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我活該是個窮打工的

前幾天《創造101》好像挺火的,我一集都沒有看過,不過裡面有個女孩靠賣慘火了。

上臺哭,不上臺哭,排練也哭——“害怕啊,害怕啊”,隊友練不成還來勸你,一個人拖垮了整個團隊,真就是這麼簡單。

這種人要是放在公司,除了給領導端茶送水,遇到問題就怪別人;有點好事就上趕著炫耀,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文案是你寫的,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戲精加起戲來,真的全是戲。

算了不說了,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人。

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我活該是個窮打工的

我今天要寫的不是她,而是來好好批判一下自己。

這幾天一直在反思,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還是看不到夜空中的星辰,難道真的是因為不行不夠努力,還是因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後來我想明白了,是自己的思維出了問題。

什麼叫學生思維?就是和前文提到的那位一樣會“裝”。

上班磨洋工、工作進度能拖就拖、加班永遠是假裝加班,不僅如此,還有很強悍說辭:我在做我不喜歡的工作。

或者更進一步:是現實,是社會,我才會這樣!

歸根結底,就是為自己的問題來找藉口。

每每想到此處,感覺自己無地自容。

學生思維的人更容易犯錯,他們不知道在社會上考試不會讓你提前準備的。

所以窮打工者最容易犯錯,犯完錯後最愛一臉驚恐,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下次再也不會了。

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的人,更加變本加厲,這種人是沒有情緒控制力的,遇到問題就會逃避、退縮,還會在無疑中犯錯,惡性循環。

窮打工者就是這樣,只會限制在自己的小格局裡,只願意活在一灘淤泥的舒適區裡,永遠過著被人掌控指使又無比痛苦的生活。

套用一句話: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我活該是個窮打工的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劣幣驅逐良幣”,意思就是市面上的舊錢會逐漸取代新錢,最後被逐漸淘汰。

不明白的話我來舉個例子,有一個金融行業的老古董——銀聯。

銀聯大家也不陌生,你們的銀行卡上都印著這個東西,銀聯呢,就是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通過銀聯,再通過刷卡和商家進行交易。

然而現在。人們再也不刷卡了。人們發現刷支付寶和微信,帶來的收益比刷銀行卡帶來的積分更多,而且更方便。

再二維碼支付爆發,在支付寶和微信戰鬥正酣的時候,銀聯在幹什麼?銀聯在呼呼睡覺。

時代變的太快了。你如果跟不上時代,就必然會被時代淘汰。並且你會被淘汰的越來越快。

因為時代的加速改變,你所要趕上時代步伐所要付出的思考就會更多,而且更難。

曾經的銀聯,坐擁世界上最躺著賺錢的業務。每年300億美金的交易從它手中經過,他只要躺著,每次刷卡,他就賺一筆錢。我們認為,金融業務永遠都會賺錢,銀行,一二級市場,永遠都是暴利。

懂一點金融知識的就知道,錢從你手中流過就是有油水的。

但他還是被互聯網給教育了。

現實吧?在企業中同樣也是如此,有句話說得好,和你只談夢想不談工資得老闆都是耍流氓。一個老闆成天只會跟員工談未來,畫大餅,不把行動落到實處,淨抓一些不重要的小事。這種企業文化要是沒有核心骨幹在撐著,被教訓是早晚的事情。

不去接納新事物,不會抱著辯證的心態去嘗試,就永遠都抓不住機會,只會跟著吃肉的人後面喝湯。

永遠要保持好奇心去看待這個世界,比如出了什麼新興的網劇,那就去看,去學習它為什麼這麼拍,你在愛奇藝看這些網劇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哇,原來廣告可以配合網劇的劇情在合適的時機出現?這麼有趣?

然後,你就會想到,未來廣告行業變化的新機會。未來深層精細化運作的網媒市場,你就會聯想到,以後,除了彈幕,除了互動式廣告,會不會有更新的東西出現?(當然有)要是你認可除了在那些搜索平臺上打廣告其他的都是無用功,那當我沒說。

從我自身來舉例,我之前賣過保險,它的模式是這樣的:

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我活該是個窮打工的

再比如說,我做過的新媒體,它的底層思維應該是這樣的:

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我活該是個窮打工的

單單從這個金字塔模型就能看得出,有多少公司、多少人在做的事情是本末倒置。

冥冥之中,互聯網在教訓某些人,人工智能也在教訓某些人,未來還有更多的東西要來教訓某些人。

喜歡的關注一下,或者點點下面的鏈接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