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又一家平台出事,成交額超300億,經偵已介入調查!

爆雷!又一家平臺出事,成交額超300億,經偵已介入調查!

又一家平臺宣佈暫停運營。

錢爸爸7月9日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公司宣佈暫停運營,寶安區經偵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目前錢爸爸平臺位於福田區大中華金融中心的總部和南山營業部以及南山區特發信息科技大廈的運營中心從2018年7月10日起暫停營業,進入依法整改程序。

錢爸爸官網顯示,平臺累計出借總額為325億,平安銀行存管。

與此同時,今日零錢罐也發佈兌付公告,平臺停止原零錢罐的相關業務運營,此後平臺將按照6各階段的兌付方案,截至2021年兌付完畢。

爆雷!又一家平臺出事,成交額超300億,經偵已介入調查!

現金流斷裂

承諾不跑路不失聯

據中國基金報,目前錢爸爸主要問題是現金流斷裂,但資產是能夠覆蓋現有資金缺口,只是需要一些時間。當下正與政府監管部門溝通,並在5-7個工作日內給出詳細的兌付方案,以保證投資人的權益,並稱已經加大工作崗位人手配置,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按計劃、有序的解決用戶的回款問題。

在回覆投資者時,錢爸爸客服表示,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客戶,我們自己也非常難過,並承諾不會跑路,不會失聯,會主動面對積極解決。

但是,一個成交額在百億元的大平臺,一夜之間就宣佈暫停運營,太過突然,被震驚到的不僅是局外人,平臺的投資者們更是沒回過神來,由於諮詢量太大,客服電話都打爆了。

爆雷!又一家平臺出事,成交額超300億,經偵已介入調查!

網貸爆雷潮:6月平均每天有2.7家平臺出問題

近期,網貸行業爆雷事件接連不斷。進入7月以來,又有兩家百億交易規模的平臺出事。7月3日,累計交易規模390億元的杭州網貸平臺牛板金發佈公告稱,有9852萬元的借款項目出現逾期。7月7日,累計成交量140億元的上海平臺銀票網爆雷,實控人自首,警方已立案

端午節期間,號稱交易量達800億元的網貸平臺唐小僧爆雷後,幾乎每天都有數家平臺傳出“出事兒”的消息。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80家,其中停業轉型平臺17家,問題平臺63家,創下今年單月問題平臺爆發的最高峰。也就是說,6月平均每天就有2.7家平臺停業或出現問題。

據新京報,在爆雷的問題平臺中,部分平臺涉嫌虛假宣傳。“國資背景”、“上市公司背景”、“銀行存管”等均會被平臺用來增信,其中一些不乏虛假宣傳。通過虛假宣傳,欺騙和誘導投資者選擇平臺投資,爆雷後,大量投資者的資金無法兌現。

記者調查發現,在大量提現困難的平臺背後,資金池、變相自融、關聯擔保等違規操作成為平臺爆雷的主要原因。資金存管是防止該類問題的第一道防線,但是,目前尚有超過一半的網貸平臺尚未完成銀行存管。業內普遍認為,監管收緊的趨勢已經顯現,一些不合規平臺主動或被動暴露出問題的事件將越來越多。

央行傳來大消息,金融圈“炸”了

以下內容摘自21財經搜索(www-21so-com)

這段時間,互聯網金融平臺連續暴雷,且一聲比一聲響!

錢寶網、唐小僧、聯璧金融、牛板金…….

另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P2P發展監測報告》:

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平臺共2835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僅新增P2P平臺36家,消亡多達721家。

一時間,整個行業哀鴻片野!

爆雷!又一家平臺出事,成交額超300億,經偵已介入調查!

出現這樣的局面,正是國家出手嚴治的結果。

早在2016年4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就已展開,

此後的兩年多的時間裡,央行會同中央其他部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不斷推進具體整治方案,各種規範文件更是陸續出臺,在如此強監管的環境下,很多涉及違規平臺 的“尾巴”便再也藏不住了!

爆雷!又一家平臺出事,成交額超300億,經偵已介入調查!

昨天天,重磅消息再次傳來,

據央行官網,近日,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

在會議上,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

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

整治下一階段工作極為關鍵,各地要高度重視,乘勢而為、堅定不移,加大統籌部署;

要開展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穩妥有序加速存量違法違規機構和業務活動退出。

也就是說,這場互聯網金融合規監管大風暴,並不是“突擊戰”,而是“攻堅戰”,接下來會不斷升級、愈演愈烈。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連續5年提到了“互聯網金融”:

2014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首次登上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到2016年“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

再到2017年的 “高度警惕互聯網金融累積風險”,

2018年則強調“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

從最初的“促進發展”到“規範發展”再到“警惕風險”,可見,隨著不良平臺將行業創新帶離了正常的軌道,國家對互聯網金融態度正變得愈加嚴厲。

而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更是以直接喊話的方式提醒投資者加強風險意識。

前不久,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上海舉行的“2018陸家嘴論壇”中就稱: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至於眼下仍在持續的監管風暴,國家也是要防患於未然,試圖將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眾多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金融安全乃國家大事。

相信國家嚴治過後,在未來,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會趨於陽光化。

那些還潛藏著的無良平臺,估計都在瑟瑟發抖,

國家決心已下,“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21財聞匯綜合自:中國基金報、新京報、21財經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