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媽到底知道你在大城市做什麼工作嗎?

這個話題源自朋友的一次現身說法。他告訴我他每次從北京公司回家,都會跟父母講很多工作的事,作為一名文案策劃,包括他的崗位職責、每日對接的客戶群體,基本都一五一十告訴了父母。

後來和父母上街碰到了父母同事,問起了他的工作。他爸張口說,做廣告文字的。他欲言又止了好幾次,還是放棄了。

可能在這個縣城裡邊不存在除了事業單位行政機關以外的好單位,他這種雖然是在北京很有名的網絡公司上班的,在父輩這裡也只能歸到做廣告的了。

你爸媽到底知道你在大城市做什麼工作嗎?

可能知道,又不太知道。

你爸媽到底知道你在大城市做什麼工作嗎?

我的好哥們是信科專業,一隻做網站前端的程序狗,他內蒙的父母一直說他是做遊戲的。可能對父母而言,只有那些不務正業的遊戲需要做什麼程序,其他的誰用你來做。

一個文靜的女生是平面設計的, 後來機緣巧合喜歡上了視覺傳媒,所以走上了這個路子,她父母比較開明也接受的了新鮮的事物,支持她自己選擇的路,逢人就說我家閨女是整天畫畫的,用電腦畫我也不知道給誰畫呢。

畢業季一個基友終於拿到了一家連鎖大型便利店的北京總公司管培生的崗位,卻遲遲不去。跟我說起原因,是剛入職前一兩年需要在基層也就是各個便利店從事收銀、店長等不同崗位,隨後逐漸出任管理崗。

他爸媽一聽孩子北漂是是去店裡當收銀員當下火了,讓他回家給他想辦法找關係進銀行任職。

這其實是個時下大家耳濡目染卻不曾重視理會的問題:年輕人擇業不是簡單地參照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還需要顧忌父母的感受。

大學生畢業,蜂擁著去考公務員考研究生考銀行考教師從業,是因為這些職業在父母眼裡,是鐵飯碗,是穩定的代名詞,是社會的中層以上崗位的代名詞。

而在二三線城市,這些崗位有著比私企個人單位更好的薪酬福利,和令人羨慕的休假制度。隨著更多家庭的經濟條件越發富裕,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也成了一大熱門選擇。

你爸媽到底知道你在大城市做什麼工作嗎?

但是初衷並不太一樣,極少數的父母是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專長,去國企行政單位或者國外尋找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和自己熱愛的人生模式。大多數家長還是想讓成績平平的孩子獲得穩定的工作不會流離失所,或者鍍金海外學歷,用留學的機會來兌換未來的升值機會。

可是啊,有些擅長人際能於管理的孩子,源自父母從小待人接的教誨,他們去考公務員或者從事其他工作,都是謀定思動的選擇,因為掌握的是對自己負責的方法,對自我認識提升的路徑。這些不是大學畢業臨門一腳能決定的事情。

有些明確自己未來發展軌跡和晉升路線的孩子,是從小被父母告知了這個社會的模式和階層劃分,而他們不論國內國外求學,都會敏感地關注時事動態和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你爸媽到底知道你在大城市做什麼工作嗎?

我們覺得有錢人家的孩子是玩著高級的玩具吃著高級的大餐過著一般小孩過不到的奢侈生活,其實還有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理財投資、審美髮展各個方面等等。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不是因為人的基因迥異,而是在認知和思想層面,人與人分化的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你看,同樣的崗位同樣的開銷,同樣的國度同樣的助力,只不過因為不同的父母和不同的孩子,最後產生的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和我們今天談論的話題有什麼聯繫嗎?

無意討論家教更不是譴責城市發展下不同地域人的思想觀念,只是想告訴年輕人,突破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深層次講你還需要戳破父母觀念、固有社會形態、生活現狀下的自己

這件事難在你能不能深刻地自省,瞭解自我需求,明白自己的方向。

你爸媽到底知道你在大城市做什麼工作嗎?

如果你自己不那麼堅定和渴望打破你父母輩的社會階層,那麼不妨按照或是參考他們的路徑去規劃自己未來生活,看得到頭也好,看不到希望也好,起碼是對迷茫的你最舒服的選擇。

如果你立志要在這個貧富差距日趨懸殊的時代不做墊腳石,迫切想要爭取父輩一生都未能創造的財富和快樂,那真的,讀很多書見很多人犯很多錯流很多淚走很多彎路,都是必須承受的,沒有簡單地舒服的成功。

不破不立,你必須先要在思想上成長起來,才可能有一些資格擺脫你習慣的日常生活

可是一定記住一句話:你過得好不好,都和你的父母沒有必然關係。應該感謝父母賜予你這樣的生命,懦弱也好剛強也好,成功或者失敗都好,我們就是自己在活每一天。

今天的夕陽又快下山了。大城市小城鎮農村裡的人們,都該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