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隐逸传统

终南山的隐逸传统

终南山的隐逸传统

史飞翔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如果说隐士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的话,那么,终南山隐士便是解读终南文化的一把钥匙。笔者这些年在研究终南山的过程中,发现最能代表、诠释和说明终南山历史兴衰,最能揭示终南文化形态、内涵和发展变化的典型是终南山的宗教文化,而最能代表终南山宗教文化的则是终南山的隐士(隐逸)文化。这样一来,隐士便成为终南山的一张“文化名片”。隐士研究也成为终南研究的一个通道、捷径。

隐逸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大地上很多地方都有隐士。蒋星煜先生所著的《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的第七部分《中国隐士的地域分布》以图表的形式专列了全国20座名山历代隐士的数量统计和分布情况,有力地证明了隐士与地缘文化大有关系。比如宋代的隐士分布就很能说明问题。宋代隐士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具体分布如下:苏63,浙65,皖46,闽72,赣84,粤5,川8,湘1,鄂7,鲁11,豫13,晋1,冀1,其中江、浙、皖、赣、闽一带隐士最多,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在宋代是文化教育最为发达之地。隐士是文化的衍生物,因此大凡文化教育发达的地区隐士自然就多;反之,文化教育落后的地方隐士则相对就少。

从历代隐士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绝大部分隐栖在中原腹地、大江南北以及东南沿海的30多处名胜古迹的附近。他们或选择庐山的清幽宜人,远离王侯;或选择峨眉山的蔚然深秀,姿态妩媚;或选择华山的绝壁千尺,挺拔险峻;或选择武夷山的碧水丹山,一溪九曲;或选择青城山的仙风道骨,飘然世外。从奇、秀、险、幽诸多方面来讲,终南山远不及上述名山,但历代在终南山隐居的人却是数量最多。“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这又是为什么呢?

隐逸传统与自然条件有关系。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隐逸文化可以称之为山水文化。终南山的山川之秀、烟霞之气使人能远嚣尘、脱俗界、弃人事、绝名利,所以终南山自古以来便是隐居的好地方。葛洪《抱卜子•金丹篇》详细列举了道教名山28座,其中便有终南山。葛洪认为终南山是名山,幽静远俗,“可以静思,合作仙药”,是道士修炼的佳境。现在在中国道教九大名山之中,陕西有两个,其中之一即是终南山。正是如此,历史上终南山一直是“隐士天堂”,是知识分子隐居读书、世人学道修行的大好地方,到终南山隐居的人是前赴后继、络绎不绝。终南山复杂多变的自然气候也是文人抛弃尘世过隐居生活的最佳选地。

某一地区如果隐士很多,时间一长往往就会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终南山因为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王者之气”,长期靠近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毗邻都城,可进可退,所以自古以来就是“隐士的天堂”,历经周、秦、汉、唐、明、清、近世,最终形成了发达的、特定的、且独具魅力的终南山隐逸文化和隐逸传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