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LNG全球化 助推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

日前,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中國累計進口天然氣3480萬噸(摺合473億立方米),較上年同期的2550.4萬噸(摺合347億立方米)增長36.4%,中國進口天然氣累計總量首次超過日本(3450萬噸)。再加之中國曾經在剛剛過去的冬季出現了大面積的供氣緊張,引起了對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廣泛關注。

全球LNG市場將滿足中國天然氣不斷增長的需求。LNG貿易的繁榮使建立世界性的天然氣市場成為可能。目前的全球LNG市場呈現出三個基本特點。一是跨區貿易持續繁榮。位於中東地區的卡塔爾作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2017年LNG出口總量1034億立方米,佔全球LNG貿易量的26.28%,其中出口到亞太地區896億立方米;居於全球LNG出口國第二位的澳大利亞,同期出口量759億立方米,幾乎全部出口到了亞太地區。美國放開LNG出口限制後,也已經將亞太地位設定為目標市場。二是LNG出口國和供應國數量持續增加。2000年以來,LNG貿易量從1億噸增長到了2017年的2.97億噸。同期,LNG進口國數量翻了四倍,LNG供應國數量實現翻番,亞洲成為LNG貿易最為活躍的地區,2017年貿易量2835億立方米,佔全部LNG貿易量的72.06%。即使長期以來限制國內天然氣出口的美國,也在頁岩氣革命之後因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而開放了天然氣出口限制,成為全球LNG出口國的重要潛力國。三是LNG貿易呈現出更高的靈活性。近年來,LNG現貨貿易急劇增長,2017年LNG現貨和短期合同貿易量12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4%,佔總貿易量的30.77%,而2010年時佔比約為20%,上升了約10個百分點。有資料顯示,2017年新籤LNG合同平均期限在8年以內,大大短於原有長貿合同的20年;合同年度交易量多小於100萬噸;現貨LNG運輸船首次達到1100船,相當於每天3船。

在全球LNG貿易,特別是短期和現貨貿易漸趨繁榮的同時,LNG新增產能持續增加。全球已投產的大型天然氣液化項目43個,分佈於19個國家和地區,液化能力合計約為3億噸/年;在建天然氣液化項目19個,液化能力1.4億噸/年,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同時,規劃建設項目29個,液化能力合計2.3億噸/年。此外,還有20多個項目,預計液化能力合計1.3億噸/年,正在等待政府審批。按此預計,全球天然氣液化項目產能全部釋放後,全球天然氣液化能力將增至8億噸/年(約合10880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總產量的約1/4左右),將有利於中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為中國快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提供保障。

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將為提升中國天然氣供應能力創造有利條件。雖然從全球範圍看,天然氣液化能力充足將有利於滿足中國天然氣增長的需求。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天然氣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還沒有完成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這也是導致當前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的重要原因。就LNG而言,自第一個接收站投運至2017年,中國LNG接收能力增長超過14倍。截止2017年末,中國已建成LNG接收站17座,分佈在沿海11個省市,總接收能力5040萬噸/年。由於接收能力增長超過LNG進口量增長,中國LNG接收站利用率由2010年的76%下降至2016年的52%。中國目前還有多個接收站在建設過程中,並按計劃在2020年左右全部投產,屆時總接收能力將達7700萬噸/年,存在產能過剩風險。預計到2030年,在建和計劃建設接收能力為3700萬噸/年,總接收能力將超過1億噸/年。多家機構預測,長期看,中國LNG接收站利用率將維持在50%~60%。未來,LNG接收能力將不再是中國LNG需求的制約因素。

LNG接收站利用率較低與中國潛在的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形成新的矛盾。提升LNG供應能力從而滿足中國快速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就必須加快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步伐,由雙軌制價格體系向單一市場化價格體系轉變,實現管道氣價格與LNG價格並軌。這將一方面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使天然氣價格深度反映中國的天然氣市場供需狀況;另一方面將有利於引導全球天然氣資源向中國市場的有序流動,形成競爭性的天然氣供應格局,使進口LNG資源與進口管道氣資源形成競爭態勢,在提升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LNG接收能力的利用率,盤活產能,有效分攤接收設施固定成本,降低供應成本,提高對LNG價格的彈性。

這需要天然氣價格改革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一是要加快天然氣現貨市場建設,完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天然氣交易機構的運行,選取更多的天然氣需求或供應活躍地區建立區域性的天然氣交易中心,建立完整的天然氣現貨報價體系;二是要加快天然氣期貨市場建設,借鑑中國原油期貨上市並實施國際化的經驗,擇機掛牌上市交易,與天然氣現貨報價體系共同形成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基準價格,以促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便於以合理的價格吸引更多的國際天然氣資源進入中國市場;三是要加快中國天然氣樞紐建設,著眼於活躍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交割,可以在陝西、寧夏、上海、深圳、川渝地區等天然氣管道樞紐地位較為突出或LNG接收設施較為集中、天然氣產量較大且穩定增長的地區建設中國天然氣樞紐工程,逐漸形成中國的天然氣樞紐中心標準價格。

由於LNG價格明顯高於管道氣價格,只有當管道氣不能滿足需求時,市場才會選擇LNG作為供氣來源,具有“不得不用”的特點。這也導致了正在增長中的LNG接收能力利用率將長期維持在50%左右的水平。為此,必須加快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實行統一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加快天然氣現貨市場、期貨市場和樞紐工程建設,形成立體化的天然氣價格報價體系,使天然氣價格能夠充分反映中國的天然氣供需狀況。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中國能源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月報、年報)、《中國能源互聯網報告》、《能源研究》(月刊)、《能源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月報》等刊物徵訂通道皆已經開啟,訂閱請關注中能智庫並回復“訂閱”,或電話010-88825998或發郵件[email protected]申請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