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導演的電影課:4K和120幀 如何感受造物主的微笑

視頻不僅僅是給人們的生活留下一段難忘的浮光掠影,就連視頻的分辨率也能喚起人們對時代的回憶。如果我們在100年前拍攝下泰坦尼克號首航時的情景,現在播放看來,儘管斑駁的畫面已經毫無清晰度可言,但你閉上眼睛,想象在大西洋的海風中,人們揮舞著禮帽在歡呼,汽笛在長鳴,而那趟悲壯的旅行即便在最糟糕的拍攝分辨率下,依然能夠撼動你的內心。

李安導演的電影課:4K和120幀 如何感受造物主的微笑

100年前的分辨率可以記錄下歷史,但時至今日我們則必須在分辨率上不斷進行衝刺,因為每增加一點,事件的真相就會在我們面前展現得更加清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上一堂李安導演的電影課,共同回顧如何控制分辨率與幀速,打造出視覺的饕餮盛宴,感受造物主的微笑。

在2016年歲末,一部由李安執導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將視頻體驗的話題引到了高潮。圍繞這部電影所引發的熱議不同以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同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滿幻想的劇情,也和《臥虎藏龍》、《飲食男女》動人的劇情和深刻的情感大異其趣。

李安導演的電影課:4K和120幀 如何感受造物主的微笑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好評,完全是因為電影拍攝所採用的視頻技術,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3D/4K/120幀格式拍攝、製作和放映的商業電影。相信大家對3D和4K已經不陌生,但這個120幀技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120幀就是把1秒分成120份影像

我們都知道,時間是不可以分割的,人們通過眼睛觀看外界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但是我們通過視頻的方式還原人眼所看到的事物卻不得不使用另一種方式——幀。1幀就是一幅畫面,也是人眼接受連續影像的最小單位。我們常說的每秒多少幀,其實指的就是1秒鐘內容納了多少幅這樣的圖像,也代表了對連續時間的分割精度。

在此之前的科學實驗表明,人眼對視覺暫留現象持續的時間大約為0.1秒左右,同時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只要畫面切換的速度大於12幀/秒,人眼就會將上一幀的暫留影像和下一幀畫面連起來,形成連續的視覺感受。換個角度而言,12幀/秒其實就是人眼判斷是否為連續圖像的臨界值。

但是我們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只要滿足12幀/秒的轉換速率就能滿足人們的觀影需求。我們發現與更高的轉換速率相比,12幀/秒給人的觀影感受就是畫面是跳躍的,哪怕人物在行走都像是在蹦蹦跳跳。

而當前電影之所以採用24幀/秒的轉換速率,主要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之前的拍攝以及放映設備所能達到的穩定運轉速度,另一個就是拍攝的成本。因為幀速越高,就要消耗更多的膠片。24幀/秒的幀速已經統治電影界近一個世紀,直到《霍比特人》才開始採用48幀/秒。

導演其實也是科學家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要採用120幀/秒的速率?當然對於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當屬李安導演自己。儘管李安導演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技術控,但是李導卻一直將引入並採用前沿技術作為更加深刻而細膩的刻畫角色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

李安導演的電影課:4K和120幀 如何感受造物主的微笑

這裡不得不又說回到3D和4K視頻技術。李安導演在拍攝3D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發現,少年派具有多重的故事線,為了儘可能多的讓觀眾產生臨場感,並且引發觀眾的思考興趣,就應該採用3D技術來最大程度的還原場景。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是,使用3D視頻技術之後,現有的2K分辨率不能夠很好的傳達出畫面的信息,這種感覺就像是觀看一個低分辨率的電腦3D遊戲畫面,一群帶鋸齒和毛邊的3D人物在粗糙的場景裡運動。

儘管這個比喻有點誇張,但這種情況也是李安導演難以接受的,因此不得不採用4K的分辨率。而採用了4K視頻技術以後,卻意外的發現又遇到另一個問題。

電影是時間與圖像的藝術。對於這個觀點最好的闡釋卻是——和麵。作為略顯奇葩和跨界的解釋,我們主要接受其中的道理即可。時間就像水,圖像就是面,當圖像的面已經充足的時候,時間之水就顯得捉襟見肘,因此提高幀速是一個勢在必行的選擇,李安導演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嘗試機會。

對於一位偉大的導演而言,孜孜以求的探索如何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構建最能引發觀眾思考的外在世界不僅僅是為了觀影感受,而是一種極具使命感的朝聖行為。在這方面,導演還是科學家,精神內涵是一致的

,而觀眾們是否應該為一位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導演而點贊?

李安導演的電影課:4K和120幀 如何感受造物主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