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平陽遊記(三)

從平陽紅色旅遊區回去的路上,聽到同伴說了一句:晚上去吃農家小院

哦,好吧,小院就小院吧。走了一下午的路,吃什麼已經不重要了。

一下車,哇塞,好……大的小院啊!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這個小院從外面看,不像飯店,倒像一個景點。推門見山,身披雲霞。

所有的包間都在兩側,大廳裡沒有一張桌子,忍著餓,進到大廳裡看了一眼……

哇,這廳里居然藏著很多寶貝。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靠牆的博古架上擺滿了店主收藏的各種石頭;

吧檯雜亂,不過,上面的擺件在告訴人們,老闆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酒是裝在罈子裡,蔬菜是裝進盆子裡;還有兩頂轎子,很是新鮮;

雕樑畫棟、水榭綠掩,醉於意境、忘了吃飯。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飯就是農家菜,味道很家常,吃得很過癮,分量超級大,價格又便宜。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吃完了一出門,天光挽落日,紫霞撲漫天……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當晚入住南雁飯店。飯店就在景區裡面。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記得那天,天色稍暗,我們的車從平陽雁蕩村開過,昏昏欲睡間,無意望了一眼車窗外,頓時一身冷汗。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遠處連綿的青山百里長,卻似,一人形俯臥天地之間。只見那人,夾肩抱頭、腰身凸翹有致。

一時驚住,恍惚似入靈性之境。

遂問身邊的當地人:我滴媽呀那是個啥?

答曰:此處絕勝名跡甚多,往來日伴,見怪不怪……

第二天早上尋昨夜方向望去,再也未能覓得那人,只知這山,叫雁蕩山。

但這山,是少不得一逛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也就在第二天一早,迫不及待開始這段“綠色旅遊”,南雁蕩山。

開始之前,要秀一張當天的早飯。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早飯中,有一道平陽著名的小吃:炒粉幹。

雖然是炒的,且材料也大都只是雞蛋、圓白菜和米粉幹這種簡單又普通的東西,但它做起來卻是一點也不普通,更不簡單。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這個粉幹做的時候,是沒有用水泡開的,直接下鍋用油炒,炒到半熟,再放入其他材料。吃起來卻不油膩,軟軟的還帶點嚼勁。

粉幹炒好後,不糊、不坨,根根分明,口感像面,卻又帶著點粉絲的味道,在溫州,這道美食是當地人民的早餐、主食,還是夜宵。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其實炒粉幹是整個溫州地區著名的小吃,在溫州的小吃街上,幾乎每家每戶都能吃到這種食物,而其中平陽的炒粉幹,是最好吃的。

出門前,拍了幾張南雁飯店的照片,前一夜沒有留意,這酒店內竟有一條長廊,豔陽下廊院爬滿綠色,江南姿色,甚是寫意。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平陽遊記(四)

平陽的南雁蕩山,是和溫州樂清的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同屬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69.27平方公里,一個景區,分為五大景點。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南雁蕩山的發現是早於北雁蕩山的,有多早呢?1200多年前,溫州人上山砍柴,就誤入了一個桃花源式的好去處,這裡,就是南雁蕩山。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但是由於多年以來,此地交通不便利,養在深閨無人識,一直保持原生態,南雁蕩山一直未曾大規模開發旅遊,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態,名氣也亞於北雁蕩山。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其實我們發現,很多人在遊山玩水的時候,並不會深入地去追尋它的地理和歷史,也許只是偶然看到一張美圖,或一句古詩,甚至一句歌詞,就奔著去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去之前,也僅僅知道雁蕩山是火山噴發形成的一處美景,因南飛大雁棲於此而得名。此山壯美闊氣,分為東雁蕩、西雁蕩、北雁蕩、南雁蕩,以及中雁蕩等多個部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平陽境內的南雁蕩山,地勢起伏較緩,藍天如洗、碧水似璃、綠木若染。

通往南雁蕩山的路要麼空中索道,要麼水上竹筏,我們選擇上山漂流進,下山索道回。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最初擔心竹筏不穩,怕水打溼衣裳,卻沒想到一路平穩像平地一樣,遊致淺灘,師傅會下水將竹筏穩穩拉過去。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坐在這藍天碧水之間,白雲悠悠,很是愜意,忘了是在水上漂,意猶未盡就已到岸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站在岸上望向對面,可見一洞,遠遠依稀可辨出是“石天窗”,形狀像窗子,又像是象鼻子勾下來,和桂林的象鼻景緻神似,所以此處也也稱為象鼻巖。

“開天窗、說涼話”,人在畫中悠。

古人云:北雁好峰、南雁好洞。北雁南雁,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南雁蕩山的景緻,都是鑲嵌在洞穴中的。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山下有民居,民風帶有原始的鄉野之感,拾級上山,一陣陣清涼的風撲面而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兩條裂縫,將一整塊大石頭分成了三個部分,形成一個似“磊”又似“品”的字形,所以這條路也就被叫做光明磊落、品德高尚之路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東南屏障,像一隻雄鷹盤踞山峰之上。跨過這道屏障,才算真正進入南雁蕩山。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玉屏風,因為從遠處看,它就像一隻精雕細琢的屏風一樣。這是古建築園林專家在30年前來考察時取的名字。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東南屏障又叫“福門”,因為它的形狀又像一個倒掛的蝙蝠,寓意“福到”,也的確神奇,走在這裡,腳下一上勁兒,憂愁煩惱全都忘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這兩塊石頭,高的一塊,像蟒蛇的頭部,低的那一塊,就像一隻仰頭的小烏龜,這一景稱為“龜蛇會”。不過比這景色更神奇的是,當我繞到另一側看到蟒蛇的頭部,換了個角度又變成了一隻青蛙和一隻花瓶,組成了一個新的景緻“金蟬望花”。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金蟬望花之處,是整個南雁蕩山唯一可以看到山水融合之大景的地方,觀音洞在對面遙遙相望。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南雁蕩山的山體由一片懸崖和峭壁夾持而成,中間剛好天然一條路,可以通往至高點。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至高點是鑲嵌在山洞中的著名建築——仙姑洞。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走到石階轉角處,一抬頭,又是一隻烏龜,盤踞山上。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據說在對面還有一隻墨魚,這個景緻叫做“烏龜對墨魚”,可是我沒有看出哪個是墨魚(尷尬)。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仙姑洞。這真的是個山洞,純天然形成,處於地勢險峻的山體上,背面就是絕壁。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洞很深,卻又有亮光通明,洞內常年有山上的水不時滲出。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這裡,流傳著一個女子為抗擊日寇而投崖自盡的悲情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下山的時候終於有了小賣部,吃塊西瓜歇歇腳,我們繼續趕路。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東洞開發於唐代末期,深100多米,涼爽深幽。這洞雖然深,兩邊的璧卻是十分玲瓏多姿,據說北宋時候有隱士隱居在這裡。

上了臺階,就是會文書院。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會文書院是永嘉學派的陳經正和陳經邦兩兄弟讀書的地方,也是以文會友的地方,更是浙南重要的學術之地,被稱為“平陽傳統文化的縮影”。南宋大家朱熹也慕名而來過,將孔子學說在此發揚光大。

元代的時候,會文書院一時沒落,至清朝又重新修建。

出了會文書院,上了兩段臺階,這裡可見一處經典的三座山峰組合景緻。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最右邊的峰,如人形朝拜對面的仙姑洞,中間的峰形如蠟燭,最左邊的峰堅如龍角,合稱:華龍崖。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南雁蕩山游完大約用了三個小時,山中清幽涼爽,景緻遠遠近近一層套著一層。那石頭更是一奇,同樣一塊,換一個方位看起來,所呈現的形態全然不同。

坐上簡單輕便的索道車,眼底收著的,是原汁原味的迷人景色。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對了,前面的南雁蕩山,在去的時候一定要儘早,因為中午太陽一烤,就再也沒有興致觀景了。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我們從南雁蕩山下山後,剛好是中午,一行人開車前往附近的開心農場,吃午飯。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到了開心農場,所有人頓時沒有了吃飯的慾望,好漂亮的院子!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站在農場的院子裡,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山坳,山坳中的農居、林木、河流、土邱自成一片風景,極目遠眺,竟沒有盡頭。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在外面流連了一會兒,才進到大堂。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大堂就像一處熱帶雨林,四處度是綠植、花草。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又是咔咔一頓拍照,才捨得進屋吃飯。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1200年前溫州人砍柴發現這座山至今無路進入 只能水路或空中索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