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敖平月餅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代表性食品,每年一到中秋節,人們就會帶上月餅,探親訪友。在敖平鎮上的貓市巷,月餅卻是一整年的主題,那些沒到中秋節也想吃月餅的吃貨來說,應該能按圖索驥找到這裡,而貓市巷,也打開了我們用月餅找回過去的記憶之門。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一方水土一方餅,每個人心底都會認準一種味道。地地道道的敖平人,想必腦子裡立馬會蹦出它:貓市巷餅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培烤月餅的香味就在敖平鎮瀰漫,經過幾次大的變遷,如今的老味道依然在貓市巷再現,店鋪的老闆歷經三代,將原汁原味的將歲月的味道保留了下來。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貓市巷這家月餅作坊的老闆是一位大姐,他的父親是原彭州糖酒公司的技術員,以前供銷社和糖酒公司出售的麻桿糖、薄荷糖、花生糖等糖果都是他親自制作的。在這個基礎上1988年,老闆一家人從原糖酒公司辭工,開始了個體經營。經營的初期只是製作簡單的糖果,到了貓市巷的店鋪開業,老闆父女開始不斷運用嫻熟的技藝,開發新的甜品。慢慢地,貓市巷月餅的名頭開始越來越響。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傳統月餅的外表,壓花還算均勻,烤過的餅皮顏色很誘人,餅皮油光閃閃。比如五仁月餅,使用杏仁、核桃、葵花籽、芝麻、南瓜籽和烤豬肉作為餡料。每吃一口,你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風味。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很多中國人,尤其是比較年長的,都喜歡這種月餅。但是貓市巷的月餅並不是傳統月餅,而更接近當下時興的酥皮月餅。大姐一邊製作一邊給我們言講,做他們的月餅相對於傳統月餅來說比較的費時,主要是得讓酥皮起酥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酥皮是一碰碎咬一口外酥內香甜,讓你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咬一口以後觀察月餅的截面,酥皮並沒有把餡料包裹得嚴嚴實實,肉餅有足夠的空閒呼吸,很像肉包子的感覺。淡淡的鹹香味,濃濃的椒鹽味。換一個牛肉餡的一嘗,糯糯的牛肉內陷很順滑,肉汁並不豐腴,不用擔心太油的問題,在口中咀嚼時能能若隱若現地感受到鮮美的汁水。


薄荷糖: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敖平的小巷裡尋找過去的味道 作者:楊博


"薄荷糖"應該算得上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受歡迎的糖果了吧,即使是到了九十年代,薄荷糖依舊受到極大的歡迎。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薄荷糖是孩子們眼中最稀罕的零食。誰要是能有塊薄荷糖吃,那絕對是小孩們集體羨慕的對象。當年的薄荷糖不同於如今在超市裡面見到的那種薄荷糖,那是真正的糖果,而不像現在基本上變成了清新口氣的存在了。所以我們如今一般把當年吃的那種薄荷糖稱之為"老式薄荷糖",用以區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年那眾人喜愛的薄荷糖早已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逐漸變成了小時候記憶裡的味道。令人感到驚喜的是,我們竟然在小鎮敖平的一個小巷裡,偶遇到了一家還在製作老式薄荷糖的小店,令我們一群人都驚喜不已。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60後的老黃,80後的老楊,90後的我,可以說這一塊小小的薄荷糖一下子勾起了幾代人共同的回憶。老闆原本是糖廠的職工,88年糖果廠解體下崗後,便在家裡做,這一晃,已經是30年了。見我們對薄荷糖那麼感興趣,老闆特意給我們從頭到尾展示了一遍,說起來我還真是第一次見。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做薄荷糖的原料很簡單,就三種:飴糖、白砂糖、薄荷精。工序也很簡單,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可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做薄荷糖,火候的控制很關鍵。時節不一樣,製糖的工藝難度也不一樣。燒製後,根據黏稠度看能否出鍋。燒製糖的溫度需要靠手來感覺,根據火候判斷糖的硬度。其中速度和火候最講究,製作者的手眼反應能力尤為重要。火候不到,糖塊軟綿,缺乏嚼勁,口感欠佳;火候過頭,糖塊太脆,硬度過頭,糖味發澀。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等到糖塊凝固,只需要用小刀就能輕易地將它切分為小塊,並不會像印象裡的糖那麼硬,或者粘連,因而,這種老式的薄荷糖又被叫做"砂質薄荷糖"。這薄荷糖吃到嘴裡很容易就化開了,還帶著薄荷的清香,確實就是小時候記憶裡的味道。這薄荷糖一出來,不僅是我們老中青三代吃得不亦樂乎,連老闆的小孫女兒也是愛吃得不行,看起來幾十年過去,這小小的薄荷糖糖依舊不過時啊!


敖平風箏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風箏起源於中國,相傳最早的風箏是由墨子製造出來的。千百年來,中國風箏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成為中國人傳統的休閒娛樂項目。據說這兒每家每戶都會作風箏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敖平鎮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風箏攜家帶口到小石河邊放風箏。蝴蝶、蜻蜓、金魚、燕子,風箏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在風箏上充分表達。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敖平鎮的五珠泉廣場上,有一間小屋,敖平鎮風箏協會就在那裡,不大的小屋裡擺滿了各種風箏和獎狀獎牌。劉應奎和幾個老哥們兒一起組建了"敖平社區飛龍風箏放飛隊",風箏協會就成了他們的大本營。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我們的到來讓哥幾個突然來了興致,說是要為我們放最長50米的"飛龍一號"。這讓我們也有幸見識了這風箏。只可惜在看了風箏全貌後,我們發現空中幾乎無風。由於空間有限,風力也不夠大,所以先將一個小風箏放飛上去溜溜。後來我們選擇了一個有風的日子,再次來到了這裡。劉應奎他們幾個展開了"飛龍四號",雖然只是20米,但也依舊足夠震撼。風箏一拖出來,就吸引了一大群人駐足圍觀。只見幾個老哥們兒齊心合力,先將一個小的風箏放飛上去,待小風箏飛穩之後,將其引線剪斷,系在龍頭蜈蚣風箏的尾端。然後在小風箏的帶動下,龍尾隨即慢慢被拉昇至半空中,再配合著地面有規律的拉扯擺動,20米長的風箏很快就飛上了天空,讓我們驚訝不已。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人好賭,有的人好玩兒,他們就獨愛風箏。只要有風箏飛,每一天都是愉快的。當人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之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完全不一樣了。天氣好的時候和老哥幾個約在一起放風箏。天氣不好的時候,就自己專心製作風箏。劉師傅就表示說,有風箏可以放就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的一天就過去了,他都沒感覺自己是個67歲的老頭,在廣場上放風箏的時候,幾個老頭還時不時嬉笑打鬧,滿場飛奔,真是活脫脫的一群"老頑童"。


敖平蘭花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尋蘭不用赴深山,敖平蘭園裡一樣見女神 作者:楊博


蘭草依然在彭州的平原間散著獨自的芬芳,而村民卻不像君子一般安守固窮,他們開始將自生自滅的蘭草挖來簡單栽植就出售給外來的商人。在彭州尋訪蘭草的兩天裡,我們不斷聽聞著蘭草的致富神話:"一苗蘭花能值一套房子,你還別不信,這要在前年春季,還能換來一套別墅呢。"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其實,許多彭州人對蘭草的痴戀,從兒時便具有了。小時候,在平原的懷抱中成長。偶爾到了那四面蒼峰翠嶽,珠簾碧玉,瀑布飛濺的龍門山麓。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生活在一個如詩如畫的風景裡,花草樹木就是他們最珍愛的玩具,空谷幽蘭,滿山飄香。越是難找的蘭草就越值錢,蓮瓣就是在陰暗潮溼的懸崖邊上,或山澗裡,陰陽適中的地方才能生長。據說其葉莖根都散發著香氣,尤其是那肉質根香氣更甚,要是白嫩胖乎的根露出地面,山鼠會前來齧噬,一叢蘭花就會因根香氣而毀滅。葉片的香氣不是很濃,但還是吸引著山羊前去截取,但凡深山適合生長的環境中,有草被羊吃過,細看葉片有形似W透著絲亮金線就是。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鄧氏父子的蘭園中,高低貴賤的蘭花都有栽種,規模最大的還是價值在百元左右一盆的蕙蘭,種植量超過萬盆,身處蘭園,滿棚的蘭草沒有樹的挺拔,也沒有藤的茁壯,但它的氣質神韻卻不可言喻。蹲下身來,專心致志地看著這一盆蕙蘭。它們葉型優美,細長深藍,一片一片,很有質感。其間開著兩朵花,素而不豔,亭亭玉立。細細觀察,發現花瓣兩輪,肉質狀,內輪三瓣,兩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捲,上具有紫色斑點,甚是獨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上還有一處叫敖平的地方

在敖平蘭園,不斷刷新著我們對蘭花的認識,這裡幽香馥郁,丰神獨絕的蘭草,恰是人格化的代表,蘊含著中國蘭文化的精華,寄託著人們對圓滿,清純,理想的追求。若世人,都能如蘭草一般卓爾不群,不論置於何地,都不失氣節神韻,自香其香,自色其色,自生其生。如蘭草一般氣質不凡,還有其獨特價值,那就是不枉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