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名称:青铜器

作品规格:23.9cm*17.2cm*5.3cm

作品石料:宣砚石子料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简介:

采用宣砚石子料制作,整体以青铜为主题来设计,融入青铜纹饰,结合作者对青铜器的理解,利用天然的黄色石皮,巧雕而成。外形轮廓利落,雕工娴熟,得青铜器艺术之真谛。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名称:清供灯笼

作品规格:19.7cm*12.4cm*3.6cm

作品材质:宣砚石子料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拓展:

清供有两层意思,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

清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它的产生源自人们思想认识的发展与佛教礼仪的契合,一方面人们对自然神力的敬畏,从而在时令和祭祀中献上自己美好的珍视品;另一方面佛教传入中国,佛供礼仪启示、教化了人们。后来清供不再仅限于祭祀和供奉,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会在室内放置各种雅玩——观赏、闻香,为凡俗生活增添逸趣,于朝暮间寻得一份诗情画意。

作为传统文化,清供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不单代表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同时也融合了绘画、插花、装饰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回溯魏晋时期的兰亭雅集,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修禊,以洗去冬日尘埃,感受春之生机,曲水流觞,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上一瓶花,些许杯盏便成了清供摆设最初的雏形。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名称:铭文砚板

作品规格:20.3cm*12.9cm*2.1cm

作品材质:宣砚石子料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名称:琴形砚

作品规格:15.9cm*6cm*1.8cm

作品材质:宣砚石子料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名称:青铜古镜

作品规格:16.2*16.2*1.4cm

作品石料:宣砚石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名称:青铜壶回纹淌池砚

作品规格:19.2cm*11.8cm*2.8cm

作品材质:宣砚石子料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中国宣砚作品赏析(二)

作品拓展:

壶, 特征为小口,有盖,颈部较长,腹部较大,圈足,两侧有系。用于盛酒,或兼盛水。“壶”字在金文中就像是一个有盖、腹部略鼓,两边有系的容器。青铜壶造型多种多样,其有方壶、扁壶、长颈圆体提粱壶、细长颈圆腹壶、瓠形壶等等,在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自商代至汉代或更晚,形式相当复杂。它开始在商代,周代时器形渐趋于成熟,东周时形制、纹饰也愈加丰富。商代的壶多扁圆,贯耳,圈足。周代的壶多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西周中晚期又出现了方壶,比如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春秋战国时期的壶,形态繁多,纹饰亦趋写实。其中有瓠形壶,八棱壶、扁壶等,前二者当是模仿匏器造型的作品。著名的有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镶嵌宴乐和水陆攻战纹壶,描绘了战国时期贵族宴乐和水陆战争的场景。汉代,壶又有所变化,面多平素,圆者专名为钟,而方者则专名为钫,成为生活日用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