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什麼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它簡單明瞭地概括了人格決定命運的一般規律,反映的是家庭環境因素對人格的影響.

從心理學角度說,人格包括性格,性格從屬人格。人格是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是心理特性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個人認為,3和7代表的是一個區域而不是一個點。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指能生萬物的絕對精神,精神是無形無相的。一是指物質的最初狀態,乃至還未有對立之分。二是指物質有了對立,也就是有了陰陽之分。三是說在陰陽兩種因素外,又有了中性的氣體——衝氣。正如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二氣對立,不能直接融合,必須有中性的氣體——衝氣,才能將陰陽二氣連到一起,由於陰陽比例不同,所以能形成萬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如果說成就未來的性格習慣與人性共有的弱點就像是這一對矛盾共同體的話,這個衝氣就是人格。3歲和7歲在古代雖然只是一個概數,但是卻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是非常有道理的。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3歲和7歲的時候,是成長髮育的兩個重要關節點。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3歲和7歲,正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這兩個關鍵點,就能夠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基於以上的認識,“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俗話,我們應該怎麼看,看什麼?也就是通過觀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反思怎樣才能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亦或如何看開對已經長大的兒女種種不如意的表現是我們主要想聊的話題。

這裡先澄清幾個概念,何為優秀,何為培養,何為不如意,何為長大。

優秀是一種主觀看法,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誘惑需求,標準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科學家、工程師、教授、醫生、將軍、商界精英、明星等等都是一種優秀的標準,在家務農、兒孫滿堂、子承父業等等同樣也是一種優秀。你眼中的優秀不一定就是普世價值,也不一定就是亙古不變的。但任何優秀的前提在教育體制不變的情況下都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成績做保證!

培養的前提需要辨識種子的準確性,這是一種能力,更是自我認識的一種提升。養兒雖然不同於育豬,但你不能把家雞的雛苗培養成為黑天鵝,而且多數人都有“能力”把黑天鵝培養成家雞的培養液。比如說你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卻在麻將、電視、遊戲或者酩酊大醉聲中呵斥孩子需要努力學習,亦或跟隨潮流引導孩子僅有的學習熱情向穿衣打扮、說學逗唱分散,雖說無意卻在事實中潛移默化了。培養液變了,即使種子是科學家,大概率也不會開花結果。

不如意說的是不符合心意的事情。關鍵點在於你的心意是自始至終的嗎?如果說你有一條陽光大道且自始至終,在需要減速或者需要躲避危險時候給予指正,那麼你的孩子不會差。問題是你有嗎?自始至終在這條道路上行走嗎?多數人的心意是嬗變的,且是遷怒的,因此才會不如意。強加給孩子的無論是學習任務,還是喜怒哀樂的思維方式,如果得不到孩子心裡的認同,其實都是耍流氓。爛泥扶不上牆的道理是沒有錯的,問題是爛泥是怎麼形成的呢,又如何才能把爛泥加工成磚呢?值得你深思!要知道,孩子初始都是在人們的歡笑聲中哭著來到世間的,一樣的啊,怎麼就爛了呢?

長大也是一種主觀看法,如果說你是一個高中家長,你先反思一下自己長大了嗎?你是按照既定路線且自始至終培養孩子的嗎?如果你是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指導孩子成長的話,說明我們都還沒有長大。既然我們都沒有長大,又怎麼要求有成人身材,幼兒幻想,兒童思維的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呢?放棄網絡遊戲、肥皂劇、追星尋月不是沒有可能,前提是主動且自願,其它努力皆枉然。要做到這點需要在3和7之前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地讓孩子認識到成長的主線併為之奮鬥,方得始終。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定程度上等同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怎樣才能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並在“3歲”之前修改成我們想要的磚坯而不是爛泥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並在“7歲”之前塑造出孩子和我們都滿意的結果本性呢?

家庭環境以住房為界分內外二部分,這二部分又各分成軟硬實力二個角度。

首先看外部環境硬實力,孟母三遷擇鄰而居就是最好的典範。外部環境不是孩子能夠辦到的事情,是大人的抉擇,是最容易辦到也是最難辦到的事情 。易在物質上,難在意識上。你不能讓賺錢的小買賣遠離嘈雜的市場,又不能讓求學的孩子沒有錢去讀書,尋求平衡知易行難。資源的獲取能力稱之為外部環境軟實力,現在雖然說手機電腦普及的網絡時代,多數事情和問題在網絡裡搜索都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但是看看身邊人都用它來做什麼!坑人的網遊、土豪的追劇、帶色的小說、用手機和電腦學習和開拓視野的本真被說不盡的庸俗烏雲覆蓋著透不過氣來。這種情況下,被逼無奈學習和親密接觸教育的工作者成為了學霸的盛產地。

再看看內部環境硬實力,書香世家就是內部環境硬實力的最好體現。觀察書香世家的生活習慣能夠很容易得出在家庭環境方面的共同點,和諧寧靜的生活氛圍、從善如流的處事態度、有深度的高效溝通和交流。如果如果大人能夠書不離手或者勤奮努力現身說法,定能夠感染和帶動孩子的模仿和追尋的腳步,反之亦然,一個紙醉金迷的家庭環境卻要求孩子苦讀無異於痴人說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煩惱和問題,你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解決之道就是內部環境軟實力的主要內容。晦澀的科學道理並不一定適合孩子的說教,觸類旁通的科學態度又是大人必備的育人技能。如果再能夠運用生動吸引孩子興趣的能力,你就不難預測一個優秀孩子脫穎而出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