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原創)

沒有空調的夏天並不苦,小河溝,樹蔭下,深井水都可以消暑,來自天上乾燥清爽的風,一筐要洗的衣裳,那時候,真沒覺得有多熱。

如今辦公室有空調,公交車有空調,家裡有空調,反倒感覺難過了起來,日頭毒辣,天氣悶熱,冰箱裡凍得冰棍兒,一根接一根吃下去,在有空調的餐廳吃一頓火鍋,大汗淋漓,卻還是覺得沒胃口,口苦,吃啥也沒有味道,人也萎靡不振,彷彿曬蔫了的葉子。

苦夏(原創)

身居北方,而且還在山西,這就招人嫉妒——因為這的溫度最高不到36°,還是宜居的,在這裡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最理想的日子,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這四季便是氣候的節拍,在每一個的節拍裡,大地的景觀逐漸地變換和更新。

如果說四季是一首唐詩,絕句中的四季便是“起承轉合”,起始如春,承續似夏,轉變若秋,合攏為冬。在生命的長河中,最壯美最熱烈的不就是這熱情似火的夏天麼?!

苦夏(原創)

然而童年記憶中的夏是美好的,甜潤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有“江頭蟬始鳴,露滌清音遠”,另外還可以跟蝴蝶媲美,抓螞蚱為樂,雨後可以捕捉天牛做戲......它們都是夏日的主角,每種昆蟲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哪裡還有時間苦夏呢?!

我生長在冀南平原,那裡應該是夏天炎天酷暑的地方,但是童年根本不曾覺察到蒸籠般夏天的難耐和難熬,只是無憂無慮地渡過最為快樂的時光。隨著年齡增長,遭遇到了一些坎坷,才體會到苦夏的滋味。快樂能把時光縮短,苦難則將歲月拉長,一如這長長的彷彿沒有盡頭的苦夏。

苦夏(原創)

是的,條件好了,人們又的是辦法將酷熱便涼快,但是卻無法將苦夏抹去,苦或許是你的曾經,或許是你的現在,但這“苦”是極具分量的,苦,原是生活中蜜,你一生的收穫都壓在這沉甸甸的苦字下面,情感的缺失,耕作與產出的不對等,汗流浹背後站不直的腰,看不到希望的迷惘......

於是我懂得了人到中年苦夏的內涵——它不是無休無止暑熱的折磨,而是我們頂著烈日默默耕耘的本身,還有收穫後果實不出去的茫然無措,還有付出的情感被誤解的委屈......承受不住壓力的中年人,才會苦夏,要想成為不再苦夏的強者,就得做那個含著眼淚奔跑的人!

苦夏(原創)

夏日寫作,真是件苦差事,因為電壓的原因,家裡有空調不卻敢開,就怕跳閘,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汗水落在眼睛裡,苦澀令人睜不開眼,但是不敢中斷,怕遇到瓶頸卡文,我想這一定是沉重人生的苦夏,在鍛造我們的懶散習慣,汗溼的胳膊黏著鼠標的感覺,在一行行的文字中竟然美妙無比!

體驗了一次苦夏的真正意圖,從而激情迸發,心境豁然開朗,一手撐著滾燙的酷暑,一手寫下精彩的篇章——夏天就是被它融化掉的。

讀著馮驥才先生的文章,感受精神的無上境界——《苦夏》,敲擊著自己的感悟,忽然覺得沒有空調的快樂時光又回來了!

苦夏(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