生活,這兩事情實際都不常涉及,還跟伏羲差不多,腳踩大地,頭頂可見的一片天。達不到需要考慮曲率的高速和質量,也用不著天天飛來飛去的。即便飛,航空公司的技術人員解決這數學問題,你坐飛機的,不用考慮這件事情。

所以這個數學方法,不常用。通常放個衛星、發個導彈就必須考慮這東西了。

當然搞玄學、迷信、宗教文化的也需要利用這個曲率與時俱進,這樣才可以因為你的不懂,也就好蒙了。

西方古人還搞了一種曲率

這是數學意義的曲率,東西方的古人還搞了一種特殊曲率,也就是發展數學模式的曲率。

西方古代這種東西從金字塔隱晦地開始,4/π=1.27324,1.27324的平方=1.618。

到斐波那契表達出那個特殊的數列,這事情才被明顯的表達出來。

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

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這在西方古代被稱為黃金分割、神秘數字、主宰的數字等等。

這個數列的數學特徵實際就是加法累加的規律,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後面的數除以前面的數越來越逼近1.618這個黃金分割超越數。

這是一種自然性的發展規律,並不具有絕對意義的普遍性。例如樹杈的普通規律、小兔子下崽等規律,符合這個數列特徵。這在西方古代,被認為是神秘的發現,上帝的力量,大自然的主宰數字。

這種東西近代被傳播到中國,被奉為西方的神聖數學,成為一種打著科學幌子的迷信。

實際這東西被西方的歐拉已經給否了,同時發明了e和i。這是西方古代數理大一統數學的研究方向的產物,但最終被歐拉證偽。但是,哪個吹牛的會把反例放在一起吹呢!結果,一些不懂數學發展史的人又信了。

中國古人搞的這種曲率

前文討論過,河圖的數理與金字塔數理一致,僅僅是表達方式不同。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繼承了古埃及金字塔的這種數理文化,產生了黃金分割崇拜。典型的如巴黎聖母院的構造等。

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洛書也有這種發展傾向,僅僅是後人沒往這道上走,研究人文去了。

古代數理的另外一種曲率

這種曲率,東西方古代也都有。但是中國古代的和西方古代的又弄一個滿擰,就像汽車,我們的右側通行,西方的一些國家左側通行。這不影響原理,都可以用,僅僅是表現形式會不同。

東西方古代的數理大一統思想,造就了一個數理兼容的文化,這種文化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現代數學意義的進制不區分,混用,以完成數理大一統的目的。就是我這模型在哪個數學進制都好使的意思。

這數理實現了嗎?沒實現!

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七進制兼容把中外古代研究數理文化的都搞瘋了。古代涉及7的數理,你可以看到各種胡說。就別往數學上想。最後西方這個七被納入神秘數字,由上帝掌管了。上帝創世紀用了七天。中國的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也是七天。這古代思路又一致。中國的道教利用北斗七星,把這個數理一統文化的缺陷彌補。

伏羲的先天八卦兼容了八進制;秦朝的時候,還是半斤八兩,這是十六進制;祖沖之算π,用的類似十進制;黃帝內經的五行用的是五進制。古人就這麼混用,實用中,需要哪個用哪個。

但是古代數理文化有一個執著的大一統數理的理想,就是得兼容表達。這基於當時的知識總量,以及數學還沒有發言權,另外沒多少人有文化的前提情況下,古人才號稱數理大一統了。

現在我們看看,古人的這種兼容進制會帶來什麼樣的數學表達效果。

以八進制兼容十進制為例。

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八進制數字在十進制中的表達

我們用八進制表達十進制的1-100。並且標註出兩個序列。

在八進制的8-9的位置,和64-65的位置,會出現線性的變化。

而這條線整體呈現出與十進制的1-100這條線的有規律的偏離。

這就是古人表達的曲率的一種。

而這種表達是在不瞭解十進制與八進制的數學換算的情況下,強硬地將八進制數字用來表達十進制的數字產生的必然數學結果。古人的數學性的稀裡糊塗,造就了最早的曲率表達。我們用八卦去解讀一些現實的數字,並未考慮這是十進制的數字,而我們正在用八進制的數字描述。這種糊塗,導致的結果就是,產生曲率表達。

西方古人產生了同樣的數學錯誤,當然,他們用12進製表達十進制數字,造成的與中國古代不同的結果就是汽車哪頭開的問題。

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因此中國古代的這種神秘數字是8、64;西方古代的這種神秘數字是12、144。都是平方關係。英國近年為了模仿中國的乘法口訣,弄出來一個查表式樣的乘法口訣表,使用的方法是基於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12、144數字。但是這東西沒啥用,只要你的語言數字發音不是單音節,就不可能產生中國這種琅琅上口的乘法口訣,還是難背。

這種錯誤居然如此地奇妙,在需要表達曲率效應的時候,這是一種近似的表達。

當然,後來有了拋物線,這種糊塗方法也就被自然代替了。但是,拋物線產生才多少年,可見這種方法的影響時間有多長。

古人意外地表達了曲率的影響。

數學發展的基礎表達的簡潔需求

後來,隨著數學的發展,促使十進制成為最主要的數學進制。這種東西也就漸趨消失了。用八進制搞數學,表達太複雜了。

文化為了承載更大的內容總量,基礎的表達的簡潔化,是一個方向。阿拉伯數字成為世界通用,十進制數學通用了。

你再用八進制表達曲率,可以嗎?上面提供了一個例子。但是現代人不會再接受了。

基礎的簡潔,這也是數學這種文化內容之一的發展的一個必然性。

一看到八卦、周易、太極、五行,你想到的是封建迷信、想到的是算卦、想到的是人文,這是受古人的影響的。非我迷信,而是你依然在圖騰般的迷信中而已。你想到歷史上催悲的數學的發展歷程了嗎?

不開玩笑,看看如何用伏羲先天八卦來描述一種曲率的變化

待續。。。。。。

明天再讓你見識一下四維數組表達的64卦,之後伏羲的先天八卦也就告一段落了。平行發展的還有太極和五行,我們再看看它們數理中的數,之後再說後天八卦、周易的64卦。周文王為什麼要改先天八卦呢?

看到古代這些數理中的數的能力,有種惋惜,有種痛心,它們本可以有機會產生世界最優秀的數學文化,但是,機會是否都錯過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