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賈府越盛,她越命薄

元春:賈府越盛,她越命薄

文|子魚

01

《紅樓夢》中對賈元春的描寫不多,只有省親一場是真人出場。其它時候都作為背景。比如,元妃染恙,賈母和王夫人進去看看;要不就過年過節了,元妃賞賜下東西來,按人頭分配一下;要麼就是宮裡的太監出來傳遞一些信息。

元春非常重要,重要到整個賈家的命運繫於她一人身上,但書中,元春卻又不夠主角,次要到她都沒什麼戲。

這樣一個矛盾的身份,導致她的故事很有張力。露出來的都是冰山一角,大部分掩在水下。

我是把《甄嬛傳》當作元春外傳看的。結合《甄嬛傳》,我們大概能腦補出很多元春的故事。

一個政治地位並不非常顯赫的家族,憑藉祖上的軍功,加上自己女兒入了宮,變成一個赫赫揚揚的大族。當然,沒有元妃入宮,賈家也算富貴,但並不會如此這般的富貴。

元春封妃的時候,東西兩府都是興高采烈,書中說:“寧榮兩處上下內外人等,莫不歡天喜地。”那時正趕上賈璉送黛玉安葬父親林如海回來,王熙鳳一見賈璉就掩飾不住興奮地說,“國舅姥爺大喜,國舅姥爺一路風塵辛苦了。”

要知道王熙鳳並不是一個眼皮子淺的人。

榮耀向來伴隨著辛苦和代價,元春進宮十年才能封妃,這一路走來該有多艱難,以賈府人的見識不會不懂。但是沒一個人說一句,我們姑娘過去有多難,未來會有多險。

包括她的親奶奶,親媽媽。

元春是賈府的長姐,素來有長姐如母這句話。可是“長姐如母”卻從來不是一句好話。姐就是姐,為什麼要讓她當媽,媽有幾個不辛苦的?

“長姐如母”其實是對一個女人蠻霸的綁架。它強行把一個女孩子拗出媽媽的隱忍和堅強,強行去掉一個女孩子身上該有的天真和爛漫。這世間有多少這樣的長姐。

長兄如父也是同理,巴金的《家春秋》中,有個長兄叫覺新,也是個憋屈至死的人物,夾在爺爺、父親和弟弟們中間,處處受著夾板兒氣,連嫁給他的珏都跟著受委屈。

老大要承擔的責任太多了,要受的苦難也太多,尤其是有責任心的老大。

02

元春真正濃墨重彩的出場,只有一場,就是省親的時候。可是那場戲,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處處憋屈的元春。

未進家門前,太監就要把所有路線都規劃好了,哪裡更衣,哪裡燕坐,哪裡受禮,都一絲不能錯亂。

皇家規矩大,入了皇家的人沒有自我,還可以理解,其實最難忍受的是在家人面前也要演戲。

終於見到自己家人,本想一表女兒情態,她跟自己的父親說:“田舍之家,齏鹽布帛,得遂天倫之樂,今雖富貴,骨肉分離,終無意趣。”

但是她父親義正辭嚴的一番話,堵得她啞口無言:

“臣草芥寒門,鳩群鴉屬之中,豈意得徵鳳鸞之瑞。今貴人上錫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華......貴妃切勿以政殘念為念。更祈自家珍愛,惟勤慎肅恭以侍上,庶不負上眷顧隆恩也。”

這段話,都不用看全了,只看第一句就知道賈政有多迂腐多呆了。鳩群鴉屬

,你是鳩群鴉屬,那你女兒是什麼?這句話到底是在誇元春,還是在貶元春?

這一段翻譯過來就兩句:爸爸,我很想你們。

她爸爸說:別想了,好好掙錢吧!

有人說賈政也是沒辦法,國家規矩所限,他們是君臣,不能在女兒面前表現出父女情長。可是言辭上你可以這麼說,表情上可以流露一點吧。

比如“眼圈紅了”,“有淚落下”,“眼神殷殷”,嘴唇顫抖一下也行。但是沒有。他就是那麼大義凜然。

不是曹雪芹不會寫,是真實的樣子就是這樣的,又拿甄嬛作對比,賈元春的父母沒甄嬛父母那麼寵她。

甄嬛是不願意進宮的,她的父母也不願意她進宮。他們覺得進宮是一條辛苦路,不如在宮外找個一心人,過平凡日子。他們不希望通過女兒換取富貴。

元春沒這個命。

話不投機半句多,跟賈政說完這段,賈政就退下了。

後來跟內眷們在一起,終於得到一點溫情,短短的幾百個字,都是這樣的字眼,“賈妃垂淚”,“忍悲強笑”,“哽咽”,“嘆道”......

元春的眼淚就沒斷過,一直在哭。

奶奶媽媽大娘們都陪著哭,可是哭歸哭,沒有人說,後悔把她送進宮,沒有人說這一步錯了。

在她們眼裡,姑娘雖捨不得,但是這一步還是值得的。

反過來她還要安慰她們:

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們兒這時不說不笑,反倒哭個不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見。”

一個大女兒的懂事,躍然紙上。

這句話還說明她在宮裡並不開心,至少是沒有愛情,要是皇帝跟她鶼鰈情深,她不會說這樣的話。

她對皇帝,應該也就像一個大臣對皇帝的心。

進宮後沒愛情,進宮前也沒愛情,賈元春就是一輩子沒體嘗過愛情滋味的人。

元春是大家閨秀,在家裡她也沒有過什麼青梅竹馬的愛情。賈母在後幾十回中有所提及,動不動就小姐跟書生私定終身,焉不知那些大戶人家,小姐略動一動,都有一群丫鬟跟隨,哪那麼容易就接觸男人。

從這角度說,她比黛玉,比寶釵,比襲人,甚至小紅,司琪都不如。

一個女人再高貴,沒嘗過愛的滋味,又有什麼幸福可言。皇宮,就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牢,鎖了元春的一生。

03

元春雖然戲少,但是幾句話就看得出來她的明白。

元春是清醒的,也是理智的。在省親這個事情上,賈家其實是有點過了,太張揚嘚瑟。在大觀園,元春一路賞,一路唸叨:“太奢華過費了。”“以後不可太奢了,此皆過分。”

大觀園中很多匾額都是她改的,以前都是誇大其辭,後來改得低調內斂。比如大觀園的名字,原來叫“天仙寶境”,她給改成了“省親別墅”。

一個普通妃子的孃家都是天仙寶境,那貴妃的孃家該叫什麼?皇貴妃的孃家該叫什麼?皇后的孃家呢?讓她們的人知道了,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賈家人好像有點不太懂得官場鬥爭人情世故似的,一味地張揚,殊不知,人最忌諱張揚,一張揚就有無數的禍患出來。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這些話都是不能扔的。

一個得寵妃子的孃家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低調低調再低調。恃寵而驕,找不到北被打倒的王侯貴族和妃子從來不在少數。

有些人對元春有意見,因為她挺寶釵,否黛玉。端午節賞賜節禮,她給寶釵的和寶玉一樣,黛玉的反低了一級。

站在她的立場上,這是可以理解的。

元春不是個女人,是個家長,站在家長的立場看,給自己的弟弟選媳婦,無論如何黛玉的條件不如寶釵。黛玉身子弱,性格自我,不太適合料理大家族事業。而寶釵做事滴水不漏,能周全一家事務。本質上,寶釵和她是一路人,都是沒什麼自我的人。都可以為別人委屈自己,壓抑自己。這是當家女人的素質。

其實內心裡她也不會不喜歡黛玉,她只是不敢有自己的喜好罷了。

木心說,一個人最大的悲劇不是沒錢,而是審美的無趣。其實審美無趣也還可忍,一個人最大的悲劇,是沒有自己。

書中交代,元春進宮前,就是一副長姐如母的風範。她心疼王夫人年邁,主動擔起了很多母親的職責,她教養寶玉,教寶玉讀了很多書。

這裡有一個地方很有趣,賈寶玉那麼喜歡女孩子的一個人,聽到元春省親,並不太高興,甚至有點麻木,因為他的好朋友秦鍾死了,他為秦鍾之死傷心不已,教養自己的姐姐回家,他都沒感覺。

像媽媽的姐姐,已經失去姐姐的魅力了。雖然付出多,但是不落好。

世間多少任勞任怨的姐姐,卻得不到一句弟弟妹妹們的感恩。因為你太囉嗦了,太多規矩,太苦大仇深,太無趣。

這也是元春的悲哀。

04

賈府一家的榮華,系在元春一個弱女子的身上。離了元春,這些男人們屁都不是。

沒有元春,賈赦怎能一個又一個小老婆沒完沒了地娶,賈珍怎能如此放蕩淫糜,賈璉又如何眼饞肚飽不知足厭,甚至賈寶玉也不能倚紅偎翠清高無塵看不起仕途經濟。

沒了賈元春,沒有賈母王夫人等的養尊處優,沒有王熙鳳的赫赫張揚,沒有黛玉、探春、惜春等的春花秋月,也沒有襲人晴雯等的爭風吃醋,甚至沒有齡官畫薔那一等的痴心。

套用現在一句話就是,哪有什麼詩和遠方,無非是有人在替你們負重前行。

這個負重的人就是元春。

賈家越盛,元春越累。

當賈家在大觀園大宴賓客,歡聲笑語不斷的時候,也許元春正在燈下籌謀,該怎麼處置皇帝,后妃,太后,宮女這群人的關係,行差踏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

甄嬛在宮中的步步驚心,焉知不是賈元春的日常。

可是賈元春終究還是沒有甄嬛那個運氣,能笑到最後,她在中途就一命嗚呼了。

書中判詞說元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榴花開處預示懷孕,元春可能是在懷孕或生產的時候突然暴亡的。

詳情已然是個謎,就算《紅樓夢》後四十回寫完了,也可能看不到這個原因。《紅樓夢》本來就藏三分露七分的寫法。

臨死前都來不及跟父母告別,只能託夢,在夢裡對父母依依哀告:“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這樣的故事我們還見得少嗎?《甄嬛傳》裡暴亡的妃子數不勝數。因為懷孕暴亡的妃子更是多。

祺貴人、齊妃、華妃、安貴人,皇后......一個甄嬛的登頂,是踩著無數個妃子的屍首上去的。

賈元春就是一個敗北的甄嬛。

《甄嬛傳》裡,甄嬛窮途末路心如死灰的時候,為了家族還要起身一搏,為了家族利益,她吃了多少苦。

元春:賈府越盛,她越命薄

雖然《甄嬛傳》是小說,沒有真實歷史做底子,可能有誇張之嫌,可是一個王朝的後宮,從來也不會是歲月靜好之地。

05

《紅樓夢》裡女人的各種悲劇,都有跡可查,我們還可以為之灑一灑淚,黛玉焚稿斷痴情,探春遠嫁,我們都可以陪著哭。

可是元春的悲劇,你連哭都無處著落。她的所有悲喜都被作者吃掉了。

這是個白來一世的女人,她一生都在替別人奔忙,她是個戴著枷鎖在刀尖上跳舞的女人。

林黛玉為她寫詩:“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這恩寵真的是幸嗎?最大的不幸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