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歷史!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荷蘭奶叔

真系食過返尋味!

些天和同事聊天,談到奶叔最愛的奶酪,同事說中國的奶酪太少了,除了內蒙古、西藏和雲南有一些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奶叔震驚了,怎麼會產生“中國沒有什麼奶酪”這種誤解?我們泱泱吃貨大國,可是有不少種類的奶酪,不僅有,歷史還很悠久!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民族融合造福吃貨

奶叔曾講過華夏乳酪,秦漢時期遊牧民族就已經掌握了成熟的製作奶酪技術,並且吃得很開心了。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大家不陌生的蒙古奶酪條

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促進了奶酪的飲食習慣進入內陸地區,因為離得近,北方人民很快就接受這種吃法了,不過南方的人民表示不習慣,後來還產生了羊酪和蓴羹之爭(南北口味之爭的群眾基礎)。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賈思勰這位山東大漢還把《作酪法》放進了《齊民要術》裡,可見當時北方人民對奶酪的接受程度已經非常高了。

後來宋室南遷,更是把奶酪的飲食習慣帶到了廣泛的南方地區。為奶酪在南方地區生根發芽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良金榜牛乳餅

東南沿海的人民群眾終於瞭解了奶酪,加上當地遍地水牛,於是勤勞勇敢的吃貨人民馬上決定就地做起了奶酪。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做好的大良金榜牛乳

廣東熱愛用牛奶做美食,廣東順德大良鎮金榜村的大良金榜牛乳也是其一。

牛奶中的蛋白質豐富,不僅人喜歡吃,也倍受各種細菌和昆蟲的喜愛,在沒有冰箱和殺菌措施的年代,把牛奶製成奶酪成為保存牛奶的一種好方法。

大良金榜牛乳是用醋加入牛奶凝固後壓成型,再浸泡鹽水製成。製作前要先把沒有加工過的海鹽煮開,用紗布過濾後,再煮幹成鹽粒,然後將鹽粒融成高濃度的鹽水備用。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煮海鹽

這種製法被沿用至今,用生的海鹽粒,加清水,直至煮得清澈透亮為止,鹽分的濃度也很重要。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製作金榜牛乳的工具

把鮮牛奶煮到40℃~50℃,夏天和冬天的溫度不同,對牛奶溫度的掌控是最考驗經驗和技術的部分,太熱牛乳會老,過冷則會無法凝固。

把加熱後的牛奶和白醋倒在一個小碗裡,牛奶遇醋就會開始凝固,需要在凝固過程中迅速擠出牛奶的水分,然後用大餅狀的模具將牛乳壓成餅狀。故而大良金榜牛乳也被稱為金榜牛乳餅。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老龍眼樹木製成的金榜牛乳模具

因為牛奶遇醋凝固的特性,金榜牛乳只能一片一片手工製作完成。

帶著手藝人溫度的大良金榜牛乳

金榜牛乳壓模完成後要小心翼翼地揭下來,避免破壞它的形狀。然後放入剛才煮好的鹽水中浸泡4個小時。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然後再把金榜牛乳和鹽水一起放進玻璃瓶封存,常溫能存放5、6個月,放進冰箱則能保存8、9個月。

一片牛乳要2分鐘才能製作完成,從鮮牛奶到可以食用的金榜牛乳需要4個小時。大良金榜牛乳不僅封存了牛奶的營養,更封存了手藝和背後的歷史。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這裡的奶酪有600多年曆史!

大良金榜牛乳可以直接吃,有點鹹鹹的,帶著奶香。也可以放在廣東人最愛的粥裡一起食用。

奶叔最喜歡這種好吃有營養又有文化氣質的食物了,奶粉們吃過什麼印象深刻的奶酪,跟奶叔說說,下次介紹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