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一說到感統失調,很多人都是迷茫的,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是怎麼來的,感統失調有什麼影響,對於這些很多家長都是一無所知的,為此,現在小嗡就來聊聊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兒童大腦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大腦和身體不能夠協調發展。感統失調在1972年便有人提出來,但只有最近幾年才被大家熟悉。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出現感統失調現象比較多的時期大概就是2003年非典時期,那時每個家長都人心惶惶,唯恐家人染上非典,禁止小孩外出見識外界事物,小孩只能夠在小匣子裡生活,不正常的生活圈,會培養不健康的人。為此那一代人很多人都帶有感統失調的症狀。

不只是2003年時期,現在很多小孩也越來越帶有感統失調的傾向,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長太過於寵溺孩子,許多家長不許小孩觸摸家長覺的比較危險的物品,只是給孩子講解一些教科書般的知識;將食物弄的十分細膩才給孩子吃,寶寶無需咀嚼就能下嚥,不能很好的使用味覺;不許孩子脫掉鞋子觸碰泥沙,孩子缺少與實物接觸的機會,觸覺與視覺功能得不到鍛鍊,與大腦不能很好協調發展。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現為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進行搖籃、木馬、鞦韆、滑梯、平衡踩踏車、平衡獨木橋等練習,通過調整脊柱中樞神經,使中耳平衡體系得到加強,進而增強前庭的平衡及穩定性。

視覺感不良

表現是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部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抄漏題等。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進行走迷宮、識別各種標誌、各國國旗、學地圖、找不同等練習。

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咬指甲、愛哭、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可以通過玩沙子、玩水、游泳、蹦床等進行練習,以強化皮膚、大小肌肉群、關節、神經的感應能力,增強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性。

本體感失調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對於這種情況,可讓孩子使用滑板、平衡板、平衡木、獨木橋等進行練習,加強軀幹、肢體等肌肉、肌腱和關節與神經末梢的調控,從而掌握自己的運動狀態和空間位置,使身體運動能力靈活、左右腦健全、均衡的發展。

動作協調不良

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對於這類孩子,可進行“將沙包投入吊籃內”、聽數字跳圈、跳橡皮筋、爬行、翻滾等練習。

精細動作不良

不會繫鞋帶、扣紐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

對於這類孩子,可進行抽陀螺、放風箏、釣瓶子、投沙包到固定區域等練習,以增強大腦對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

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

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

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小時候那麼優秀,

以為可以成為下一個馬雲,

長大後只能辛辛苦苦坐在電腦前碼字的原因了。

寶寶感統失調了,怎麼辦?

為此,

家長不只是要愛護,保護孩子,

更要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

有什麼異於常人的表現要提前瞭解,

不懂可以向醫生諮詢。

孩子摔倒後才知道疼痛,

沒有疼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嚐到檸檬才會知道酸是什麼味,

觸摸到火才知道熱是什麼感覺,

給孩子見識外界的機會,

他們才能瞭解正常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