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遠遠不是你所見的那樣

【本文原創。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遠遠不是你所見的那樣

文|江徐


端午那幾天在家,集中看完高銘寫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感覺大開眼界,備受震撼。其實在看的過程中,內心就一陣一陣止不住地激動、興奮著。

這個世界,遠遠不是我們所見的那樣。它映照在不同的眼眸裡,就如蘇軾兩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總之,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

表弟剛剛中考完,暫時脫離題海。他到家閒著沒事做,一邊搗騰熱膠槍之類的玩意兒,一邊傻笑著對我說:姐,我覺得自己應該及時行樂。我知道,他指的是從九月份開始,將踏上更加艱辛的高中征程。但是聽到"及時行樂"一句,腦海裡閃過的卻是"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還有生死。

我建議表弟利用這段時間多看些課外書,挑自己感興趣的,又想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推薦給他。他對此顯得不以為然,告訴我看過。我問他寫的是什麼,他說,寫的是到底誰是精神病。我沒再說任何,他還太年輕。

寫的是到底誰是精神病人——這麼看待這本書,不能說錯,但無疑太片面、太狹隘,而且流於表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遠遠不是你所見的那樣

這是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每一個案例,作者都用直述的方式呈現精神病人的話語,以及通過話語所傳達的世界觀。從作者和讀者的角度看,當然是書裡那些精神病患者是病人。反過來,從他們的角度看,我們這些正常人才是精神病人。

是與非、對與錯、好與壞、黑與白、動與靜、成功與失敗、正常與失常等等,世上一切對立的概念,都建立在某種人為設定的標準之上。主流價值觀認為它對,那它就是對的。可是主流價值觀也是人為設定的,並非永恆的真理。

我要說的是:精神病人未必真是精神病人,正常人也未必是正常人,就看如何取角。

一本有內容和思想的書,不但可從不同角度去閱讀,還可以深入不同層次去品讀。所以,同一個人,同一本書,不同的年齡去看,感悟也會有所不同。

只要還沒在塵世中徹底麻木的人,就會存有各種對人生、對生活、對生命、對生死、對命運、對世界、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質疑。除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三個終極疑問外,還有對眼前這個世界的種種困惑。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本書作者高銘,被這個質疑困擾多年,他很想找到答案,很想看到眼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背後的本質。正是在這種初衷驅使下,他才決定去接觸精神病患者。目的是通過其他視角看待世界、探尋世界本質。之後,便有了這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也許你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不通過權威性的科研人員,而是選擇精神病患者這樣一個既不正常也不靠譜的群體呢?的確,在我們觀念中,精神病患者的言語都是無稽之談,他們的想法都是胡思亂想,包括言行思想都是錯的、假的、荒謬的。

讀完這本書,你或許會改變這種看法。

如果不深入接觸,那些精神病患者的怪誕想法和瘋狂行為看起來的確有病,而且病得不輕:在這群人當中,有人覺得自己是一棵蘑菇,所以一天到晚撐著把傘,蹲在陰暗角落;有人只要眯著眼睛,就能把不同的人看成不同的動物,並且為此樂此不疲;有人煞有介事地自己曾被外星人抓去,又被放了回來,因為要協助他們找出高級文明的地球人;有人能夠通過蛛絲馬跡,用極其嚴密的邏輯推理出瑪雅文化;有人喜歡盜竊屍體,希望用機械和生物對接的方式製造出生命,復活病逝的妻子……

是不是覺得異想天開,或者聳人聽聞?

撥開表象,探究精神病的成因,你會發現,事情遠遠不是所見的那樣。《小王子》中有一句話: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書裡寫到的那些精神病患者,有高於常人的思維邏輯、奇特的想象力、嚴謹的推理能力。男女老幼,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他們有些是成功人士,有些還是門薩會員。他們不僅對世界本質充滿質疑,還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探索真相。正因為這份獨特,加上不解所導致的心結,才讓他們成為、或者說被判定為精神病患者。

說實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點都不覺得這些精神病患者是瘋子。恰恰相反,他們的高智與充滿趣味的想法,讓我一不小心就覺得,這是一群天才。

——難道我也瘋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遠遠不是你所見的那樣

關於為何選擇精神病患者這個群體作為自己看世界的其他視角,書裡有一句話,是作者講於一位心理醫生聽的:

"我挑選這個群體是經過反覆思考的。你想啊,什麼人會渴望對別人說這些呢(注:這些是指對世界的獨特認知)?一定是那些平時不被接受的人,不被理解的人,被當作異類的人。他們很願意告訴別人,或者內心深處很願意告訴別人,就算他們掩飾,但是相對正常人來說,也是好接觸多了,他們相對很容易告訴別人:我的世界是這樣的!而所謂的正常人很難做到那麼坦誠,他們有太多顧慮了。"

所謂《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左邊是天才,右邊是瘋子,這兩類極其相似又被劃為兩個極端的人,其實都活在世界邊緣,佔據廣大安全空間的只有碌碌庸眾。

那些被稱為“瘋子”的人,他們看待世界,有別樣的視角。他們思考人生,從有趣的角度。

他們是精神病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比正常人更像真正意義上的"人"——坦誠、純粹、敢於突破主流價值觀,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

他們對世界本質的探索過分痴迷,又非常執著,才導致疾病。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俗世之中,每個人都有病,都有精神疾病。因為貪、嗔、痴、慢、疑,終於一樣或者多樣,屬於是芸芸眾生的沉痾固疾。

需要提醒三點:

1、你一定要以開放的心態、開闊的思維去看這本書。否則,你要麼覺得那些人所說都在瘋言瘋語,要麼你也會被感染,然後成為精神病人。

2、不要迷信任何。

3、科學無法解釋的,不代表我們就能否定。

書裡寫到一位生物學家,痴迷於某項科研課題,又苦於找不到答案,最終導致精神分裂,出現幻視和幻聽。這種情況持續了四年,非常痛苦,也想過自殺。在家人關愛下,加上他自己突然的“頓悟”,心結解了,病也好了。他有表達一個觀點,讓我很感動:

有些現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種學科、各種知識都不能解釋的話,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解釋,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謬或者離奇,都要學會去尊重。因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遠遠不是你所見的那樣

【作者簡介:江徐,80老少女,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本文原創,嚴禁轉載、抄襲。圖片來源於網絡,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