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老闆讓寫一篇關於家鄉的軟文,不知道如何開始,所以就先來首曲吧,管他呢?聽完找找路子看!

家鄉 ——趙雷

我的家鄉越來越年輕

就像一件俗氣的衣裳

越來越老的不止爸爸的臉龐

擦乾那扇蒙著霧的車窗

我清晰的望那陌生的家鄉

流逝的歲月被衝磨一切都變了

推開那扇鎖了很久的門

房子裡無等待的人

我就像是從遠方來路過這裡的客人

高傲的大樓遮住了陽光踩著一面一面沉睡的牆

沉睡的牆裡曾經住著一家可愛的臉龐

彩色的容易膩嚼不出味道

回憶的黑白停留在年少

像那些過時卻經典的老故事片

又一次看到那座時鐘

我就知道自己快到家了

大風捲走葉子把靈魂丟給春天

這是我最終要歸回的家鄉

即使有再多踐踏你的車輛

我想永遠守著你我的家鄉

卻不知明天的船舶停靠在何方

最終我會回來安靜的陪在你的身旁

那片土下將成為我永久不棄的地方

這是我最終要歸回的家鄉

即使有再多踐踏你的車輛

我想永遠守著你我的家鄉

卻不知明天的船舶停靠在何方

最終我會回來安靜的陪在你的身旁那片土下將成為我永久不棄的地方,不棄的地方

聽完貌似有路子了。。。。。。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甘谷第一茶——罐罐茶

每次回老家,十幾年前記憶裡的老屋、河岸、田埂全都改容貌,故鄉遍地小樓、標牌,變成了新農村,變得更像一座城。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回家的路總在很長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西去列車必經站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以前的城關鎮如今的大像山鎮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每個人都會去留影的地方,當然我也不例外。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夜幕璀璨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夜空之鏡


你想要回鄉村散心,過和城市不一樣的生活?怎麼可能?城市化無處不在,你,無可遁形。鄉村,再也不是靈魂的寄宿處。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這個還需解釋嗎,不要了吧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蒸饃饃


曾看到這樣的話:開始你還能追述,還能跑到山坡上指點你的童年,但是很快,你依然每年回到故鄉,卻越來越找不到故鄉。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全國最大油墨企業之一,如今面目全非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靠勤勞?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回不去的童年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很少見了,還有幾個知道他的用途呢?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童年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越來越少見了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民間藝人,小楷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二胡愛好者(攝於曹家山)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老屋見證改革開放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紅白喜事還是常用的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喜歡祖輩們留下的


失去故鄉的人,還將失去什麼?

喪失了家鄉就是喪失了安全感。安全感本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它的重要性僅次於其他生理需求。一項安全感的深度調查顯示,高達96%的網友認為自己沒有安全感。誠然,安全感是具體到每個人的個人感受,或多或少會與人性中的貪婪和脆弱有關。安全感只是被我們自己弄丟了嗎?,但歸根結底,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對精神價值、心靈價值、傳統文化價值信仰的缺失。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攝於大像山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大佛見證著甘谷百年發展的軌跡

抒情的文字不能挽回故鄉。我不知道照片能不能喚起人們對故鄉的疏離,但對我來說,照片是眼睛,在那凝視中,有我自己,也有我對世界理解的方式。無論那一瞬如何普通,如何不值一提,如果我能被它所觸動,只要用自己的感覺和方式把它記錄在相機裡,捕捉和記錄時間痕跡,那麼它便會變得不再普通。照片僅僅是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流變,內心之中那些更加穩定和持久的東西才是其本質所在。世界上每天都有無數景觀在消失,照片的意義之一是歷史的記載,而如何才能避免對過往的遺忘,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攝於姜家莊 再路過時已沒此番風景,剩下的只有相機中的照片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誰沒在這裡留過影的舉手,沒有了吧?

攝影大師說: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一定是以一個對象為媒介生髮出來的對人類、社會、歷史的反思。儘管看起來遙不可及,但我不會放棄。遵從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的真誠,按照自己的意願拍攝。攝影的精髓是個人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展示和解釋。真理之眼,永遠向著生活——佈列松如是說。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梅開五福(攝於吊咀村)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旺財?不,可愛的小狗狗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疊影重重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有人想回去,有人想出去(攝於吊咀)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故鄉的傳統文化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最終會枯竭,只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姜維紀念館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牌坊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遠志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姜維墓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人。蜀漢末期名將,軍事統帥,蜀漢大將軍,第四代執政大臣。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人物。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姜維故里,有姜維衣冠冢。傳說姜維兵變被殺後,暴屍原野,魏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揹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冢,靴子別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姜維墓位於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村南將軍嶺靴子坪上,距縣城東5公里,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1997年甘谷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姜維逝世後,忠骨埋於四川,但故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大將軍,在距縣城東5公里的姜家莊的將軍嶺上,修建了佔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姜維衣冠冢和姜維紀念館,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了 “姜維故里”碑。千百年來,姜維孝感天地、氣貫長虹的高貴品質,啟迪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甘谷兒女。每逢姜維誕辰,故鄉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為了弘揚“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的姜維精神,充分發揮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文化宣傳、審美教育、旅遊觀賞等各項功能。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和屬地鄉鎮黨委政府均把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納入工作規劃之中,從設施建設、活動建設和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加強了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真正發揮了該基地啟迪愛國意識、激發建設熱情、灌輸民族精神、營造和諧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等多項功能,在縣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姜維故里冬季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攝於冬季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春暖花開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這個叫什麼?忘記了?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蝸牛之家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晚霞 攝於紅透坡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晚霞 攝於紅透坡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七月甘谷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秋收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馬璐兒?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攝於姜維故里——麻家彎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攝於姜維故里——麻家彎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家家門口都有的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葡萄熟了,您何時回家

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以此為記,獻給所有懷念故土的人們。


甘谷縣民俗文化

甘谷漢簡,1971年12月在甘谷縣出土,共有二十三枚,近似《曹全碑》的風格。唐三彩鳳首壺,壺高31釐米,口徑4釐米。

倪魚彩陶,1958年甘肅甘谷縣西坪出土,高38釐米,口徑6.8釐米。甘肅省博物館藏。 甘谷麻鞋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又是一種的民間手工藝品。每種樣式各有寓意。

甘谷脊獸,甘谷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主要的生產基地。永安村主要生產宗教建築脊獸和民用磚。

甘谷刺繡講究畫繡結合與針法、繡線的運用,頗具典型的有枕頂、香包。

甘谷辣椒,甘谷是被稱“辣椒之鄉”,這裡盛產羊角辣椒。甘谷辣椒主要產於磐安鄉。

油煎洋芋,甘谷街頭,常見的小攤油炸洋芋有片、條、塊等多種。

漿水面,又叫“酸飯”。甘谷漿水面是周朝遺風的繼續與發展。

甘谷酥圈圈狀如圓環,厚3釐米左右,外圓直徑12釐米左右,內圓直徑8釐米左右,底色淡黃,環面呈橙紅色。

甘谷皮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皮影亦稱影戲、驢皮影、燈影戲、土影戲,是民間藝人用壓平的幹牛皮或獸皮、紙板鏤雕出的各種戲劇人物形象,身高僅半尺。演出時,先掛起一塊白布,幕後點起燈,在光亮裡,藝人手拿細棍,輕輕挑起皮影小演員,在燈光裡準確甩動,這樣,在幕布另一面,人們在夜間就會看到白布上小小演員在戲劇音樂伴奏聲中提袍甩袖、武打翻滾、吹髯抖須、騰雲架霧、上天入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甘谷皮影戲盛行於明清,唱詞和唱腔以秦腔為主。甘谷皮影傳統雕刻技法和過程,藝人歸納為順口溜:“先刻頭帽後刻臉,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裝發須一身全,最後整裝把身安。刻成以後再上色,整個製作就算完。”

甘谷皮影造形樸拙,紋樣誇張,刀法流暢,獨具特色,既吸收了陝西燈影簡練大方的特點,又兼融隴東影子線條的流暢飽滿,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甘谷皮影多用於戲劇演出,以演古老傳統秦腔劇目為主,而尤以摺子戲居多。演出時,工作人員少則5—6人,多則10餘人,吹拉彈唱,每人身兼數職,顯示出一派和諧、歡快景象。每逢民間傳統節日,甘谷皮影演員總會走鄉串村,活躍於鄉村廟宇舞臺,小小舞臺一時情趣盎然。一首諧趣詩對皮影藝術的審美特徵作了準確的釋解:“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有口無口口對口,是人非人人舞人。”

甘谷剪紙、甘谷夯歌、甘谷高臺、甘谷社火、甘谷戲曲、甘谷臉譜、甘谷道情、甘谷山歌、甘谷嗩吶


記錄最真實最美麗的華夏第一縣——甘肅甘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