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送別詩,看一代天才王勃的落魄愁緒

一代天才王勃曾經有著非常好的人生前景,可是在最終還是毀於一旦。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天妒英才”,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王勃自身有性格上的缺陷,或者說他沒有順應當時的情勢。其實他最終的落魄也和他運數不好有一定的原因。幸好有朋友的幫助使得王勃坎坷的一生有了一絲內心的慰藉,不至於過於落魄。但是兩次遭貶的原因就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了。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說你不好,你可能並不是不好;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說你不好,那你可能真的不好了。這是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這個道理在王勃身上也適用。

三首送別詩,看一代天才王勃的落魄愁緒

究其原因,王勃可能是因為自己恃才傲物得罪了好多人,使得許多人心理不平衡。所以後來的人開始設計陷害他。當他得到沛王李賢的歡心,擔任沛王府修撰時,他就沒有做到謹言慎行,言傳身教。面對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想討沛王歡心的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誰知道這篇文章鬼使神差地流傳到唐高宗手中,惹怒了唐高宗。

唐高宗聖顏不悅,讀完之後就怒不可遏地感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古代用於徵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現在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於是才華橫溢的王勃被逐。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

三首送別詩,看一代天才王勃的落魄愁緒

隨後他流落到蜀地,輾轉各地,沒有自己的容身之所。王勃在此真正感受到了落寞孤寂的真正滋味,幸好還有友人對他的幫助。在他的一生裡,朋友是個始終不能繞開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語句就是非常好的證明。但是當友人離開時,他會有獨特的情感,下面這首《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就是個證明: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從這裡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大致可知王勃寫詩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話別之所是津亭,啟行之時是秋夜,分手之處是江邊,而行人所去之地則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將有巴南、塞北之隔。

三首送別詩,看一代天才王勃的落魄愁緒

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我們可以互相參證一下這些江邊送別詩:

久客逢餘閏,他鄉別故人。

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

江上風煙積,山幽雲霧多。

送君南浦外,還望將如何。

桂軺雖不駐,蘭筵幸未開。

林塘風月賞,還待故人來。

——唐代 王勃 《別人四首》

清新的筆調勾勒的獨特景緻,渲染著淒涼的氛圍,從而使得送別之情更加深厚。

三首送別詩,看一代天才王勃的落魄愁緒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唐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

詩人已經感傷於江水及其對離別的實際意義和象徵意義,但是他發現格外難以忍受的是陸地上的樹,這些樹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難於看到離去的朋友。由於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

文|青舟(三度平臺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