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的民族傳統節日,來自劍川,洱源,大理,麗江,蘭坪等縣市的白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此,這裡峰戀疊嶗,材木蔥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老君山系,既是被稱為“南天瑰寶”的南詔大理石窟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萬人歌會的活動場所。

石寶山歌會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一日舉行,被稱為“白族歌城”。以川流不息的數萬人上山,隨心所欲地唱曲對歌而著稱於世,代代相襲,是以白族青年以歌為媒,尋求知心伴侶的巧妙方式,通過對歌互相瞭解,比試才能,傾訴心曲,歌會自然便成了他們最為公開的社交場所,每段歌詞都是那麼質樸純真,耐人尋味,方圓十多里的山間小道上,遊人如織,如怨如訴的三絃聲,悠揚婉轉的調子聲此起彼伏,每當出現一對精彩的對唱,圍觀者立刻雲集四周,人們都從中獲得至善至美的藝術享受,也有不少青年男女正是通過唱曲對歌結成百年之好。

石寶山歌會以被稱為“雲南懸空寺”的寶相寺區為主會場,這裡怪石嶙嶺,山泉錚琮,迂迴曲折的石階路通向一座座構建於危崖絕壁的寶剎,上山對歌的也不止青年,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來便盡情舒展歌喉,老年人認為在歌會上唱白族調可以得到幸福吉祥,為保清潔平安,一定要上石寶山唱上百十調子。於是唱調子成了他們還願之舉,多數借歌會抒發情懷,表現自己的心智和才能。入夜,街場變成了篝火晚會的會場,青年男女耍起石寶山特有的“香龍”,跳起霸王鞭舞,來自各地區的遊客也紛紛爭相獻藝,歡歌笑語,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石寶山歌會既是白族人民抒發情懷,讚美生活的盛大聚會,在熟悉掌握傳統民歌的基礎上,曲調以大理州中部方言地區流行的劍川調為主,以龍頭三絃或吹樹葉伴奏,唱詞均為白族詩歌“三七一五”的傳統格式,格律嚴謹,不能跑韻跑調。一旦棋逢對手便對答如流,連日連夜唱下去而不分勝負。面對情景加上既興創作,往往妙語連珠,動人心扉。

“石寶山上對歌場,歌如靈泉不斷根,歌如滿山樹葉子,聲聲結心音”。每年在寶相寺和石鍾寺都要搭起對歌臺,白天歌手登臺對歌比賽,夜晚青年男女則在樹林中,大石旁,火塘邊唱調子互相表達愛情。整個石寶山歌會帶有濃郁的地方民族風情。

2008年6月14日,雲南省劍川縣申報的石寶山歌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白族石寶山歌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