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的品牌Double和技术上的GPU Turbo

6月6日的荣耀Paly发布会上,流传许久的"很吓人的技术"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华为+荣耀的品牌Double和技术上的GPU Turbo

被命名为"GPU Turbo"的软硬协同的图形处理加速技术,具备高性能、更省电、高画质、更酷玩四个特点,解决了长期困扰安卓的问题。随后发布的荣耀Play成为GPU Turbo技术的首发机型,并将被应用在华为和荣耀的相关机型上。

发布会现场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余承东的站台让不少人起疑:华为和荣耀的双品牌归一,还是华为给予了双品牌战略最大的肯定?最终被证实是后者。

押注技术的华为,正在迎来更多可能

在营销上宣扬"黑科技"的手机厂商不乏其类,又屡屡被打脸成"按方子吃药",以至于华为给出"很吓人的技术"说法后,也遭受了诸多猜测和非议。要读懂华为这一次带来了哪些惊喜,还要从GPU Turbo技术本身说起。

根据荣耀Play发布会上的描述,GPU Turbo起到了大幅提升手机性能,又有效平衡功耗的作用。不仅打破了软硬件边界,将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重构,使得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提升60%,SoC能耗降低30%,提高图形渲染效率,让手机在长时间的游戏状态下保持画面平滑,不卡顿,带来高帧率状态下的持续稳定。

华为+荣耀的品牌Double和技术上的GPU Turbo

游戏无疑正是GPU Turbo技术的重要场景,也是智能手机性能和功耗的黑洞。一个是硬件性能的进化速度和大型游戏的性能需求脱节,特别是在换机周期不断延长的背景下;另一个是长时间的高性能运行让手机电量捉襟见肘。市场上常见的解决方案是配备顶级的配置加上高容量电池,以"游戏手机"的身份亮相,但华为给出了更普适的解决方案,打破软硬件的边界,实现了性能和功耗的双平衡。

或是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华为并没有详解GPU Turbo的实现原理,只是简单地描述为"打通了EMUI操作系统以及GPU和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图形处理效率的极大提升。"却也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GPU Turbo技术的出现与华为自研的麒麟处理器、EMUI的优化不无关系。而除了游戏场景的应用,GPU Turbo对图像处理能力的提升还将在AR、VR、3D UI等领域发挥作用。

正如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所说的:"这一技术能够让华为、荣耀的入门机超越友商的中档机,中档机超越友商的旗舰机,而旗舰机甩友商一条街。"

诚然,华为再次从技术创新中尝到了甜头。过去10年中,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3940亿元,在全球设立了14个研究所和36个联合创新中心。依托于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华为和荣耀创造了许多成果,最强智能拍照手机、全球首款AI手机、业内领先的5G技术以及刚刚亮相的GPU Turbo等等。

华为+荣耀的品牌Double和技术上的GPU Turbo

双品牌运作的华为,正在见证更多可能

整场发布会的另一个看点则是华为和荣耀的双品牌战略,在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针对中国市场启动的净推荐值(NPS)调研分析中,华为、荣耀和苹果手机并列第一,品牌净推荐值高达47%,比排名落后的品牌NPS高出44%。

如果把时间拨回荣耀品牌诞生之初的2013年,彼时尝试双品牌战略的手机厂商绝不止华为一家,联想+ZUK、酷派+大神、中兴+努比亚、金立+IUNI等等,只是从今天来看,这些双品牌策略大多已经破产,甚至母品牌也早就被甩出一线阵营。华为和荣耀成为唯一的成功者,绝非是偶然因素。

其一,无论是华为还是荣耀,品质都是基本功。

荣耀总裁赵明在"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深圳论坛"上,作了题为《华为双品牌战略的成功之道》的演讲,在解释为何荣耀能够成为双品牌"幸运儿"的时候,给打的答案之一正是将强调品质作为自尊心。

华为+荣耀的品牌Double和技术上的GPU Turbo

2015年的荣耀手机还没有今天的知名度,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辆载着17000多部荣耀手机的货车在运输过程中轮胎起火,尽管测试后发现这些手机在一年后的故障率可能会提升2到3个百分点,并不影响重新上市销售,但质量部门给出了一票否决,价值2000多万的手机被集中销毁。

"今天的荣耀以及华为手机的故障率在行业当中可以说是最低的,我们有从TR1-TR6的六道品控流程,在手机的开发过程当中,每一道品控流程都会进行technical review,每一个技术评审点都是由各个部门来集中会诊。通过还是不通过,非常的严格,在来料上面,抽检一批,如果发现一件有故障,这一批全部退回。"这或许就是赵明心中的"笨鸟精神",却为荣耀和华为深深打上了品质的烙印。

产品是与用户沟通最好的方式,予用户以品质,用户自然会以口碑作为回报。

其二,以用户群为边界,衍生出模式上的差异化。

很多手机厂商在实施双品牌策略时,边界往往是高端和低端,高端品牌为消费能力更强的用户提供高端高品质产品,而低端品牌为消费能力稍弱的用户提供低价低质产品。小米和红榜米、魅族和魅蓝等无不是如此。

华为和荣耀走出了另一条路,以用户群作为边界。正如很多人的印象,华为品牌偏向于中高端市场,以商务认识为目标消费者;荣耀品牌面向互联网,吸引了18-34岁的年轻用户。这种品牌定位上的差异,有效的规避了两个品牌激励的内部竞争,同时扩展了手机市场的边界,让华为在把脉手机行业发展趋势的时候有的放矢。

举个例子来说,基于年轻用户探索、创新和尝鲜的行为,荣耀开始承担起华为创新技术首发的角色,既满足了年轻用户的好奇心,也加速了技术的成熟;华为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于华为品牌的时候,得益于大量的用户反馈,形成了稳定的竞争力,从荣耀Magic、荣耀V10、荣耀10到华为P20系列的AI技术就是如此。

其三,两个品牌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除了华为研发技术的共享,华为和荣耀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手机品牌,也赋予了荣耀更多的自主权,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华为手机采用了偏传统的方式,自建线下渠道,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而荣耀通过锁定年轻用户群体,借鉴了互联网思维中轻资产、高效率的模式,与消费者建立了深度联系和沟通。

比如在线下渠道的建设上,荣耀没有重复开拓线下渠道的老路,而是在线下布局上坚持了独具互联网特色的轻模式,没有自行大规模建设线下体验店,而是与各级渠道商合作,共同建设传统用户看重的线下购买渠道。这种模式保证了渠道的"轻巧度",也保持了模式的"灵活性",荣耀在全国的线下人员不过几十个人,目前已经承担了荣耀将近50%的出货量,已然趟出了新的可行之路。

同时双品牌又形成了很好的补充,无论用户选择华为品牌手机,还是选择荣耀品牌手机,最终都还是华为的用户,给用户多一个选择,也在确保的华为用户不流失,继而持续形成滚雪球效应。简单来说,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就像汽车的前轮和后轮,让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盘子越来越大。

2017年华为+荣耀的双品牌出货量达到1.53亿台,而按照余承东的预计,2018年华为+荣耀双品牌的销量将突破2亿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超过30%,并可能在未来达到40%。我们看到了华为对于双品牌战略的肯定和自信,也看到了华为+荣耀在全球市场超越三星和苹果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