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見觀音的故事,事事順利富壽安寧

瀧見觀音的故事,事事順利富壽安寧

唐朝末年,浙江嘉興一帶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災,山溪斷流,河湖乾枯,地面龜裂,百姓們尋找水源常常要到深山裡,好在山高林密,百姓們多多少少還能找回些泉水。

無奈好景不常,天空始終無雨,加上持續的高溫,深山裡的水源逐漸枯死,有時幾天才能找到一點點的水,百姓們苦不堪言。

這一日有一位叫胡龍的村民,清早上山挖野菜,意外的發現了一口泉眼,泉水汩汩流出,清澈見底,他將水裝進砂罐,掩蓋了泉眼的痕跡,才匆匆走下山去他打算獨自佔有這口泉眼,拿水賣錢,給年邁的老母親治病。

胡龍回到家裡,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喝到了泉水,他興奮的把泉水的事情對妻子胡氏說了,卻遭到了胡氏的反對,胡氏認為應該與人為善,把泉水的事情告訴所有村民,胡龍和胡氏大吵一架,並警告她不許把泉水的事說出去。

第二天胡龍興沖沖的去賣水了。

一個路過的女子向胡氏討水喝,胡氏熱情的把昨天那半罐水拿給女子。

那女子也不客氣,端起砂罐喝了起來,一副不喝光不罷休的架式。

胡氏說道:“別喝光了,給我婆婆留點啊。”

那女子也不理她,把水喝光了,一點客氣的意思都沒有。

女子說道:“你早點說啊,都讓我喝光了。”

胡氏道:“沒關係,待我丈夫再弄點水回來,再給你喝吧。”

女子道:“你丈夫恐怕回不來了,他現在已經下了大牢。”說完轉身離去了,胡氏想問問清楚,叫那女子怎麼叫也叫不回來了。

果然胡龍賣水被張員外發現,張員外請胡龍去家裡喝酒,張員外送給胡龍很多好處,貴重的細軟,陶瓷等,還提出,兩人聯手,胡龍帶上家丁秘密上山取水,張員外賣給村裡人,五五分成,共同發財。

兩人一拍即合。

等胡龍帶著家丁找到泉眼,胡龍就被抓了,理由是偷了張員外家的東西。

胡龍一時貪心,卻被惡毒的張員外誣陷,鋃鐺入獄。

張員外騙到了泉眼的具體位置,帶著家丁,把泉眼圍起來,做起了賣水的買賣。

百里內外的百姓聽說張員外找到新的泉眼,揹著各種器皿,紛紛前來買水,張員外日進斗金,天天數銀子,泉水的價格一漲再漲,有時一天漲幾次。儘管如此,買水的人還是有增無減。有的人家為了活命,變賣了所有的家產,甚至賣房子賣地也來買水。

胡龍被陷獄中,胡氏上山與正在賣水的張員外理論,她當著眾人的面揭穿張員外是如何欺騙陷害了胡龍,獨霸泉水,賣泉水圈黑錢的經過。眾人聽了群情激奮,卻怯於張員外的勢力,敢怒不敢言。

張員外惱羞成怒,命令手下抓住胡氏,並揚言要把她送官。

突然那天向胡氏討水喝女子在人群中大喊:“欺人不可太甚,欺世不可過強,否則必招報應。”

張員外惱羞成怒,抓起棍棒就要打那女子。胡氏推開那女子迎著棍棒道:“要打就打我吧,不要牽連別人。”

說話間,張員外的棍棒“嘭”地一聲砸在了胡氏的腦門上。奇怪的是,胡氏一點沒事,而張員外卻被震得差點跌倒。更奇怪的事發生了,手下大叫:“老爺老爺,不好了,活泉不淌水了。”

眾人望去,汩汩的泉水果然停住了。

張員外驚得目瞪口呆,突然,他大吼一聲,掄起棍棒就向胡氏的腦門砸去,“嘭”,胡氏仍然立著沒事,棍棒斷了三截,張員外卻摔倒在地。

活泉斷了水,泉潭幹了地,眾人不知是何蹊蹺,加上無水可買,呼啦啦一鬨而散。張員外也被手下抬走了。

活泉剎那間成了死泉,那女子無限感慨道:“唉,可惜了遮眼天泉。”說著遞過來一個碗,碗裡有半碗水,說道:“大嫂,你把這半碗水帶回去,給你婆婆喝了,興許她的病就好了。”

那女子轉身就走了。

胡氏端著半碗水,回到家給婆婆喝了。

不到半個時辰,婆婆突然病癒,便能下床走動,胡氏回想起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斷定那女子肯定是觀世音菩薩。

胡氏想到這裡,興奮地向山上跑去,她要去見菩薩,請菩薩再發慈悲,救救自己男人。

胡氏跑到了活泉之地,一切如之前一樣寂靜,活泉成了真正的死泉,那女子也沒了蹤影。胡氏無望地在岩石上歇息,心中默唸菩薩聖號,恍惚間看到了觀音菩薩坐在岩石上,充滿威嚴的看著從天而降的瀑布。她使勁揉了揉眼睛,眼前什麼都沒有。她不甘心,走向山崖,突然看見了一尊與真人一樣大小的觀音菩薩石像站在山崖,她倒頭便拜。

胡氏心想怎麼能夠讓菩薩在這風吹日曬,便請了幾個壯漢給菩薩石像蓋了一座茅屋。

觀世音菩薩石像茅屋蓋成,胡氏擺上供桌,帶領鄉民來拜,突然“嘩啦”一聲山崖奇蹟般地飛出一片瀑布,直灌崖地,剎那間衝出一道小溪。

百姓們歡呼著,盡情痛飲著,追著山溪的奔流來到山下。

張員外帶著手下匆匆趕來,揮舞著棍棒驅趕老百姓。忽然一陣風吹過,張員外被吹了個跟頭,嘴也歪了,一邊跑一邊嘴裡大喊著:“水是我的,水是我的!”奔逃而去,他的手下自然也散了。

百姓們感恩菩薩,共同將觀音菩薩石像的茅屋修建成了一座寺院。希望菩薩能保佑這土地的人民幸福的生活。這尊眺望流泉飛瀑的菩薩人們又稱為瀧見觀音。

這次觀音菩薩的顯化,被稱為

【瀧見觀音】

瀧見觀音的故事,事事順利富壽安寧

瀧見觀音的故事,事事順利富壽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