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榮鎮:「三變」助農走上「旱澇保收」路

春荣镇:“三变”助农走上“旱涝保收”路

“加入合作社,除每年每畝地700元租金收入、入股資金按年分紅外,在合作社的瓜菜觀光采摘園打工還掙工錢。”寧縣春榮鎮昔溝村黨支部書記高小會告訴筆者,如今,全村已有145戶“一戶一策”精準脫貧戶、精準脫貧鞏固提升戶加入村裡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到現代高科技瓜菜產業生產中,走上了生產無風險、年底有分紅、收入有保障的“旱澇保收”致富路。

春荣镇:“三变”助农走上“旱涝保收”路

今年,春榮鎮結合鎮域農民以農為主、靠地吃飯傳統仍在延續的實際,大膽探索創新,把“三變”改革作為帶動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強力引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途徑,以“一戶一策”精準脫貧戶、脫貧鞏固提升戶為主體、特色富民產業為平臺、土地為紐帶、企業為龍頭、脫貧致富為目標,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示範園區+精準脫貧戶+脫貧鞏固提升戶”精準產業扶貧模式,取得喜人成效。

為了讓“三變”改革惠及全鎮群眾,該鎮緊盯富民強村目標,採取“村幹部先行、黨員帶頭、典範引領”的方式,通過落實上級財政扶持發展精準扶貧產業獎補資金和扶貧貸款資金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措施,全面推進農村土地、資產和人力資源向林果、苗木、花卉、瓜菜、藥材、草畜產業園區集中,暢通土地流轉、資產入股、勞務輸轉等3個增收渠道,讓農村群眾在收取土地租金、參股企業分紅、進產業園區當工人中“旱澇有收”,穩步脫貧。

春荣镇:“三变”助农走上“旱涝保收”路

扶貧產業定位精準與否,直接關係到“三變”改革成敗和脫貧攻堅成效。春榮鎮圍繞縣上蘋果、苗林、瓜菜、草畜、勞務主導產業和鄉村旅遊、雜果、花卉、藥材、商貿流通等特色產業,按照“北川農旅產業融合示範區、南川生態養殖示範區、塬面產業結構調整示範區”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佈局,625名幫扶幹部沿著“落實68項精準脫貧、42項脫貧鞏固提升項目‘菜單’”的精準幫扶路徑,加大資金整合投入力度,通過走“土地變資源,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變產業工人、傳統農業變現代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之路,來激活和放大土地、資金、勞力效益,變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和村民“一次性”投入為“持續性”增收。

至6月底,全鎮引駐廣興等龍頭企業6家,組建村集體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9家,建成了北川王臺村225畝百花百果觀光園、昔溝村1230畝現代瓜菜觀光自摘園,塬面三曹村1.2萬畝園林苗木觀光園,萬塬村、上齊村580畝花椒、核桃產業園,鐵王村、赤堡村、雷畔村1100畝“海升模式”現代高科技蘋果示範園和塬區5200畝大田瓜菜園,南川高寺、李臺的百頭牛、百隻羊、百頭豬生態養殖示範場,使全鎮的1038戶“一戶一策”精準脫貧戶、脫貧鞏固提升戶,告別了昔日的“靠天致富”,走上了地租、股金分紅和打工薪金三路增收的“旱澇保收”的脫貧致富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