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李煜齐名,词作发人深省,却不为人知

与李煜同时代的,亦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的诗词,对于宋代的诗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可惜,因为李煜名气过大,遮掩了其他人的光芒,使得这些诗人,少有人知。冯延巳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诗词,或者引人深思,或者表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当时的词坛,地位极高。尤其是下面这首《醉花间》: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他与李煜齐名,词作发人深省,却不为人知

这首词,极好地体现了冯延巳的创作特点。词的开篇,先描述出一番美景,春天还没有到,梅花却早早就开了。但后面一句“少年看却老”,却使这种美景,一下子就触及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当中,并且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生短暂的本质,最后一句“别离多,欢会少”,更是把人生之悲写了出来,写出了情感的本质意义。还有这首《鹊踏枝》: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他与李煜齐名,词作发人深省,却不为人知

这首词,亦是用笔老到,把景和情,提升了一个高度。开头一句“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把作者那种孤寂与惆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词中所写的,并不是相思离别之情,而是一种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迷惘,这种情绪显得更加寂寞、更加无奈。而在结尾,“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一句却给人不同的感觉,将人生之悲情,上升到了本质的高度。整首词,隐约使人感觉到一种虽殉身却又无悔的情意。除了以上两首词外,冯延巳还有不少优秀的诗词留存于世。这位“太平宰相”,有着与李煜相同的愁思哀怨,诗词当中充满了悲情。但他的词风,又特别细腻,特别朴素,刻画描述十分到位。冯延巳的内心,充满了对人生普遍的悲情本质的思考,这种思考,跟李煜不同,李煜更多的,是对个人情绪的流露和倾吐。而冯延巳,更多的则是深沉的思索。家国、时代也多次出现在冯延巳的笔下,他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唐小国,国家经常受到邻近大国的要挟,国势岌岌可危,更为可叹的是南唐君臣们却宁愿苟且,不求进取,这就使得冯延巳的诗词中,充满了更多的忧虑和不安。

朋友,您喜欢冯延巳这种词风吗?更喜欢他哪首词呢?

他与李煜齐名,词作发人深省,却不为人知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