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的「同色相通」

本草的“同色相通”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即有“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赤芝,味苦平。主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黃芝,味甘平。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白芝,味辛平。主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悍,安魄……黑芝,味鹹平。主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的記載。韓保昇在《蜀本草》中曰:“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而主心;雲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雌黃法土,故色黃而主脾;慈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腎。”今天,我們難以斷定這種記載中有多少屬於經驗的成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類認識的形成,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莫過於基於‘互滲’的同色相通觀念了。這類同色相通觀念在漢代以後又藉助五行學說,整理規範,堂而皇之地理論化、系統化,成為一種近乎規律性的闡述。

《本草備要·藥性總義》雲:“色青味酸氣燥,性屬木者,皆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色赤味苦氣焦,性屬火者,皆入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經。色黃味甘氣香,性屬土者,皆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色白味辛氣腥,性屬金者,皆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色黑味鹹氣腐,性屬水者,皆入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如黑大豆,“色黑,屬水似腎,腎之谷也,豆有五色,各入五臟。故能補腎”;赤小豆,“色赤,心之谷也。性下行,通小腸,利小便”;白扁豆,“色白微黃,脾之谷也”,故能“調脾暖胃”。由此看來,凡藥治病,與其自身的顏色有關。五色、五行、五臟之間存在著同氣相求同色相通的對應關係。需要指出的是,古人在運用這一原理時,將紫視為“紅之變色”,綠、藍二色歸於青色。以下按青、赤、黃、白、黑順序分別舉例說明之。

“蠍產於東方,色青屬木,足厥陰經藥,故厥陰諸病、諸風掉眩搐掣、瘧疾寒熱、耳聾無聞,皆屬厥陰風水。”“東方甲乙,是生肝膽,其氣之清者為肝血,其精英為膽汁。開竅於目,血五臟之英,皆因而注之為神。膽汁充則目明,汁減則目昏。銅亦青陽之氣所生,其氣之清者為綠,猶肝血也;其精英為空青之漿,猶膽汁也。其為治目神藥,蓋亦以類相感應耳。”“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東方青色。入通肝膽,開竅於目。用青魚膽以治目疾,蓋取此義。”

“血生於心包藏於肝,屬於衝任。紅花汁與之同類,故能行男子血脈、通女子經水。”“茜草,時珍曰:赤色而氣溫,味微酸而帶鹹,色赤入營,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鹹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藥也,專行血活血。”“地黃色與質皆類血,故入人身則專於補血。”

“黃柏極黃,得金之色,故能清熱。其味極苦,苦屬火,則又能燥溼。凡燥者未有不熱,而寒者未有不溼,惟黃柏於清熱之中而兼燥溼之效。蓋黃色屬金,陽明為燥金,故其治皆除陽明溼熱之疚,氣類相感也。”《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芪之肉理色黃味甘,土之色味也,黃芪入土最深,又得土氣之厚,所以黃芪又大補脾。”“銅乃石中之液,色赤象血,故能入血分,性能熔鑄堅凝,故能續接筋骨,為跌打接骨之藥。自然銅有火自熔,入血分,熔鑄接骨,尤為異品。”

“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陰藥也,長於降氣,肺氣壅實有痰者宜之。”“銀杏氣薄味厚,性澀而收,色白屬金,故能入肺經、益肺氣、定喘嗽、縮小便。”“粳米,好古曰:仲景白虎湯用之入肺,以色為西方之象,味甘為陽明之經,氣寒入手太陰也。”

“慈石法水,色黑而入腎,故治腎家諸病而通耳明目。”“黑豆屬水性寒為腎之谷,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

有些藥物不只一色,有的甚至兼備五色,而治“百疾”。如大棗“開小白花,生青熟黃,熟極則赤,烘曝則黑,稟土氣之專精,具五行之色性”,故能“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藥”;“蓮生水中,莖直色青,具風木之象,花紅,須黃,房白,子黑,得五運相生之氣化”,而“百疾之生,不離五運,蓮稟五運之氣化,故除百疾”;“防風莖、葉、花、實,兼備五色,其味甘,其質黃,其臭香,稟土運之專精,治周身之風證”。(張效霞 山東中醫藥大學)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