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就業「小車間」撐起「大扶貧」

去年9月,資中縣引進四川永輝農業科技集團公司到該縣騮馬鎮窯廠村,由公司投資1000萬元、村集體投資10萬元,開辦資中順吉家庭養殖場。現在,農場常年管理及季節性用工80餘人,其中吸納貧困戶勞動力3-5人為常年用工。

近年來,內江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積極整合返鄉創業人員和企業、政府多方力量,凝聚社會資源,探索推行“扶貧車間”精準扶貧方式,用就業小車間撐起大扶貧,走出一條企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相輔相成、互利共贏”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就業“扶貧車間”51個,其中,打造市級示範“扶貧車間”10個。今年1-5月,累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392戶共473個貧困人口就業。

以實施“回家工程”為抓手,內江市制定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每年由財政安排1.4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返鄉創業獎勵補貼和創業園、創客空間建設,並明確對創辦小微企業的返鄉人員,給予最高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貼息貸款。今年1-5月,發放返鄉創業貸款547萬元。

此外,內江市積極引導各類資金向“扶貧車間”傾斜、貧困群眾向“扶貧車間”集聚、扶貧企業向“扶貧車間”入駐,實現“群眾脫貧、企業盈利”雙贏。對到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購買社會保險的企業,給予1000元/人的財政獎補;對新吸納10個以上貧困家庭勞動力的,且在被認定為示範就業“扶貧車間”的企業,給予一次性5萬元資金獎勵。

內江市引導企業在各鄉鎮、貧困村建立就業“扶貧車間”,並堅持把“扶貧車間”建設與返鄉創業、電商進農村、居家靈活就業、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實體相結合。

在“扶貧車間”的建設上,內江市探索廠房式、園區式、入股式等模式,力促多類型“扶貧車間”百花齊放。

資中縣投入資金70萬元,整合學校舊址、村集體閒置土地等資源,新建佔地1000餘平方米的眾成家紡縫紉加工廠,就近吸納70餘名貧困勞動力從事布料加工。

隆昌市按照“園區、鄉鎮、村居”三位一體的就地就近就業思路,採取“園區+公司+農戶”模式,組織化纖市場及園區的110餘家用工企業開展訂單培訓,就近吸引農村貧困婦女就業。

東興區引入四川祥和茂製衣公司在該區郭北鎮亢家村建立生產基地,貧困戶以土地、技術等方式參與扶貧車間建設,製衣公司以日薪70—100元/人的方式優先聘用貧困戶參與生產,並將廠房租金的30%固定量化分紅。

內江市就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扶貧車間作為地方產業扶貧的探索,既壯大了鄉村集體經濟,滿足貧困對象“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又可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緩解中小企業“招工難、用工貴”的困境,同時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創業,讓貧困群眾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四川經濟日報 胡海銘 記者 毛春燕 李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