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手機又拿不起紙質書?丨跨媒介閱讀技術背後帶來的思考

2018年4月22日—24日在上海市嚮明中學(長樂路141號)聯合舉辦“新時代背景下的閱讀與教育:2018年世界讀書日活動”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吳鍾銘“跨媒介閱讀技術的背後 ”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度分析。

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我們必須認識到,跨媒介閱讀已是大勢所趨,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們交流與探討,為此,吳校長就跨媒介閱讀進行了詳細剖析。

跨媒介閱讀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放不下手機又拿不起紙質書?丨跨媒介閱讀技術背後帶來的思考

閱讀習慣和閱讀範圍

跨媒介閱讀技術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範圍

首先是閱讀習慣,比如《射鵰英雄傳》這本書,當吳校長要求整本書閱讀時,學生幾乎看不進去了,而當老師轉換方式分成任務型,劃分成不同的小任務,學生就完成得很好,足以看出在信息化時代,碎片化閱讀,跨媒介閱讀對學生閱讀習慣的改變。

再來談談閱讀範圍,以今日頭條為例,如果我們點開一兩條娛樂八卦新聞,今日頭條就每天只推送娛樂八卦新聞,將信息精華分類推送,由此看出,這種技術正悄然改變縮小著我們的閱讀範圍。

閱讀場景和閱讀生活

跨媒介閱讀技術已經深刻改變人們的閱讀場景和閱讀生活

碎片化閱讀正在成為一種隨時隨地的習慣,閱讀場景逐漸泛在化

。我們目前面臨的閱讀是多種媒介融合的,隨著智能化發展越來越迅速,我們的身體本身也成為一種媒介。比如,有考場規定考生不允許戴谷歌眼鏡,因為谷歌眼鏡可以自動錄取試卷內容,影響考試公平。

放不下手機又拿不起紙質書?丨跨媒介閱讀技術背後帶來的思考

閱讀形式

跨媒介閱讀技術使閱讀形式協同化

現在的人們不再是個體的閱讀,而是喜歡迎合大眾心理。比如現在我們普遍狀態是先上豆瓣去看影評,然後看電影。大家都有手機的時代,越來越不同的閱讀形態會混合化。現在的電子書已經做到這一點了,很多電子閱讀系統,包括知網本身今後也會做成一個協同化、社區化模式,只要你願意開放,別人是可以看的到你對這本書的批註。就像現在美國的視頻網站一樣,在進行了大數據統計後,再去製作美劇的時候,迎合了觀眾最感興趣的點。實際上是一種閱讀形式的協同化,今後我們都會受到社會協同化的影響。

跨媒介閱讀對語文老師提出更高要求

當今時代,跨媒介已經越出了高中語文課程學習的概念,隨著這種形態的變化,除了面對高考之外,我們還需要改變傳統閱讀技術,來適應時代的發展。

首先吳校長舉了一個關於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在自己加入的某群裡信息過多,而疏漏了重要信息,閱讀時又要重新“爬樓”捕捉信息,來說明互聯網時代人們很容易淹沒在信息的浪潮中,因此老師們需要做的是教給學生一種關聯知識的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靜態的,孤立的知識。就像今天我們要求學生單獨地背誦學術概念的話是沒有用的,我們今天所要關注的是學生有沒有通過自己的思維把所學知識互相關聯,而關聯恰恰是深度閱讀,跨媒介閱讀發生的一個重要基礎。

從學生的個人知識的管理層角度來說,老師要幫助學生構成內在知識體系,由零散的東西串成一條線,又由若干條線串成一片,教給學生通過閱讀形成個人知識體系,這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一個最重要的要素。以臺灣的老師上課時已經開始考慮資源的聚合為例,指出今後的閱讀資源是跨越了閱讀資源本身的組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聚合

無論用什麼方法作為閱讀的工具,首要解決的是對思維的“表達”。在跨媒介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把

思維表達的素養語言運用的素養作為我們最重要的培養內容。就像過去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編劇專業有一門培養編劇老師的課,直接看電影,然後用筆寫下來,寫成劇本,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跨媒體的運用。

跨媒介閱讀的背後思維表達的到底是什麼?首先跨媒介背後是一種不同媒介語言的轉換。首先是一種轉換,就像編劇如何用文字來翻譯影像的語言一樣,當你的形態呈現出一種動態的時候,它是有一種互動的效應。閱讀越來越群體化,越來越社區化,像頭腦風暴一樣互相促進。這種互相促進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的形態帶來思維的變化,所以,閱讀其實首先是一門技術活,如果我們不掌握“術”的話,我們就很難抵達“道”的高度。

放不下手機又拿不起紙質書?丨跨媒介閱讀技術背後帶來的思考

跨媒介閱讀技術的應對策略

第一個關注學生閱讀的生理和心理。這一點語文界教學很少去關注,為什麼《射鵰英雄傳》學生看不下去?因為學生和老師的生長環境不一樣,現在的學生是打著遊戲看著漫畫長大的一代。漫畫的讀圖方式和文字不一樣,那麼背後的思維方式就不一樣。學生看得懂漫畫卻未必看的懂文字,所以為什麼現在語文課上的無趣跟這也有關係,語文老師如果忽略了我們學生閱讀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學生和老師的想法就不在一條線上。因此,必須關注學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引導學生正確跨媒介閱讀方法。

第二個是關注閱讀載體的變化,內容的“遊離”。現在的微信公眾號和過去相比也發生了變化,是可以集文字音頻圖片、動畫視頻於一體的載體。今後的發展趨勢也是,很多東西將擺在同一個平面上呈現,這一點用圖文排版形式也好,媒體呈現的形式也好。其實對我們閱讀的生理和心理都產生影響,比如現在的一零後受這種環境的影響,長大後和我們的思維方式又是不一樣的。閱讀載體的變化使我們現在的閱讀隨時隨地都方便閱讀,同時,載體的變化也使我們面臨信息選擇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形成一種審辯思維。

第三個是老師應該指導學生養成深度跨閱讀的“技術”。閱讀最大的困境,就是當今語文界過於追求到“道”,不太願意追求“術”,但實際上我們恰恰就是缺少解決問題的“術”,缺少指導學生養成深度跨媒介素養的技術。我們目前的閱讀場景不僅僅是碎片化閱讀,還需要跨媒介閱讀

跨媒介閱讀,是一種深度閱讀。如何進行深度閱讀?首先是閱讀元素分拆和關聯。個人知識圖普化是實現深度閱讀的不錯選擇,資源整合是導引深度閱讀的關鍵,這實際上是一種分類的思想。先分類,再關聯,形成一種思想,讓閱讀成為一個體系。跨媒介閱讀不止於閱讀本身,更要聚合思維和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