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多数的老人甚至是部分85后,都对剃头匠这一行业并不陌生。那个年代理发不像今天,没有各种劝你烫染吹的托尼老师。就只是将头发剪短,做一些简单的面部清洁而已。在老天津卫的记忆里,一定少不了的是相声《叫卖图》里面剃头师傅手里的那两根叫做“唤头”的铁条,那种“嚓嚓”的声音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剃头这个行业到了清朝才开始出现,当年清军入关取代明朝,颁布“剃发令”,强迫汉人留辫子,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剃头成了一项死罪,“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惨剧就是因为剃头问题引发的。为了让汉人剃头扎小辫,许多官办的剃头兴起,后来逐渐催生了剃头匠这一行业。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以想见当年的剃头师傅受得是多大的压力。据说一开始官办的剃头匠剃头都是分文不取,有的剃头师傅更是要跪着给老百姓剃头,可谓是遭尽白眼。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在剃头逐渐被人接受后,这个行业慢慢地成了一门养家糊口的收益。当年天津的剃头匠,据说大多是来自宝坻县,宝坻县水灾泛滥,老百姓生活极其艰苦,很多农民就出来跟人学剃头养家,慢慢地剃头手艺成了热门手艺。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会挑一个挑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俗语,来自于剃头挑子所挑的东西,挑子一头放剃刀、梳子、篦子、推子等工具,另一头放脸盆、火罐、小炉子等,给客人烧水洗头用,所以是“一头热”。除了工具,挑子的侧面还会插一面三角旗,最早象征着“奉旨剃头”。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跟今天的理发店一样,剃头师傅除了剃头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技能。梳头编发、刮脸掏耳、放髓按摩等等都是需要掌握的,全套服务下来,客人容光焕发,面目一新,相当于现在的一条龙服务,尤其是给婴儿剃胎毛等技术活儿,更是能彰显出一个师傅的手艺,当然收费也高。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当年的剃头行业,行规众多,三观极正。

唤头有“三不鸣”:敬畏鬼神,过庙不鸣;勿惊龙王,过桥不鸣;不扰同行,过剃头棚不鸣。剃头前不喝酒,不吃蒜,尊重顾客。

到了民国,剃头师傅们陆续开起了理发馆,服务更加优质,时不时去理发馆来个剃头、打眼、采耳、按摩一条龙服务,逐渐成了一种享受。再到后来,上街的剃头师傅越来越少,偶尔来一个也只是一些老年顾客照顾生意,年轻人已经都去理发馆各种享受了。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如今的理发店,服务项目更加多,但也能隐约看出还是延续了老辈儿剃头匠的传统,看来三百六十行都讲究一个传承延续。不管怎么革新,行业的精髓将会永存。

年轻人不知道的“唤头”,可是老一辈天津卫们的集体回忆!

恭喜你成功看到最后啦!

百泽全域旅游,专业天津地接

优惠的景区门票、演出门票

关注我们,随机抽取粉丝送福利

咱们明天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