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印象欺诈?迪士尼的经典公主形象,其实大有奥妙!

迪士尼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个一旦谈到经典动画电影便绕不过去的名字。

自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白雪公主》这部史无前例的彩色动画电影横空出世,“美丽的公主”这一形象便为了迪士尼的经典标签,并且几乎每过十年便要重复一次,从《白雪公主》、《灰姑娘》到《冰雪奇缘》。

然而,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有意料到的是,迪士尼的公主形象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仅是不同年代的迪士尼公主在身份和性格上有着巨大差异,甚至于公主的形象设计,和美国不同年代的社会观点也相互照应!

早期的公主形象几乎都是清一水的花瓶——她们美丽,纯真,能歌善舞,而且作为第一女主角,令人惊异地起不到任何推进剧情的作用。白雪公主阴差阳错来到猎人小屋,而灰姑娘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居然还要靠着老鼠们帮忙才最终缔结良缘!此外,三十年代正是西方社会对于其他人种严重排斥的时期,因此公主们都是白人,在电影里看不到有色人种。

但是这种现象随着《睡美人》的上映而一度消逝了。尽管《睡美人》中的奥罗拉堪称是迪士尼最美丽的公主之一——端庄、优雅、纯真,以及令人艳羡的金发,但是这部迪士尼筹划许久的经典童话改编却没能打动1959年的美国社会,甚至于被批评是开倒车。

童年印象欺诈?迪士尼的经典公主形象,其实大有奥妙!

(图为《睡美人》的奥罗拉公主)

因为五十年代正是美国女性解放运动最高潮的时期,而观众几乎无法忍受奥罗拉作为第一女主却睡了整整半部电影。《睡美人》的失败使得迪士尼在整整三十年里不敢再重新设计“公主”这一形象。直到1989年《小美人鱼》的诞生。

《小美人鱼》对于迪士尼来说是标识着“复兴”的作品。制作者们大胆地设计了“爱丽儿”这一前所未有的形象:与前面的几位公主相比,爱丽儿几乎还没有到达“女性”这一身份,她完全是一个孩子。她贪玩,好奇,活泼,她有着大眼睛、小身板和一头红发。在她的身上你能看到一个探险者的影子,而且她是故事的绝对主角。

童年印象欺诈?迪士尼的经典公主形象,其实大有奥妙!

(图为《小美人鱼》的爱丽儿公主)

除此之外,爱丽儿的红发也惹人争议——因为西方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红发”这一特征表现出歧视。这就是迪士尼为新时代的公主设计出的形象——而《小美人鱼》不负众望地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从不敢让动画电影里出现有色人种到让有色人种成为主角,迪士尼经过了三十年。

此后,迪士尼对于“公主”的设计便开始放飞自我。也许你会注意到,许多被迪士尼归类为“公主”的角色原本都不是公主:比如美女与野兽的贝儿只是一个乡下少女,花木兰只是一个替父出征的普通女孩。迪士尼对于“公主”的定义甚至都变了。

而“公主”们的性格乃至面部特征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部白人的特征到宝嘉康蒂的印第安人面容,茉莉的中东风格和花木兰的东方面部特征。这也是因为美国的“政治正确”开始真正反对对有色人种的歧视。

而她们也逐渐地从“被拯救的对象”和“旁观者”转化为了“主动者”,“公主”们的力量十分惊人,轻则拯救自己和家庭(如《公主与青蛙》的蒂安娜和《长发公主》乐佩),重则拯救国家乃至世界(如《风中奇缘》的宝嘉康蒂和《冰雪奇缘》的艾尔莎)。在整个九十年代迪士尼几乎没有一位白人公主出现,而进入二十世纪后,公主们又纷纷从淑女变成了贪玩狂野的少女,不知道在未来的几年会不会变成太妹......

童年印象欺诈?迪士尼的经典公主形象,其实大有奥妙!

(图为迪士尼历代公主的同人)

迪士尼的公主形象并非一成不变的——她们就像历史的画卷一样铺开,从1937年直到今天,这些形象清晰地折射出了每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描述。她们是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和期望,被封装进美轮美奂的故事里,送给永远的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