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 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元代的陶瓷器,高36.5cm,口径4.8cm,底径12cm。腹部主体纹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器体较厚重,通体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内无釉。此瓶的青花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色调蓝艳,人物形象生动;釉面细腻光洁,造型精巧,为元代青花瓷器之精品。该青花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可谓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花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存世较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爱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更为罕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梅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之一。

藏品构造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通体绘青花纹饰,分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下部绘仰覆莲纹和忍冬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兰花为传统寓言纹饰,古人以幽谷兰花喻隐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莲花纹饰以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运用莲与廉同音,意蕴“一品清廉”之意;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爱梅花的高雅和白鹤的飘逸;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深爱菊花的傲霜品性,淡泊名利,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

元青花 四爱图梅瓶

四爱图中第一幅是“周敦颐爱莲图”。周敦颐是北宋著名哲学家,他写的《爱莲说》名闻天下,其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音:浊)清涟而不妖”更是人所共知。图中周敦颐手执拂尘,立于岸边,正聚精会神地观赏着池塘中盛开的莲花。池塘中花叶茂密,花瓣簇拥花蕊,层层叠叠,很是漂亮。周敦颐的身后是一书童,他携带一把木琴,似乎正随着主人到池边抚琴赏莲,别有一番意境。

第二幅是“王羲之爱兰图”。画中的王羲之宽额圆脸,盘坐在地上。他袒胸露腹,憨态可拘。王羲之的左手正指着前方的一盆兰花,好像在吟诵诗句,赞美花中君子。王羲之是中国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在32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第三幅为“陶渊明爱菊图”。图中的陶渊明手握长杖,行走于庭院之中,他正回头观望侍童手中捧着的菊花。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一生喜爱菊花,他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成为千古名句。

第四幅图是“林和靖爱梅鹤图”。只见林和靖端坐在岩石上,目光正凝视一只仙鹤。仙鹤曲颈回首,展翅起舞。林和靖头上梅花垂悬,含苞待放。

元青花 四爱图梅瓶

器物鉴赏

该青花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可谓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花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存世较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爱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更为罕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市场价值

元青花瓷质地优良,花卉、走兽、戏剧故事、人物等皆跃然瓷上,漂亮悦目。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十分珍贵。在2005年7月英国伦敦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中国元青花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至今还让业内津津乐道。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传世珍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收购于民间藏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已收录入《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可以称得上是镇馆之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