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正道国学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的作用可谓居功至伟,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所谓中医,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自己的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的;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称“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时期,岐伯是传说中的医家,现存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黄帝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后世中医无不受其影响。后人把中医称为“岐黄”或“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书法家段铁林为名医杨英华书写妙手回春

■称“悬壶”:据《后汉书》载,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却十分有效,这个的老头也很神奇,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和药不分家,于是后人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后来,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人们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称“杏林”:三国时期的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他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痊愈者种5株,轻者种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又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就成,这样谷子又堆了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在送他的匾额上写“杏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内容,于是,这些赞誉之词就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了;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称“青囊”:指古代医生存放医书的囊,后借指医术,《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云:“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曰: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因华佗精医术,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现如今,中医就像股市的触底反弹,在经历了一两百年的沉寂之后,开始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对中医医生的赞美,比如:“医中圣手、扁鹊、虎守杏林、再世华佗、苍生大医”等,而这些称誉一定会和中医一道,跨越国界,享誉世界。

正道国学馆:傻了吧!中医的别名还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