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大漲,竟然是因爲它「不做金融」了?

7月12日,京東金融宣佈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人簽署B輪融資協議,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約1330億元人民幣。

2年多前的2016年1月,京東金融完成了A輪融資,彼時,投後估值為466.5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京東金融的估值在2年多翻了3倍!

市場對京東金融的轉型怎麼看?

估值大幅度提升的真正看點,在於顯現出資本市場對於京東金融轉型的態度。

在過去一年多,京東金融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自營金融B2C模式的1.0向B2B2C的2.0轉型。這種變化之大,有人甚至說,這是一場180度的大轉彎。

在1.0,京東金融是to C的模式,依託京東積累的數億用戶群體來做金融業務,這時候京東金融要做的是一家金融公司;但是在2.0,京東金融是to B的模式,將自己在數據、技術等方面的核心能力開放出來,賦能金融機構,共同服務消費者和小微企業,這時候京東金融要做的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要做一個金融機構的企業級服務商。

京東金融大漲,竟然是因為它“不做金融”了?

B2B2C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決定了數據和技術成為重中之重。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甚至說,“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梳理一下京東金融過去一年的動作,可以明顯看到這一點。

在人才的引進上,從去年10月開始,陸續有前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薄列峰、益博睿大中華區CEO姚誠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學院彭健博士、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城市計算負責人鄭宇、北歐銀行原副總裁張旭等人才加入京東金融,大大強化了京東金融在數據和技術方面的實力。

在投資上,京東金融的佈局同樣突出。就在上週的7月2號,京東金融聯合京東集團、紅杉資本中國基金、IDG資本領投投資加推科技公司,該公司的“人工智能名片”在用小程序技術解決企業流量變現難題上表現出色。再往前看,6月京東金融聯合京東雲投資BoCloud博雲、3月投資海益科技、5月投資簡約費控、2016年11月聯合ZestFinance成立數據技術服務公司ZRobot等都可圈可點。

一句話,京東金融已經在金融科技的路上走了很深、很遠,而京東金融2年估值翻了3倍,也充分說明資本市場對於京東金融這種轉型給予了高度認可。

當京東金融與實體經濟碰撞

為什麼市場會對京東金融的轉型給予認可?本質上,是因為大家認為當京東金融和實體經濟碰撞,會帶來新的體驗,會對實體經濟、傳統企業帶來深刻的改變、升級。

如上所述,京東金融的優勢在於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數據、技術、用戶運營能力。以技術能力為例,這裡麵包括風控、大數據挖掘、AI等方面的能力。京東金融將這些能力開放出來,而且做到了產品化、服務化。這些能力恰恰是傳統的金融機構所急需的,一旦賦能給傳統金融機構,加上他們所固有的優勢,將有望打開新的想象空間,創造新的增長點,給最終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帶來顛覆性的體驗。

京東金融和中國工商銀行聯合推出的“工銀小白”就是一個例子。它打破了原來的金融服務要麼在線下網點,要麼在線上網站或者APP的模式,而是採用H5卡片式的形態,輕型、兼容、便捷、即插即用,可以嵌入到各種線上消費、社交網站等移動應用中,讓金融服務的場景無處不在。而且,它還實現了從金融機構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變革,以存款證明為例,用戶只需要在線上申請,京東物流就可以將工行開具的存款證明配送到家,非常地便捷。

工銀小白的例子說明,當京東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結合在一起,連接、賦能下是可以孵化出新的物種,帶來新的體驗。現在,京東金融的B2B2C中的第二個B,也就是服務的對象,已經不侷限於金融機構,而是涵蓋的範圍更廣。

例如,京東金融研發的智能城市信用平臺正在助力福州打造“三坊七巷”信用街區,市民和遊客能夠在街區內享受信用租賃、信用支付、失物招領和無人超市等豐富的信用服務,比如可免押金借雨傘、充電寶等等。三坊七巷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個以信用為主題的街區。

京東金融大漲,竟然是因為它“不做金融”了?

所以,現在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金融的轉型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了吧。

一切,只是才剛剛開始

京東金融1330億元人民幣的最新投後估值高不高?也高,也不高。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達到過千億的估值,很了不起;不高,是因為一切只是才剛剛開始。

京東金融的轉型,讓其從一個金融公司變身為一個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從to C的消費級公司到to B的企業服務公司,實際上是踏入了一個更大、更有前景的藍海。

說到這裡,可以先看看中國和歐美的市場情況。在消費級市場上,美國+歐洲的人口數量約11億,谷歌、Facebook、亞馬遜三家最大的消費級公司的市場相加超過了1.5萬億美元,中國人口有13億,互聯網市場上,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家公司的市值大約是4.5萬億人民幣,考慮到中國的農村人口數量和購買力水平,BAT三家的市值已經有了追趕美國三家互聯網公司的勢頭。

再來看看企業服務市場,和消費級市場相比是冰火兩重天。歐美的to B企業總數大概是2500萬家,Oracle、SAP、salesforce三家最大的to B企業的市值總和約為3700億美元,而中國的to B企業總數大概是2000萬家,他們的市場總和還不到歐美三家公司的零頭。可以看到,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空間有多麼巨大!

京東金融大漲,竟然是因為它“不做金融”了?

當下的中國經濟,也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到服務經濟,從追求速度到追求質量,從粗放式到精細化。如何實現這一點?將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用數據、技術來幫助傳統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必由之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為傳統企業提供企業級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將會獲得巨大的歷史性機遇,在企業級服務市場,一定會誕生像消費級市場的BAT,一定會出現類似於Oracle、SAP、salesforce這樣的巨頭。

所以,對於京東金融來說,去金融化表面看起來為不少人所不理解,但是實際上是一招妙棋,等於是邁入了一個更大的藍海。劉強東曾經說過,京東金融希望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如此,就不是一個千億人民幣的規模,而是千億美金!

一切,只是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