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從1923、1956的史詩大製作,到1989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以“摩西十誡”為基礎的電影,有許多版本,但是沒有一部能夠超越塞西爾·B·戴米爾的製作。

戴米爾是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他的那些作品,諸如《十誡》、《埃及豔后》、《十字軍東征》、《戲王之王》等等,都是不可替代的經典大片。

戴米爾一生拍過兩次《十誡》,每一次都是史詩級的作品,而他的《十誡》1956年版,則不但獲獎眾多,還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為了政府收藏作品。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戴米爾作為編劇、導演的轉變,正是從拍攝《十誡》開始。

那是1923年,當時好萊塢請來威爾海斯做了美國製片發行協會會長,戴米爾受其影響,決心此後再也不導不道德的劇情片。

默片時代的導演們,遠比今天的電影人更把電影當做藝術,有著崇高的追求,一向對聖經題材感興趣的戴米爾,因此就對《十誡》下了非常的工夫。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23版的法老王)

電影先期準備了八個月之久,而後戴米爾就聘請考古專家,四下出動,專門蒐集古埃及藝術材料。

他們蒐集到的材料,曾事先在紐約展出,吸引到大批考古家、藝術家、鑑賞家、博物家、科學家,那已經具有研究的意義。

而態度異常審慎的戴米爾,卻是為通過他們,對材料做嚴格的甄別、取捨,再進入正式拍攝。

倒好像他拍的是資料片、科學片似的。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23版的埃及女郎)

戴米爾之所以會成為今天好萊塢電影中,權力強大的導演和製片人原型,這與他當年推行的導演和製片人制度有關,料想,他的目的之一,正是為他這種費錢的大製作提供便利。

電影場中,以色列城、法王跑馬之地、摩西念誡之山、24具獅身人面像等等,都規模宏大,複製精嚴,費工費時費錢不少。

就連法老等使用的一般器具,都無不或者是古代材料,或者要力求逼真。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獅身人面像施工現場)

該片僱請的演員高達2500多人,其中埃及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俄羅斯人、高加索人、亞美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希臘人、波蘭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瑞士人、德國人、澳大利亞人、荷蘭人、比利時人,等等等等,凡有關係的皆有,幾乎是世界人類的一個大集合。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23版場景)

電影共分二部,一部以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為基礎,屬大歷史,一部以舊金山為背景,將現代與歷史結合,屬道德預言。

戴米爾竟在那個沒有電腦特技的時代,僅靠宏大的道具建築、龐大群演、壯觀的沙漠和海洋外景等等,就製造出了令人震撼,不亞於今天的視覺效果。

大場面和超越時代的特技,尤其是紅海分水那一段,簡直匪夷所思,也難怪它一經放映就風靡世界,僅在紐約就放映達62周之久,到今天都仍被人們驚歎了。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戴米爾是一位尤其善於敘事的導演,他之後的電影一般都以宏大壯觀的場面、結構嚴謹的故事、歷史感強烈的道具、令人驚歎的特技效果、傑出逼真的表演、斑斕奪目的色彩、節奏鮮明的剪輯取勝。

而他1956年的《十誡》,由於有了與畫面水乳交融的聲樂,就更加了不得。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他在1956年的拍攝中,照搬了舊版的許多精彩場面,但大場面、大歷史,以及特效的設計和運用,卻只有比原版更加超出。

大遷徙和過紅海這兩個著名的片段是不用說了,他為追求逼真,曾親自指揮,在埃及建起一座高大雄偉的古城。

這位當時已75歲高齡的老人,就是在這種親力親為的過程中,發現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的。

戴米爾拍攝“出埃及”那場,曾動用了一萬多人,1.5萬牲畜,那隊伍竟拉到3英里那麼長。

他為了拍攝好埃及士兵追趕猶太人的場面,竟曾僱傭數千埃及軍人,訓練了四個月之久。

他如此認真,如此拼命,結果就在某一天,站在一百多尺的梯子上指揮時,突然感到胸部劇痛。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戴米爾下來後,幾乎精疲力盡,站不起來,醫生檢查後告訴他,你必須在生命和電影中做出選擇了,但是他經過一夜的思考之後,立刻重返片場。

這部電影無疑是戴米爾的生命之作。

拍電影首先在真實,不能自欺欺人,這是戴米爾一貫奉行的信條,他的成功在於此,偉大也在於此。

戴米爾拍完此片之後,僅過兩年就去世了,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也很快隨之終結,他本人就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45年的電影生涯,如此認真的大製作,戴米爾居然為世界留下了50多部長故事片,這其中有好多部都將永久載入史冊,他真是一位神人。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十誡》講述的是先知摩西帶領被奴役的猶太人出埃及,過紅海,到達奶蜜之地迦南的故事,“因為不屈服於奴役,所以選擇了流浪”,這是它於人類的第一個偉大價值。

此外,摩西在神諭下,頒佈給子民的“十誡”,也體現了平等的“人神契約”精神:誰毀約,誰就將受到上帝懲罰,而人類,也擁有“神不佑我,我即棄之”的神聖權力。

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份人生契約,就由此誕生。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神是無比霸道的。

但是神之所以霸道,是因為他是創世者,是忌邪之神,他要的是,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盜,不做假證害人,不貪戀他人房屋、妻子、奴婢、牛驢,以及孝敬父母等等這些正道。

受他誡命的,他必發慈愛,直到千代,違揹他的,他必予討罪,由父及子,直到三代四代。

他做不到,你可棄之。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這份契約,實際上透露出的是人類所希望於神的力量和悲憫,向神發出的呼號,以及質疑,所以1989年的波蘭,就又產生了另一種《十誡》。

導演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用長達572分鐘的一部片子,向現代人做出了拷問:你是否能稱量自己在生命中的重負?

導演離經叛道,以十個現代波蘭故事,設置出種種極端困境,讓人物在永恆的道德難題和艱難選擇中,向古老的十誡發出了挑戰。

道德是複雜的,萬能的上帝也有棘手的時候,科學(上帝)解決不了倫理的事,撒謊有時候是必須,忠誠是需要條件的,法理不代表情理,愛情是一座迷宮,愛有時候是殘害,恩怨很多時候無處報,對錯很多時候無法判斷……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神真的瞭解一切,能夠有能力公正判斷嗎?他真有權力做出裁決嗎?

那麼這個權力應該操在誰手?你該如何前行,遵循什麼前行?你該有神還是無神,有怎樣的神,沒怎樣的神?

偉大的契約被撕破,神其實和我們一樣,都在路上,這部電影所能引發的思考無窮無盡,可就是沒有終極答案。

電影《十誡》: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史詩級的大片

人類價值觀的抽象和虛妄,人在價值觀中的失落、迷茫、軟弱,人類永無休止的流浪感,這依舊是一個永恆的命題,所以波蘭這部同樣曾獲得大獎,並深獲世界電影人、文學家讚譽的《十誡》,你也該看看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需要“誡”,卻又似乎無“誡”可守,需要“神”,卻無似乎“神”可覓。

從歷史到現實,從史詩重現到精神命題拷問,這是人類永遠無法擺脫的咒語,這二位大導演通過電影這個載體,無疑成功地實現了宏大與愉悅、感官刺激與思考的藝術融合。

不這麼麻煩的導演,拍不出這樣的大片,學不會麻煩的人,也拍不出人生大片。

END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