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五花肉,河北某大叔有幾麻袋


肉形石,出自內蒙阿拉善左旗。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是鎮館三寶之一。一塊天然瑪瑙,經過漫長歲月大自然的打磨,加上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加工,成就一代國寶級精品。石頭底部是一塊金座,瘦肉、肉皮、毛孔層次分明,渾然天成、精美絕倫。初次看上去真的不會聯想到石頭而是一塊逼真的“東坡肉”。

這塊肉形石是河北康保縣一位愛好收藏石頭的大叔發現的。與臺北“東坡肉”驚人相似,如出一撤。甚至比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那塊“東坡肉”還要更勝一籌。純天然,無任何人為加工。僅僅是高度相對低了一點。

這一大桌的“東坡肉”盛宴,其實都是肉形石頭擺出來的。康保縣的大叔家裡肉形石種類繁多。一般肉形石存在於我國廣西、內蒙,以及河北康保縣地區。大夥都知道,漂亮的雨花石成因是因為火山。雖然康保縣幾百年前火山活動頻繁,但是肉形石卻是因為石英脈,三價鐵離子豐富了石頭的色彩與紋理,但是石頭內部依然是乳白色。


肉形石對我國古代歷史以及古代地理環境的探索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參考意義,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