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好漢——一首散曲道盡明朝的拜金主義,士大夫也開始墮落

明代宗室朱載堉曾寫過一首散曲《山坡羊·錢是好漢》:

世間人睜眼觀見,論英雄錢是好漢。有了他諸般趁,沒了他寸步也難。柺子有錢,走歪步合款。啞叭有錢,打手勢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錢,蒯文通無錢也說不過潼關。實言,人為銅錢,遊遍世間;實言,求人一文,跟後擦前

明代另一位散曲家薛論道也曾寫過題錢的散曲:

不得你英雄失色,不得你壯士傷懷。不得你家國亡,不得你功名敗,不得你美玉塵埋。哪怕胸藏八斗才,空著手人先不睬。

錢是好漢——一首散曲道盡明朝的拜金主義,士大夫也開始墮落

錢是好漢,帝王將相都愛

從這兩首明代小曲可以看到從明朝中晚期開始,拜金主義盛行,人們對金錢的渴望與認知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這股拜金主義的風潮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讀書人,引起了文風士風的裂變——棄義趨利,而這種裂變反過來又將拜金的風潮推向高潮。

錢是好漢——一首散曲道盡明朝的拜金主義,士大夫也開始墮落

明代商業的繁榮,催生了拜金主義風潮

古人把國民分為四個階層:士農工商,稱之為四民,認為士農工商是國家的柱石。可以說這個劃分影響深遠,但是到了明中後期,隨著拜金風潮的影響,有人認為“士農工商”四民,如今只餘三民。

黃宗羲一針見血地指出:

“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於利者也。”

“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

排在四民之首的士,汲汲於利。士的志向和行為是為利益,和商人別無二致,可以劃到商人之列了。

王世貞也曾痛心疾首的哀嘆:“古之時化天下之氓使為士,而後之時驅天下之士使為市氓。”

錢是好漢——一首散曲道盡明朝的拜金主義,士大夫也開始墮落

士大夫已經向商人靠攏,士風日下

古時候是教化百姓使之成為知識分子,而現在是知識分子被侵蝕成了市井小民。

對利慾的追求從明朝中期開始已經成為士階層的普遍現象,使士大夫喪失了社會責任和道德情懷。

讀書人如何逐利?如何求欲?很簡單,他們讀書科考為了做官,做官是為了求富貴。

士風如此敗壞,這些人為官之後的官風可想而知。

什麼忠君報國,什麼為萬世開太平,什麼天下興亡,統統拋到了九霄雲外。

明末內閣首輔朱國禎在筆記《湧幢小品》直言:“做官只有兩件:為國家幹事,為自己營私。二者俱做不得,真極痴極蠢人。”

在那時的士人看來,為國家做事情是同時為自己謀些好處是很正常不過的,你要不做,就是傻子蠢貨。

一個曾任內閣首輔的人都如此認識,何況他人呢?

錢是好漢——一首散曲道盡明朝的拜金主義,士大夫也開始墮落

士大夫愛錢,導致士風官風墮落

其實,利慾意識增強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人慾即是天理”總比“存天理,滅人慾”更順應人性發展和時代演進。只要把人慾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無可厚非,但現實操作中,貪瀆無節,受賄成風,吏治腐敗不堪,明朝的滅亡是自然而然的了。

明朝的滅亡,士風的裂變不可忽視。批判士風的裂變墮落,敗壞沉淪絕對是醒世之言,更是警世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