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騎行川西微環線詳細記錄:跨過山巔 飛躍雲端

人們常說,大美四川,美在川西。上帝在創世的時候對這個地方格外偏愛,將所有美麗的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海子都集中於此,創造出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貢嘎雪山、牛背山、新都橋、色達、稻城亞丁……每一個名字都讓人魂牽夢繞。對於沒去過的人,川西是一個夢幻的美夢,充滿了神秘。對於去過的人,川西是一分永久的牽掛,吸引著人們一次次前往。

自從兩年前第一次踏上川西的土地,見到在藍天下閃閃發光的聖潔雪山和雪山腳下藍得發空的空靈海子。我就深深迷戀上了這個地方,止不住的一次次前往。

川西微環線、小環線、大環線、貢嘎環線、九寨小環線、大環線、香格里拉大環線……一條條的環線將川西的各個美景串聯起來,成為一條又一條的絕美騎行路線。川西微環線是其中最短的一條,短短600km的行程就囊括了兩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湖泊雪山、原始森林、山居生活、藏式風俗、紅軍文化等魅力景象交疊在一起,別具一番風味。

川西微環線始於成都,向西經都江堰、映秀、臥龍翻越巴郎山(埡口海拔:4481m)達到四姑娘山鎮,西行至達維鄉翻越夾金山(埡口海拔:4114)達到寶興縣,最後經雅安返回成都。整個行程約600km,一般3~4天可騎完全程。

此行是我第四次翻越巴郎山,第二次翻越夾金山,也是途中天氣狀況較好的一次旅途。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DAY1:成都(500m)→都江堰(710m)→映秀鎮(900m)→臥龍鎮(1900m)→巴郎山半山住宿(3300m)(括號內為海拔高度,下同)

騎行里程:183km

本次騎行計劃三天完成,時間比較緊。4月28日一大早我便離開了成都向川西高原進發。

今天騎行的第一站是都江堰,這裡因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出名。它使水旱災害嚴重的成都平原成為了“水旱從人 , 不知饑饉 , 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因此也被譽為“天府之源”。但是隨著上游紫坪鋪水電站的建立,兩千多年的都江堰早已不再隨著川西高原的降水共同呼吸。

離開都江堰,便離開了成都平原,踏上了川西高原的土地。道路兩旁的群山連綿不斷,隨處可見2008年地震留下的裸露石壁,彷彿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再次坍塌。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紫坪鋪水庫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

從映秀到臥龍這段45公里長的映臥路,有“地質災害博物館”之稱,於2005年開始修建,期間經歷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8·14”特大山洪泥石流兩次毀滅性打擊,直到2016年底才建成通車。11年間,這條短短45公里的二級公路,經歷了“兩毀三建”,極其曲折。行進在映臥路,有穿山越嶺之感,不停鑽洞,出洞就是橋樑。這條路橋隧比為40%,映秀到耿達段,短短18公里,就有6座隧道,橋隧比高達70%,為四川普通公路之最。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映臥路

經由映臥路到達臥龍自然保護區,這裡是地球上僅存的幾處大熊貓本息地之一,保護區內建有大熊貓研究中心及繁殖場。遊人可以看到國寶大熊貓在這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臥龍鎮上客棧賓館林立,迎接著四方來客。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臥龍鎮

離開臥龍鎮,沿著彎彎曲曲的巴郎河一路往上,兩岸群山環繞,風景秀美,路旁景色毫不遜色於各大景區。於此也正式開始了翻越巴郎山的征程。隨著海拔的慢慢升高,森林漸漸遠去,灌木、草甸漸漸充盈眼前。雪山也慢慢顯露出它的倩影,在落日的餘暉下,閃閃發光。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巴郎河河谷風光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沿著河谷一路向雪山進發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回望巴郎河谷

到達鄧生溝口,轉過一個180度的大彎,公路便脫離了巴郎河的懷抱,沿著陡峭的山體蜿蜒爬升。隨著海拔的一步步提升,空氣越來越稀薄,騎車也越來越累,往往前行幾千米就得停下來稍作休息一番。當到達巴郎山西嶺雪山觀景點附近的住宿點時,天邊的最後一縷陽光也已落下,氣溫驟降,一場暴雨驟然而至。降水帶走了漫天的烏雲,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遠方的雪山在月光下蕩著清幽的光,雲霧在山谷間升騰、翻滾成雲海,好一副壯闊安寧的畫面!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月光下的雲海,寧靜祥和而又壯美絕倫

聽留宿點的大叔說,他這個地方經常出現雲海,特別是早上的雲海日出和晚上月光下的雲海最為漂亮,很多人前來觀看,滿懷著對日出雲海的期待,我沉沉睡去,等待著陽光初露的那一刻。

DAY 2:巴郎山半山住宿(3300m)→巴郎山埡口(4481m)→達維鄉(2700m)→夾金山埡口(4114m)→澤根藏寨(2200m)

騎行里程:148km

高原上氣候多變,天氣預報在這裡基本不準,上高原看風景更多的是看運氣。所幸,此行的運氣並不是太差。雲海雖然缺席,日出卻如期而至。放眼向東望去,茫茫的天際瀰漫著一層輕飄飄的白霧。白霧遠處,掛著一片淡淡的,桃紅色的雲霞。太陽慢慢地跳出地平線,從群山中露出頭來,照耀著遠處的雪山,泛出一片耀眼的銀光。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巴郎山日出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日出後的雪山、經幡和自行車

巴朗山藏語稱“阿巴朗依”,相傳為四位姑娘山的父親。傳說古時候有個叫巴郎的人生了四個女兒,一個比一個漂亮,被土司老爺看上了,向她們的父親提出來要娶回家當老婆,四姑娘的父親當然不同意,可是土司就派兵來搶親。把雪山的融水放出來淹百姓的田地,巴朗只有用自己的身體去堵水,可是水很大堵不了,這時候四位姑娘為了老百姓以後的生活,奮不顧身把自己也變成了四座高聳的山峰,水給堵住了,四姑娘和巴郎父親卻不見了。所以今天的山就叫巴郎山和四姑娘山。

翻越巴郎山,峰迴路轉,白雲如海,雪山連綿,草甸起伏,牛羊遍地,無限風光在險峰。由於巴朗山主峰海拔較高,如遇天氣變化,即使在七、八兩個炎熱的月份,經過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埡口時,都有可能見到漫天飛雪的奇景。一般來說,五一之前,巴郎山4000m以上都是遍地積雪。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道路兩旁雪山密佈,天氣寒冷時隧道或有暗冰

2016年底,全長8.8km、海拔3850m的巴郎山隧道開通,這是目前國內最長高原隧道。由此到達四姑娘山鎮的路程比原路縮短18公里。但若不走隧道,選擇翻越埡口,便可欣賞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的壯美風光,豈不快哉。

離開巴郎山隧道走老路前行七八公里便到了熊貓王國之巔紀念碑(海拔4100m),這裡是眺望對面群山、看雲海、觀星空的好去處。從這裡到巴郎山埡口只有6km的距離了,但由於海拔較高且處於山體的背陰面,這一段路還有厚厚的積雪,溼滑難行。騎行其上,遠方的群山在腳下一直排開,白雲觸手可及,別有一番風味。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海拔4000m以上,一片白雪蒼茫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熊貓王國之巔紀念碑回望來路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山體背陰面的皚皚白雪,道路溼滑,只得緩慢前行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騎行於山巔,白雲觸手可及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巴郎山雲海,攝於2015年國慶

中國人欣賞山的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詠歎山的詩歌浩若煙海,描繪山的繪畫車載斗量,然而主流文化欣賞的山多半集中在東部地區,泰山也好,廬山也罷,三山五嶽,佛道名山,這些山往往是因人而名,“廟宇奪山勢,人文勝自然”。“古人不愛極高山”,然而就在川西——橫斷山區,這裡有許多攝魂奪魄的高山、極高山。過去這些山一直隱藏在幕後,中國山嶽文化的聚光燈始終沒有照臨到這些山中的“灰姑娘”身上,她們一旦走到前臺,必將帶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

爬上巴郎山巔,對面幾座金字塔型的山峰在藍天下清晰可見,他們是四姑娘山的衛峰。四姑娘山由四座綿延不斷的山峰組成,從么姑娘山(么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中么姑娘山海拔6250米,為四川省第二高峰,素有蜀山之後、東方阿爾卑斯山、戶外天堂之稱,與“蜀山之王”貢嘎山(海拔7556米)遙遙相望。沿著山谷一路放坡往下,到達貓鼻樑。在這裡,四姑娘山四位姑娘在前方一字排開,直聳雲天。同時,這裡也是俯瞰四姑娘山鎮的好地方。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巴郎山埡口遠眺對面雪山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巴郎山埡口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貓鼻樑遠眺四姑娘山的倩影

離開四姑娘山鎮再向西行20km便到了達維鄉,長征時期,翻越夾金山的中央紅軍在這裡走出了茫茫雪山,在這裡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完成了長征途中的第一次重大軍事集結,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多萬人,士氣旺盛,戰鬥力增強,為發展革命形勢,開創了新的局面,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如今,紅軍會師紀念碑在路旁聳立,時刻提醒著人們要牢記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達維紅軍會師紀念碑

從達維繼續南行便開始翻越夾金山,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當地歌謠唱到:“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1935年6月,擔任先遣隊的紅二師四團開始向長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進軍。登山時,前面的同志用刺刀、鐵鏟在雪地上挖孔前行,後面的同志沿著他們開闢的蜿蜒曲折的小路向上攀登。越往上走,山勢越陡,空氣越來越稀薄,人也開始透不過氣來。經過四五個小時的跋涉,終於戰勝嚴寒、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九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三營在達維會師。如今,昔日荊棘叢生的小道已被寬敞的公路所取代。這裡,已經成為人們緬懷革命先輩豐功偉績和領略大自然雄奇壯美的旅遊勝地。

高原上的天氣老是讓人捉摸不透,方才還是豔陽高照,轉過一個彎,天氣便突然變了個樣,時陰時晴,時雪時雨,忽而冰雹驟降,忽而狂風大作。這便是高原騎行的巨大挑戰,沒有一副好的身體是萬萬扛不下來的。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夾金海子,湖水碧藍,清澈見底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翻越夾金山的河谷風光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翻越夾金山的盤山公路,秋天時層林盡染,彩林格外漂亮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夾金山初秋風景,攝於2015年國慶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夾金山埡口風光

爬上海拔4114m的夾金山埡口,漫天皆白,一片蒼茫。聽山頂燒烤攤的老闆說,這裡上午還是豔陽高照,一到下午就變天了。想著兩年前來這裡也是大霧瀰漫,一片蒼茫,未能目睹夾金山之真容,看樣子,我和它還真是無緣呀。

下雨下雪天氣,最難受的是放坡,手腳一會兒就被凍僵了,難以繼續前行。下夾金山的省道S210線蜿蜒在高山深壑之間,盤旋在懸崖陡壁之上,彎急坡陡、自然災害頻發,十分難走,一定要十分的小心。從達維翻越夾金山大約80km,達到夾金山下的磽磧鄉澤根藏寨時天已漸黑,80多年前朱毛紅軍翻越夾金山前曾在這裡休整,朱德、毛澤東長征舊居仍保留原貌,成了當地一個旅遊景點。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下夾金山的路,彎大坡急,一定要小心翼翼

DAY3:澤根藏寨(2200m)→寶興縣(1100m)→雅安市(680m)→成都(500m)

騎行里程:267km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海拔一降下來,風景便變得平淡無奇,因此,今天計劃一天返回成都。離開磽磧湖,沿著省道210一路往下直達寶興縣城,沿著新建的G351線直達飛仙關鎮,不久便到了雅安市區。在雅安市區吃完午飯,略作休整之後,沿著G318線到達邛崍,走成溫邛快速通道不久就到了新津城區,再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騎行便回到了成都,至此,本次川西微環線騎行圓滿結束。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清晨的澤根藏寨,藏寨旁的磽磧湖豐水期時一片碧綠,值得駐足,湖對面的達瓦更扎也是十分火的360°觀景平臺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燈火通明的成都

注意:臥龍鎮、熊貓溝(臥龍鎮前10km處)、鄧生(臥龍鎮前30km處)、驢驢店(鄧生前6km處)、西嶺雪山觀景點附近(鄧生前10km處)為翻越巴郎山途中僅有的幾個住宿點。

線路推薦:

① 兩天巴郎山往返(強度略大,約400km)

第一天:成都至鄧生或鄧生往後兩個住宿點住宿;

第二天:騎行至巴郎山熊貓王國之巔紀念碑或巴郎山埡口後原路返回成都,第二天強度較大。

② 三天巴郎山往返(休閒騎,約400km)

第一天:都騎行至臥龍鎮或熊貓溝休息;

第二天:臥龍鎮或熊貓溝出發騎行至巴郎山埡口原路返回臥龍鎮或熊貓溝休息;

第三天:由臥龍鎮或熊貓溝返回成都。

③ 三天川西微環線(強度略大,約600km)

第一天:成都騎行至鄧生前10km處的住宿點休息;

第二天:走巴郎山隧道或翻越巴郎山埡口至四姑娘山鎮,經達維翻越夾金山至澤根藏寨休息;

第三天:返回成都。

④ 四天川西微環線(休閒騎,約600km)

第一天:成都騎行至臥龍鎮或熊貓溝休息;

第二天:翻越巴郎山至達維鄉休息;

第三天:翻越夾金山至寶興縣城休息;

第四天:返回成都。

另:可單獨安排一天騎行至達瓦更扎看日出雲海星空。

附:本次騎行數據

公路车骑行川西微环线详细记录:跨过山巅 飞跃云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