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太上清靜經圖注敘一

夫鴻濛分判,陰陽始列,輕清上浮者為天,其質陽也;重濁下凝者為地,其質陰也;清濁相混者為人,其質陰陽合併。惟人秉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陰陽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臟、五德、五靈由斯而全焉;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備焉。列三才之品,為萬物之靈。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世間難得者,人也;人生難得者,道也。夫人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何矣?皆因不知消長之理也;人與佛仙同體而不能與佛仙同超證者,何矣?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人與君臣同形而不能與君臣同富貴者,何矣?皆因不知積德之功也;人與萬物同性而不能與萬物無傷者,何矣?皆因不知惻隱之心也。然而不知消長之理、先天之道、積德之功、惻隱之心,則天堂路塞、地獄門開也。

是故太上道德天尊,廣發慈悲之念,大開方便之門,著清靜之經,演長生之訣,流傳天下,廣佈四海,化醒原來。其經至簡至易,極玄極妙。其句九十有六,正合九六原人之數,以應乾坤之卦也。其字三百九十有四,除開河圖生成之數,以應八卦之爻也。又得混然子之慈悲以列圖象,更仗水精子之聖才以增註解,共分二十四章,章章珠璣,同參二十四圖,而圖圖沉檀。條分縷析,剴切詳明,真乃度人之寶筏、醒夢之晨鐘、救人之靈丹、昇仙之階梯也;實為慕道之禪杖、辨真之藥石、劈旁之斧鉞、照幽之炬燈也。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言非淺近,理數顯微。若有善緣得遇,便是三生有幸。須當盥手恭讀,理宜過細體閱。不看之時,高供神堂,則有丁甲守護,更能鎮宅驅邪。早晚跪誦,還可消災解厄,積德感天,自有明師相遇,低心求指經中之玄,下氣懇傳先天之道。照經修煉,功果完備,在儒可以成聖,在釋可以成佛,在道可以成仙也。若是天下同人,依是經而尊之,得是道而修之,千難不改,萬難不退,日就月將,三千功滿,八百果圓,丹書下詔,脫殼飛昇,逍遙天外,浩劫長存,豈不美哉?不負太上度人之婆心,以念聖德之慈意,學者其毋忽焉。此是道德天尊之厚望也。夫是為敘。

重刻清靜經圖注後敘二

世間之善,惟有刻印善書經典,為行善第一功德,蓋濟人利物,雖皆為善,究竟一人所行有限,終不若善與人同之為廣遠也。夫秉彝之良,人所固有,第無所觀,感則亦不能興起,誠得善書經典讀之,則勃然感動。惡者,見此改行。善者,聞而堅進。是眾人之善,皆書與之善,其功不甚偉乎。再遇同志,遞相傳刻,則天下皆不難到,互相勸勉,善人愈多,善事愈廣,是此一舉,有無量之善矣!故,功過格,言以善書傳大豪傑,大貴人者,當千善,廣佈無邊,重刻不朽者,當萬萬善。西安省城,多公祠,復初道人,餘明善,幕化功德,詮刻各種善書經典,廣佈流傳,但願人人改過自新,遵行善道,孝養父母,恭敬三寶,竭忠於君,不殺不盜,壹是皆以正心修身為本,行善積德為根,如此根本既立,豐稔可期,清平可保,優遊盛世,群號賢良,豈不同樂堯天舜日,共享清平之福哉,是為敘。

時在

大清同治十一年歲次壬申乾月朔日 守一子謹識

西嶽華山聚仙台復初道人餘明善薰沐謹敘

重刻清靜經圖注後敘三

夫,天道之變化,地道之興衰,人道之善惡,古今之常理也。日月之盈虧,氣運之消長,聖凡之超墮,亦是古今之定數也。噫嘻,三期之劫至矣!三教之經顯矣!三才之道明矣!今太華山,聚仙台,混元硐中,有一全真道人,道號復初,得受先天大道,身守三皈五戒,隱居硐中,苦修數載,內果已成,復培外功,虔誦皇經,祈保清平,敬惜字紙,尊重聖賢,補修廟宇,以妥神靈。舍藥送方,救人疾苦,刻印各種善書經典,廣佈流傳,代天行化,設立講堂,常日宣講聖諭、善書、勸醒迷人,功果兩全。丹經奇遇,焚化字紙,見有清靜經一卷,乃系太上老君所著,有圖有解,言言金科,句句玉律,經中所喻無極,太極之源來。先天,後天之變化。明善復初之關竅。安爐立鼎之定位。煉已築基之法則。採藥得藥之活機。去濁留清之奧妙藥苗老嫩之審實。水火升降之法輪。乾坤坎離之交姤。返本還原之抽添。武煉文烹之止足。陽火陰符之進退。溫養沐浴之定靜。面壁脫胎之超證。積功累德之栽培。一一備載,節節詳明,真乃人天之共寶,仙佛之雲梯也。爾時,道人將經閱畢,大聲稱讚,善哉!善哉!古今罕見之妙解也。昔前雖見斯經,未見圖注,其經傳世久矣!惜乎未得廣佈,焉能人人同覩,家家共聞,必有掛一漏萬者也。復初道人,大發普公之婆心,願造渡人之慈航,募化功德,重刻經版,廣佈流傳,遍溢四海,惟願人人明德,個個修身,挽轉人心,以迴天意,妖氛消滅,世得清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五穀豐登,三曹安寧,同享清平之福,共樂堯天之慶,以酬天神育化之德,更報皇王水土之恩,以滿太上度世之願,同超父母養育之恩,普結天下賢良之緣。同看太上清靜之經,共得先天一貫之道,均享天爵、人爵之風,豈不美哉!豈不善哉!不負道人募化之功,是為古今之厚望者也。是餘不揣鄙陋,援筆樂而為敘。

時在 大清同治十一年歲次壬申乾月望日樂山子謹敘

無極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無極品第一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注:老君曰。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鬱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千變萬化,難以盡推。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莫測。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

大道無形者,大為無外,道為至善,無是無極,形是蹤跡。夫大道,本鴻濛未判之元氣,有何形質之見焉?

生育天地者,生為生化,育為含養,天為陽氣,地為陰氣。而天地何由大道之生也,每逢戌亥二會為混沌。混沌者,無極也,以待子會之半,靜極一動而生陽。陽氣上浮為天,在人為玄關。以待醜會之半,動極一靜而生陰。陰氣下凝以為地,在人為丹田。故曰: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也。

大道無情者,夫道本屬先天,無聲無臭;情本屬後天,有作有為。無情是無為之道也。

運行日月者,運是旋轉,行為周流,日為金烏,月為玉兔。日屬離卦,則有寒暑之來往。月屬坎卦,則有消長之盈虧。在人為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大道無名者,名是名目。先天大道,無形無象,有何名字,強名曰道。

長養萬物者,長為長生,養為養育,萬物是胎卵溼化昆蟲草木之類,皆得先天之氣而生者也。世人若肯回頭向道,訪求至人指示身中之天地,身中之日月,修無形、無情、無名之道,煉神寶、氣寶、精寶之丹,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宮,證天仙、金仙、神仙之果,逍遙物外,浩劫長存,這等好處,何樂而不為也?

木公老祖詩曰:

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經一部是真傳。

求師指破生死竅,得訣勤修龍虎丹。

個個同登清靜道,人人共上彩雲蓮。

無極宮內受封后,快樂逍遙自在仙。

文昌帝君詩曰:

一部尊經度世船,五湖四海任盤旋。

若不點破經中理,枉費工夫拜几筵。

個裡玄機惟一撥,壺中春色數千年。

天尊口訣斯經露,按法修行赴九天。

皇極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皇極品第二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注: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太上自嘆。大道本無形象所定,更無名色所擬,由強勉取名曰道。夫道雖曰強勉,以字義而推之,實不強也。何矣?倉頡夫子造“道”字,深隱玄蘊。夫“道”字,先寫兩點,左點為太陽,右點為太陰,似太極陰陽相抱。在天為日月,在地為烏兔,在人為兩目,在修煉為迴光返照也。次寫一字,乃是無極一圈。此圈在先天屬乾,易曰:乾圓也。鴻濛一破,其天開也。圈折為一,易曰:乾一也。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儒曰:惟精惟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寫自字於下者,言這一字圓圈,日月團團,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頭也。修道是頭一宗好事。次寫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法輪自轉。此名道字之義也。

夫道者,乃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有清天氣也,有濁地氣也。有動陽氣也,有靜陰氣也。天清純陽也,地濁純陰也。天動乾圓也,地靜坤方也。清濁動靜,在天顯象為日月,在地顯象於春秋,在人顯象於聖凡。日為陽,常圓常滿;月為陰,有晦有虧。春為陽,而萬物發生;秋為陰,而萬物頹敗。聖為陽,脫殼以昇仙;凡為陰,壽終以為鬼。此謂清濁動靜之理,大概而言之也。不知世間乾男坤女,可知身中清濁動靜否?若是不知,及早積德,感動天心,明師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聖日聖月之照臨。將濁陰之氣而下降,提清陽之氣以上升。寂然不動,謂之靜;感而遂通,謂之動。常以有欲以觀其竅,動也;常以無慾以觀其竅中之妙,靜也。採

(發藥音)者,動也;得

(發藥音)者,靜也。九節玄功,節節有動靜清濁,須待口傳心授,方可瞭然於心,成仙有何難哉?!

呂祖詩曰:

清靜妙經亙古無,水精注後理方舒。

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護寶珠。

關帝詩曰:

一卷無為清靜經,旁門外道不相親。

改邪歸正循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

觀音詩曰:

陰陽動靜在人天,皇極中空鍊汞鉛。

識得濁清升降法,明燈不昧照三千。

太極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太極品第三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注:男清女濁者。男稟乾道以成體,故曰清也。女稟坤道以成形,故曰濁也。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離中虛也。女屬太陰,而陰中有陽,坎中滿也。故男子十六清陽足,女子十四濁陰降。清陽者,壬水也;濁陰者,癸水也。壬為白虎,癸為赤龍,故仙家有降龍伏虎之手段,返本還原之天機,故能長生而不死也。

男動女靜者。男稟天之氣以生,女稟地之氣而成,故曰:天動地靜也。此男女之論者,非實屬男女也,陰陽而已矣。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者。降為生,流為成,本為始,末為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為萬物之本;人又為天地之末,天地又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無本,亦不可以無末。本者體也,末者用也,則兩不相離。天地以太空為本,而生人畜萬物;人畜以至善為本,而生周身百體。天不失其本,則天且長且久;人不失其本,則人為佛為仙,亦可以與天地同壽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於死也?豈不聞《呂氏春秋》曰:人能一竅通,則不死,其壽在神。聖經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經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嘻嘻!這玄關一竅,異名多端。儒曰:靈臺、至善、無極、無思無慮之天、己所獨知之地。釋曰:靈山、虛空、皇極、南無涅槃之天、阿彌陀佛之地。道曰:靈關、金庭、太極、三清紫府之天、萬殊一本之地。三教名雖異,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竅而成聖,在釋得此竅而成佛,在道得此竅而成仙也。只是此竅,上蒼所秘,而三教聖人,不敢明洩於書,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譴。必要訪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竅,次第工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若是以泥丸、滷門、印堂、頑心、肚臍、心下、臍上、下丹田、兩腎中間一穴、尾閭、夾脊、玉枕為玄關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士道古佛詩曰:

女女男男濁濁清,還以本末覓真情。

有為曰動無為靜,得本延年失本傾。

急早回頭修至善,趁時氣在學長生。

任君積下千金產,一旦無常空手行。

火公老人詩曰:

太極陰陽玄妙多,長生大道少人摩。

世間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養太和。

三才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三才品第四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注:清者,輕清也;濁者,重濁也。源者,源頭也;靜者,無為也;動者,有為也;基者,根本也。

何為清者濁之源?夫天,本是清氣上浮,這清氣還從地中發生。地本陰濁之體,由陰極而生陽,濁定而生清也。男本清靜之體,女為汙濁之身。雖清靜之體,其源出於汙濁之身也。丹道以神為清陽之體,而神之源頭,由交感之濁精化成陽精,由陽精而生氣,由氣而生神也。故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豈不是清者濁之源也?

動者靜之基,何謂也?地本靜也,其源還從天氣所結。女本靜也,其源還從父親所降。丹道以無為為靜,有為為動,其源還從有為立基。故曰:動者靜之基也。

奉勸世人,急早回頭向道,將自身中濁氣拔盡,清氣上浮,凝結成丹,長生不死,積功累德,丹書來詔,脫殼飛昇,逍遙物外,將生身父母同超天堂,共享極樂,不亦欣乎?可嘆,世有一等愚迷、貪痴之人,不知性理,他說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正所謂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自暴自棄,甘墮苦海,全不思想,人稟陰陽五行而生,為萬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載天地之大道。夫天地之道,顯象於日月;而日月之道,顯象於陰陽;而陰陽之道,亦顯象於消長也。消陽長陰,凡夫之道,待至陽盡陰純而成鬼。消陰長陽,異人之道,待至陰盡陽純而成仙。況人半陰半陽,半仙半鬼也,若將半邊陰氣煉退,則成純陽,純陽者仙也,何難之有?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顏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為仙佛,只在有志無志之分耳。有志者,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為朋,子為伴,人身雖在紅塵,而心出乎紅塵,何等便宜之事也。

呂祖詩曰:

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陽隱在月明中

時人悟得陰陽理,方奪天機造化功。

韓祖詩曰:

虛心實腹求鉛光,月裡分明見太陽。

湛破濁清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

急性子詩曰:

男清女濁有先天,不曉根基亦枉然。

女斬赤龍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道心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道心品第五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注:人者,善男信女也;能者,至強無息也;常者,二六時中也;清者,萬緣頓息也;靜者,一念不生也。修道之人,以清靜為妙。非禮勿視,則眼清靜矣;非禮勿聽,則耳清靜矣;非禮勿言,則口清靜矣;非禮勿動,則心清靜矣。

天地悉皆歸者,得明師指點身中之天地。天氣歸地,汞投鉛也;地氣歸天,鉛投汞也。神居北海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天氣悉歸之,而身外之天氣以隨之;神居南山以清靜之功,則身中地氣悉歸之,而身外之地氣以隨之。所言身中之天者,道心而已矣;身中之地者,北海而已矣。道心先天屬乾,乾為天,故以道心為天也;北海先天屬坤,坤為地,故以北海為地也。此身中之天地,而感身外之天地,身外之天地以應身內之天地。而身內之天地有主宰,則身外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內也。若無主宰,則身內之天地之氣悉歸於外也,不能成道,反與大道有損。

書經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正是教人去人心,守道心,無奈世人不得明師指點,總在書上找尋大道,豈不思這大道,至尊至貴?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似此數語推之,何等貴重,豈將大道洩露於紙墨乎?又豈將大道不分貴賤、君子小人俱可得乎?定無此理也。三教聖人之經典,所言治國、齊家、人事之常道者,品節詳明。所言修身次第工夫,概是隱而不露。所露者,不過是以肉團頑心為虛靈不昧,或以心下三寸六分為黃庭,以兩腎中間一穴為父母未生前,以冥心空坐為道心,又為返本還原,一概虛假,世人信以為真,深可嘆也。

正陽帝君詩曰:

可嘆蒼生錯認心,常將血肉當黃庭。

三途墮落無春夏,九界升遷少信音。

便向仙街了罪籍,遂從道路脫寒陰。

吉凶兩岸無差錯,善士高升惡士沉。

重陽帝君詩曰:

道心惟微人心危,幾個清清幾個知。

至善中間為洞府,玄關裡面是瑤池。

猿猴緊鎖休遷走,意馬牢拴莫叫馳。

允執厥中涵養足,金光一道透須彌。 

道心才為真父母,精神力量庇佳兒。

人心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人心品第六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注:夫人神好清者。一陰一陽乃為人,人得一為大,大得一為天,超出天外,方為夫字。人者,得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相結,以為人也。神者,稟父母之性為元神,受天地之性為識神。而元神無識無知,能主造化;識神最顯最靈,能應變無停。此神是人之主人翁,而其神之原,出於無極,道家呼為鐵漢,釋氏喚作金剛,儒家叫做魂靈,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在身為魂,出身為鬼,修繕為仙為佛,作惡變禽變獸。夫元神,隨身之有無,從受胎以得其生,凝於無極之中央,主宰生身之造化,十月胎足,瓜熟蒂落,地覆天翻,一個筋斗下地,

地一聲,而元神從無極奔下肉團頑心,而這識神趁此吸氣,隨吸而進,以為授胎,與元神合而為一,同居於心。從此以心為主,而元神失位,識神當權,七情六慾,晝夜耗散。而元神耗散以盡,地水火風,四大分馳,其身嗚呼哀哉。以識神為自己之真性以捨身而出,縱壽高百歲,不免大夢一場,必有鬼卒押至地獄,將平生之善惡,照簿賞罰。善者,或轉生來世,以受福報,或為鬼神,享受香菸。惡者,或轉世以受惡報,或失人身以變四生,而萬劫難復也。

好者愛也,清者靜也。此言元神本好清靜,無奈人心之識神而好動作,時常以擾之,不能清靜。因不能清靜,朝傷暮損,漸磨漸虧,元神一衰,而百病相攻,無常至矣。奉勸世人,要曉人身難得,中華難生,佛法難遇,大道難逢。今得人身,幸生中華,切莫糊糊混混,以過一世,要把性命二字為重,識神、元神當分,真身、假身當曉,人心、道心當明。切不可以人心當道心,以識神當元神,以假身當真身。

佛經雲心字詩:

三點如心布,橫鉤似月斜。

披毛從此出,作佛也由他。

呂祖曰:

人生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黃老詩曰:

一貫道心孔氏書,於今清靜啟靈圖。

真經真法皆言道,天理天年也在儒。

漢武枉尋千歲

,秦王空想萬年謨。

此經在手春秋永,別有乾坤鎮玉壺。

太白星詩曰:

群經惟此有奇思,翻案偏然有妙詞。

那管春秋而過去,只將旦暮以窺之。

全憑清靜為靈藥,豈有人心種紫芝。

六賊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六賊品第七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注:人心者,常人之心也。好靜者,不愛妄動也。欲者,七情六慾也。牽之者,牽引外馳也。夫人心本不好靜,因有元神在內,有時元神主事,故心有時好靜也。人心本不好動,因有識神在內,有時識神主事,故心亦有時好動也。人身因有六根,則有六識;因有六識,則有六塵;因有六塵,則有六賊;因有六賊,則耗六神;因耗六神,則墜六道也。六賊者,眼、耳、鼻、舌、身、心是也。眼貪美色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卵生地獄,變為飛禽鵲鳥羽毛之類。身披五色翎毛,何等好看!耳聽邪話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胎生地獄,變為騾駝象馬走獸之類。項帶鈴鐺,何等好聽!鼻貪肉香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溼生地獄,變為魚鱉蝦蟹水族之類,常在臭沉,何等好聞!舌貪五葷三厭而不絕,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化生地獄,變為蚊蟲蛆蠓蟣蝨之類,還是以口傷人傷物,何等有味!心貪財而無厭,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駝腳之類,一生與人馱物,而貨財金銀常不離身,何等富足!身貪淫而無厭,久以後,這點靈性墮在煙花雞鴨之類,一日交感無度,何等悅意!此言六慾牽心之報也。還有七情之傷,而不可不知也。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也。喜多傷心,怒多傷肝,哀多傷肺,懼多傷膽,愛多傷神,惡多傷情,欲多傷脾,此為七情牽心之傷也。又有外十損,而亦不可不知也。久行損筋,久立損骨,久坐損血,久睡損脈,久聽損精,久看損神,久言損氣,食飽損心,久思損脾,久淫損命,此為十損也。大凡世人無一不受此六賊、七情、十損之害也。奉勸天下善男信女,將六賊七情十損一筆勾銷,返心向道,切莫上此賊船,恐墮沉淪,悔之晚矣。

無心道人詩曰:

眼不觀色鼻不香,正意誠心守性王。

三境虛空無一物,不生不滅壽延長。

清靜子詩曰:

妄念才生神急遷,神遷六賊亂心田。

心田既亂身無主,六道輪迴在目前。

尹真人詩曰:

靈光終日照河沙,凡聖原來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三尸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三尸品第八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注:常者,平常也,能者,志能也,遣者,逐遣也,欲者,私慾也。言二六時中,將靈臺之上打掃潔淨,勿使萬物所搖,外相不入,內相不出,而道心自然清靜矣。

澄其心者,將渾水以澄清也。而心有雜念,如水之有泥漿也。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五祖出偈,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乃明鏡臺。時時勤打掃,休得惹塵埃。六祖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怎得惹塵埃。正此之謂也。而神自清者,心無念頭擾撓,而元神自然清明。元神清明,而眼耳鼻舌心身六慾則無妄動矣。

三毒者,三尸也。人身有三尸神,名三毒。上屍名彭琚,管人上焦善惡;中屍名彭

,管人中焦善惡;下屍名彭

,管人下焦善惡。上屍住玉枕關,中屍住夾脊關,下屍住尾閭關,每逢庚申甲子,詣奏善惡。又有九蠱作害不淺,阻塞三關九竅,使其真陽不能上升。而九蠱俱有名字,一曰伏蠱,住玉枕竅;二曰龍蠱,住天柱竅;三曰白蠱,住陶道竅;四曰肉蠱,住神道竅;五曰赤蠱,住夾脊竅;六曰隔蠱,住玄樞竅;七曰肺蠱,住命門竅;八曰胃蠱,住龍虎竅;九曰蜣蠱,住尾閭竅。三尸住三關,九蠱住九竅,變化多端,隱顯莫測,化美色,夢遺陽精,化幻境,睡生煩惱,使其大道難成矣。故丹經雲:三尸九蠱在人身,阻塞黃河毒氣深。行者打開三洞府,九蠱消滅壽長生。正此之謂也。不知修道之士可知斬三尸殺九蠱之法否?倘若不知,急訪明師,低心求指大道,請動孫悟空,在東海龍宮求來金箍棒,打三關;借來豬八戒之釘耙,扒開九竅,而三尸亡形,九蠱滅跡,關竅通徹,法輪常轉,性根長存,命根永固,七情頓息,六慾不生,三毒消滅矣。

清虛真人詩曰:

茅庵靜坐勝高樓,斬去三尸上十洲。

堪嘆玉容金馬客,文章錦繡葬荒丘。

無垢子詩曰:

七情六慾似風塵,一夜滂沱洗垢新。

待等地雷初發動,屍號鬼哭好驚人。

達摩祖師詩曰:

一陽氣發用功夫,九蠱三尸趁此除。

到陣擒拿須仔細,恐防墮落洞庭湖。

氣質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氣質品第九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注:所以不能者,是不能掃三心飛四相也。

為心未澄者,是人心未死也。

欲未遣者,是七情六慾常未去也。

蓋人生天地之間,不能成仙成佛成聖成賢者,何也?皆因不能去喜、去怒、去哀、去樂者明矣。若果能去喜情化為元性,去怒情化為元情,去哀情化為元神,去樂情化為元精,去欲情化為元氣。五欲化為五元,有何仙不可成,而何佛不可證也?儒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釋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道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如照三教聖經行持,又有何私不可去,而何欲不可遣也?夫三教聖人,總是教人去其私慾者,何也?然而私慾乃屬陰也。三教聖人總是教人煉其純陽者,何也?然而純陽乃屬仙也。順其陰者,鬼也,順其陽者,仙也。丹經雲:朝進陽火,暮退陰符。不知世之善男信女,可知進陽退陰之功否?倘若不知,速將世間假事一筆勾銷,積德感天,明師相遇,指示性與天道,進陽退陰之理,口傳心授,不勞而得焉。

噫!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豈易聞乎哉?吾將天道指大概而言之。每逢朔日,天上日月並行,至初三巳時,進一陽,名地雷復;至初五日亥時進二陽,名地澤臨;至初八日巳時,進三陽,名地天泰;為鉛八兩。至初十日亥時,進四陽,名雷天大壯;至十三日巳時,進五陽,名澤天夬;至十五日亥時,進六陽,名乾為天。易曰:君子終日乾乾。純陽之體也。若不用火鍛鍊,過此又必生陰矣。至十八日巳時,進一陰,名天風垢;至二十日亥時,進二陰,名天山遁;至二十三日巳時,進三陰,名天地否,為汞半斤。至二十五日亥時,進四陰,名風地觀;至二十八日巳時,進五陰,名天地剝;至三十日亥時,進六陰,名坤為地。六爻純陰也,而天上則無月。無月者,則無命矣。

道光祖詩曰:

悟道修行是進陽,河圖之數大文章。

雙為私慾單為道,退乃符消進乃長。

但得真傳無極理,自然丹熟遍身香。

一朝脫卻胎周襖,跳出樊籠禮玉皇。

鍾離祖詩曰:

煉性先須煉老彭,一輪娥月西南橫。

陰符進退丹益熟,陽火盈虧月漸明。

抽坎填離返本位,擒烏捉兔復初成。

從今不上閻王套,我做神仙赴玉京。

虛無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虛無品第十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注:能遣之者,是將一切雜念遣逐他方也。

內觀其心者,是瞑目內視也。

心無其心者,念頭從心而發,連心都沒得了,看他從何生也?

外觀其形者,是瞑目外視也。

形無其形者,心生形,連形都沒得了,看他心從何生也?

遠觀其物者,是瞑目遠視,天地、日月、星辰、山河、林屋都沒有了,看他身又生於何處也?

三者既無,是言心、身、物都似乎沒有了。

惟見於空者,是言天、地、人三才萬物,未有一物。混混沌沌,只有虛空,常未了卻,故曰:惟見於空。以外而言,乃是虛空,以內而言,乃是真空。真空者,自身之玄關也。經雲:三界內外為道尊。老祖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又云: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金剛經雲:不可以身相見如來。臨濟禪師雲:真佛無形,真性無體,真法無相。古仙雲:莫執此身雲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以忘形守道為妙。可嘆世間,有等愚人,不但不能忘其形,而且將此假身認為真身,飽酒肉以肥此身,戀美衣以飾此身,愛美色以伴此身。至於修煉,無非八段錦、六字氣、小周天,一切都在色身上搬弄;或者服三皇藥草、五金八石,以為外丹;或者行三峰採戰之功,將年幼女子,以為爐鼎,把女子之精氣奪來,名為採陰補陽;或者吸精氣以為補腦;或者服紅鉛名為先天梅子;或者服白乳以為菩提之酒;或者枯坐以為參禪;或者守心以為煉性。種種旁門,三千六百,難以盡舉,都在色身上作事,地獄裡找路,不但不能成仙,一旦陽氣將盡,四大分馳,一點靈性,永墮沉淪,而肉身何在之有也?嗚呼!真可嘆哉!

金蟬子詩曰:

虛無一氣成仙方,空覺色身覓性王。

功滿三千丹詔下,超凡成聖步仙鄉。

紫清真人詩曰:

此法真中妙更真,無頭無尾又無形。

杳瞑恍惚能相見,便是超凡出世人。

翠虛子詩曰:

無心無物亦無身,得會生前舊主人。

但是此中留一物,靈臺聚下紅砂塵。

虛空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虛空品第十一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注:觀空亦空,空無所空者。此是承上文而言,三心已掃,四相已飛,外不知其物,內不知其心,只有真空存焉,到如是之際,連真空都沒有了。

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是言無真空,無太空,無慾界,無色界,無想界,無思界,粉碎虛空。

湛然常寂,寂無所寂者。言其大定,無人無我,混混沌沌,一派先天矣,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者。言慾念不生,則入真靜,三花自然聚頂,五氣自然朝元。

神空於下焦,則精中現鉛花;神空於中焦,則氣中現銀花;神空於上焦,則神中現金花;故三花聚於頂矣。

空於喜則魂定,魂定而東方青帝之氣朝元;空於怒則魄定,魄定而西方白帝之氣朝元;空於哀則神定,神定而南方赤帝之氣朝元;空於樂則精定,精定而北方黑帝之氣朝元;空於欲則意定,意定而中央黃帝之氣朝元;故曰五氣朝元。

儒曰:人慾盡淨,天理流行。釋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道曰:虛其心,實其腹。皆是言觀空之道,雖曰觀空之道,亦不是頑空枯坐,不過去其雜念而已。倘若未得明師指示,何處安爐,何處立鼎,何謂煉己,何謂築基,何謂採

(發藥音),何謂得

(發藥音),何謂老嫩,何謂河車,何謂火候,何謂乾坤交垢,何謂坎離抽添,何謂金木交併,何謂鉛汞相投,何謂陽火陰符,何謂清靜沐浴,何謂灌滿乾坤,何謂脫胎神化,次第功夫,任你觀空靜坐,縱有三花聚於何鼎?任有五氣朝於何元?只落得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一朝壽滿,清靈善化之鬼,來去明白,名叫鬼仙。或頂眾神而受香菸,或轉來世以為官宦,倘若迷性,依然墮落,前工枉費,深可痛哉!好道者,慎之謹之。

觀空子詩曰:

富貴榮華似水漚,塵勞識破上慈舟。

觀空得寶爐中煉,穩跨青鸞謁帝洲。

懼留孫詩曰:

空形空象空仙方,空寂空心空性王。

空裡不空空色相,真空觀妙大文章。

玉鼎真人詩曰:

無為大道是觀空,不是枯禪修鬼童。

若得明師親說破,無形無象結玲瓏。

真常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真常品第十二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注:真常應物者。無念紛擾謂之真,五德五元謂之常,感而遂通謂之應,

(發藥音)苗發生謂之物也。

真常得性者。此感彼應謂之得,真靈不散謂之性也。

常應常靜者。此常乃平常之常,又非真常之比也。平常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矣。

常清靜矣,是言寂然不動也。

修道之士,每日上丹,掃心飛相,去妄存誠,陽極生陰,寂然不動,萬緣頓息,陰極生陽,感而遂通,萬脈朝宗,而先天五德發現,名曰真常。真常者,良知也。先天五元發現,名曰應物。應物者,良能也。良知良能,乃名真性。人心死盡,道心全活,乃名真常得性,先天一氣,名為物知覺,收斂名為應。人心常死,則道心全活。道心全活則妄念不生;妄念不生,則常復先天;常復先天,則

(發藥音)苗常生;

(發藥音)苗常生,則真性常覺;真性常覺,則真常常應;真常常應,則河車常轉;河車常轉,則海水常朝;海水常朝,則火候常煉;火候常煉,則金丹常結;金丹常結,則沐浴常靜;沐浴常靜,則法身已成;法身已成,瞭然無事。故曰: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可嘆世人,在儒者,希聖學賢,一見四書五經,每言去欲為先,就以一味去欲而了大事,再不窮究存心養性,心是何存?性是何養?在釋者,參禪學佛,一見法華、金剛,每言去唸為先,就以一味去唸而了大事,再不窮究明心見性,心是何明?性是何見?在道者,修真學仙,一見清靜、道德,每言觀空為先,就以一味觀空而了大事,再不窮究修心煉性,心是何修?性是何煉?豈以一味頑空枯坐,道可成哉?豈不知大道即天道,天道生長萬物,全賴日月星辰風雲雷雨,易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推遷,一寒一暑,是也。豈以一味空空無為,而萬物自然成乎?

文昌帝君詩曰:

乾坤日月皆無心,赤氣揚輝處處靈。

唯有玄根同太極,自然煥發合天經。

流行萬古兼千古,合撰清寧永太寧。

清靜洞陽敷妙德,真經運動不留停。

孚佑帝君詩曰:

真常之氣大而剛,充塞乾坤顯一陽。

自此生平千萬世,恆安熙皋樂無疆。

清氣靈圖皆煥發,瓊書寶典善鋪張。

天地有根因有此,玄玄妙妙見真常。

真道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真道品第十三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注:如此清靜,漸入真道者。此承上章而言,如此清靜無為,可返先天。既返先天,漸次以入真道。真道者,非三千六百旁門,九十六種外道之比也。

此為先天大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道也。道也者,大矣哉!果何物也?曰:無極而已矣。夫無極真道,自古口口相傳,不敢筆之於書,恐匪人得之,必遭天譴。雖然書中藏道,必是喻言,隱母而言子,隱根而言枝,概是借物闡道,張冠李戴是也。餘亦不敢明洩,將此真道,微露大概,以作訪道之憑證,不至誤墮旁門也。

真道者,乃生身之初是也。得父之精,母之血,二物交合,精為鉛,血為汞。鉛投汞,名乾道而成男;汞投鉛,名坤道而成女。半月生陽,半月生陰,由此而五臟,由此而六腑,由此周天三百六十五骨節,由此八萬四千毫毛孔竅。先天卦氣以足,瓜熟蒂落,一個筋斗下地,

啼一聲,先天無極竅破,而元神元氣元精從無極而出,分為三家。乾失中陽以落坤,坤變坎;坤失中陰以投乾,乾變離。先天乾坤定位而變成後天,坎離火水未濟也。從此後天用事,凡夫之途也。

若有仙緣,訪求返本還原之真道。這真道,先點無極一竅。此竅儒曰:至善,釋曰:南無,道曰:玄關,異名頗多,前篇先已剖明。要用六神會合之功,守定此竅,久守竅開,元神歸位。複用九節玄功,名為金丹九轉,抽爻換象,扯坎填離,奪天地之正氣,吸日月之精華,用文武之火候,修八寶之金丹,日就月將,聖胎漸成。和光混俗,積功累德,三千功滿,八百果圓,丹書下詔,脫殼飛昇,逍遙物外。天地有壞他無壞,浩劫長存,故曰金剛不壞之體也。不枉出世一場。雖然如此好處,必要真師口傳心授,務要立生死不退之心,方可穩當矣。

元始天尊詩曰:

清靜妙經本自然,得明真道悟先天。

金丹一服身通聖,隨作逍遙閬苑仙。

靈寶天尊詩曰:

清靜真言卻不多,內中玄妙少人摩。

此身有盞長生酒,請問凡夫喝過麼?

降生天尊詩曰:

清靜後逢正子時,一輪明月現江湄。

此中真道於斯覓,借問諸君知不知?

妙有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妙有品第十四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注:雖,是雖然;名,是名目;得,為得傳;道,為大道;實者真也;無者虛也。

雖名得道者,乃是承上文而言漸入真道也。得受明師真傳、正授,何者是玄關一竅?何者是六神會合?何者是築基煉己?何者是採

(發藥音)煉丹?何者是

(發藥音)苗老嫩?何者是去濁留清?何者是汞去投鉛?何者是鉛來投汞?何者是嬰兒奼女?何者是金公黃婆?何者是金木交併?何者是水火既濟?何者是法輪常轉?何者是陽火陰符?何者是文烹武煉?何者是清靜沐浴?何者是灌滿乾坤?何者是溫養脫胎?何者是七還九轉?何者是移爐換鼎?何者是龍吟虎嘯?何者是面壁調神?一一領受,方名得道也。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者,何也?夫道所言關竅

(發藥音)物,一切種種,無窮無盡,美名奇寶,一概都是人身自有,並非身外得來,故曰實無所得也。果真是為得者,必是受道之後,苦修苦煉,立定長遠之計,鐵石之心,千難不改,萬難不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志,方可不致半途而廢,定要將身外假名利恩愛、酒色財氣,一刀斬斷,速修身中真名利恩愛酒色財氣,方為得道。而身外人人皆曉,身內知者鮮矣。聽吾將身內說來:身拜金闕,享受天爵,乃為真名;金丹成就,無價貴寶,乃為真利;超度父母,時常親敬,乃為真恩;坎離相交,金木交併,乃為真愛;玉液瓊漿,菩提香膠,乃為真酒;嬰兒奼女,常會黃房,乃為真色;七寶瑤池,八寶金丹,乃為真財。氤氳太和,浩然迴風,乃為真氣。這便是身中之八寶也。捨得外而成得內,捨得假而成得真,外培功,內修果,動度人而靜度己,以待日就月將,外功浩大,內果圓明,脫殼飛昇,萬劫長存,方為得道、成道、了道,大丈夫之能事畢矣。

道心子詩曰:

奉勸世人希聖賢,榮華富貴亦徒然。

身中自有長生酒,體內不無養命錢。

色即是空空即色,仙為祖性性為仙。

乾坤聽得吾詩勸,急早回頭上法船。

無心道人詩曰:

世人急早學仙家,不必苦貪酒色花。

去假修真真不假,掃邪悟道道非邪。

燒丹要捉山中烏,鍊汞當擒井裡蛙。

會得此玄玄妙理,凡夫管許步雲霞。

聖道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聖道品第十五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注:為化眾生者,為者,專意也;化者,普度也;眾者,一概也;生者,男女也,勸化九六眾生而回西也。

名為得道者,名者,聲揚也;為者,助成也;得者,受持也;道者,工夫也。勸化眾生修道,功德浩大,自外而得之,故曰:得道也。

能悟之者,能是能為,悟是窮究。得了大道,總要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勤參苦採,內外加功。

可傳聖道者,可,是可以;傳,是度人;聖,是高真;道,是天機也。功圓果滿,領受天命,方可傳道。三期普度,道須人傳也。呂祖曰:人要人度超凡世,龍要龍交出汙泥。未領天命,不能傳道。儒雲: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何謂聖道?生身之本也。世人可知生身之本乎?父母交後,懷胎一月,三百六十個時辰,無極以成,其餘半月生陽,半月生陰。又半月無極一動,而生皇極之陽;又半月無極一靜,而生皇極之陰;懷胎二月也。又半月皇極一動而生太極之陽,又半月皇極一靜而生太極之陰;懷胎三月也。又半月太極一動而生老陽,又半月太極一靜而生老陰,懷胎四月也。又半月老陽一動而生太陽,又半月老陰一靜而生太陰,懷胎五月也。又半月老陽一靜而生少陰,又半月老陰一動而生少陽,懷胎六月也。又半月太陽一動而生乾,又半月太陰一靜而生坤,懷胎七月也。又半月太陽一靜而生兌,又半月太陰一動而生艮,懷胎八月也。又半月少陰一動而生離,又半月少陽一靜而生坎,懷胎九月也。又半月少陰一靜而生震,又半月少陽一動而生巽,懷胎十月也。由無極而皇極,由皇極而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萬物、周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毛孔竅,由無極聖道而生之者也。

鬥母元君詩曰:

識得生身性自歸,無不為兮無不為。

萬殊一本退藏密,生聖生凡在此推。

觀音古佛詩曰:

可傳聖道領慈航,普度群迷煉性光。

能悟先天清靜道,金仙不老壽延長。

玄女娘娘詩曰:

聖道不傳湧沸濤,渡男渡女渡塵勞。

五行四相全修就,頭戴金冠赴九霄。

消長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消長品第十六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注:太者大也,上者尊也,老者古也,曰者說也。上士者,文學大德也;下士者,淺學執著也;無爭者,涵榮深厚也;好爭者,愩高好勝也。

老君說:上士之心即聖人之心,包天裹地,渾然天理,賢愚盡包,和光混俗,自謙自卑,銼銳埋鋒,不露圭角,外圓內方,作事循乎天理,出言順乎人心,何爭之有?

下士好爭者,下士亦是好學之士,無奈根基淺薄,學不到聖人之位,多有愩高執著,偏僻好勝,自是自彰,論是論非,故曰:好爭也。

上士如進陽,君子道長也。下士如進陰,小人道長也。陰陽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人之初生時,身軟如綿,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變一爻,初生屬坤,至二歲零八月,進一陽,變坤為復;至五歲零四月,進二陽,變復為臨;至八歲,進三陽,變臨為泰;至十歲零八月,進四陽,變泰為壯;至十三歲零四月,進五陽,變壯為夬;至十六歲,進六陽,變夬為乾。六爻純陽上士之位也,此時修煉,立登聖域。以下九十六個月變一爻,此時不修,漸而成下士矣。至二十四歲進一陰,變乾為垢,此時修煉,不復遠矣;如若不修,至三十二歲進二陰,變垢為遁,此時修煉,容易成功;如若不修,至四十歲,進三陰,變遁為否,此時修煉,還可進功;如若不修,至四十八歲,進四陰,變否為觀,趁此能修,久而可成;倘若再不修,至五十六歲,進五陰,變觀為剝,趁此快修,困學可成。再若不修,至六十四歲,進六陰,變剝為坤,純陰無陽,卦氣已足,趁此餘陽未盡,若肯修煉,還可陰中返陽,死裡逃生;倘若再不修,待至餘陽已盡,無常至矣,一口氣不來,嗚呼哀哉,豈不是大夢一場?奉勸世人,無論年老年少,總宜急早回頭為妙耳,切莫死後方悔,欲修可能得乎?

忍辱仙詩曰:

上士無爭是聖功,分明三教其根宗。

太和無礙太和妙,色相莫沾色相空。

一月光橫四海外,千江瑞映三才中。

陽滿為仙陰滿鬼,世人不識此圓融。

渾厚子詩曰:

清靜妙經處處融,無爭上士如虛空。

但能體用相輝映,乃信乾坤闢混濛。

萬象虛明含滿月,一真顯露協蒼穹。

下爭上讓陰陽理,聖聖賢賢不一同。

道德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道德品第十七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

注:上德不德者,非是上德之士反不重道德也。而上德為先天,五德俱全。在儒以遵崇仁、義、禮、智、信為德,以忠恕為行;在釋以戒除殺、盜、淫、妄、酒為德,以慈悲為行;在道以修煉金、木、水、火、土為德,以感應為行。德行全備,未染後天,以為上德。後天返先天,亦是上德。本來自有,不待外求,故曰:上德不德也。

下德執德者,非是下德之士反重其德也。而下德已染後天,五德漸失,非執德之道,難以返先天。何以為執德?知過必改,知罪必悔,戒刑殺以成仁,戒巧取以成義,戒邪淫以成禮,戒酒肉以成智,戒妄語以成信,而仁、義、禮、智、信五德由勉強而來,故曰:下德執德也。

執著之者,不名道德,何謂也?執為執拗,著為著相。不信陰功,不明道德。見人戒刑殺以放生靈,他言輕人身而重畜物;見人戒盜取以周貧困,他言總空子而填人債;見人戒邪淫以保身體,他言斷人慾而無世界;見人戒酒肉以明智德,他言那六畜而系人吃;見人戒妄語以講信實,他言只要心好,何必忍口。種種執固不通,難以盡敘,故曰:不明道德也。

豈不知孔聖人所言仁、義、禮、智、信,李老君治下金、木、水、火、土,釋迦佛戒去殺、盜、淫、妄、酒,是何言也。不戒殺則無仁而缺木,在天則歲星不安,在地則東方有災,在人則肝膽受傷矣;不戒盜則無義而缺金,在天則太白星不安,在地則西方有災,在人則肺腸受傷矣;不戒邪淫則無禮而缺火,在天則熒惑星不安,在地則南方有災,在人則心腸受傷矣;不戒酒肉則無智而缺水,在天則辰星不安,在地則北方有災,在人則腎膀胱受傷矣;不戒妄語則無信而缺土,在天則鎮星不安,在地則中央有災,在人則脾胃受傷矣。哀哉!天花真人詩曰:先天上德為純陽,若肯修行果是強。五德五元三寶足,何須執德苦勞張。彩合仙詩曰:三教原來一理同,何須分別各西東。三花三寶三皈裡,五德五行五戒中。何仙姑詩曰:道德真詮品最奇,全憑五戒立根基。愩高執著回頭想,莫等幽冥悔後遲。妄心圖

妄心品第十八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注: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天下男女名曰眾生,言眾性投生下界也。真道乃先天大道,非三千六百旁門之比也。為有妄心者。亡女為之妄。夫人之心,屬乎離卦,離為女,又為日,日為心中天子,女本后妃之象,正直無私,光照天下,生化萬物,養育群生。亡卻女,即亡卻真靈。真靈者日也。夫妄心由何而起?因酒色財氣、名利恩愛所牽引也。妄想酒以養身,豈不知酒中之害,迷亂真性,人身氣脈,與天地同其升降,周流循環,一飲酒,氣脈不順。氣脈不順,則身中之星度錯矣,星度錯則壽元折也。妄想色以親身,豈不知色中之害,刮骨攝魂,人身以精而生氣,以氣而生神,有此三寶,人方長壽。一貪色則精洩,精洩不能生氣,氣衰不能生神,三寶耗散,壽元損矣。妄想財以肥家,豈不知財中之害,朝思暮想,苦勞千般,把你一點精氣神耗散,縱有萬金之富,難買無常不叫。一口氣不來,赤手空拳,分文難帶,罪孽隨性,四牲六道,轉變無休,深可嘆也。妄爭閒氣以逞光棍,豈不知氣中之害,小事不忍,而成大事,或人命官非,牢獄枷鎖,傾家蕩產,妻埋子怨,悔之晚矣。妄想名以榮身,豈不知名中之害,習文以勞其心,習武以勞其形,碌碌一生,縱然官升極品,難買長生不死。為忠臣,為良將,死後為神;為奸黨,為逆賊,死墮沉淪矣。妄想恩愛以溫身,豈不知恩愛之害,你有銀錢衣食,妻則敬,子則孝,你若貧苦,妻必不賢,子必不孝。縱有賢孝者,必被妻恩子愛所累,一口氣斷,誰是妻,誰是子,所造之罪,自己抵擋,妻子雖親,亦難替你受其罪也。奉勸世人將此假事一筆勾銷。如若不然,妄想神仙,不求大道,不去妄想,焉能成聖佛乎?

無垢子詩曰:

去妄存誠儒聖雲,榮華富貴似浮雲。

豈知貧富生前定,何必碌碌勞骨筋。

無心道人詩曰:

真靈不散名歸中,無識無知亦是空。

只去妄心不去道,千金口訣實難逢。

洗塵子詩曰:

洗去塵心學佛仙,無思無慮甚悠然。

不貪酒色和財氣,學個長生壽萬年。

人神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人神品第十九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注:既者成也,有者實也,妄者動也,心者神也,即者定也,驚者觸也,其者此也,神者主也。此承上文而言,大凡修道之士,不可起妄念,妄心一動,驚動元神。元神藏心,心神藏目,性命圭旨雲:天之神聚於日,人之神聚於目。心為諸神之主帥,眼即眾神之先鋒。

夫人身之神,共有六十四位,以應六十四卦之數也。人在受胎之初,先結無極,從無極而生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周身百體,由一本而散為萬殊,生凡之道也。又從萬殊復歸六十四卦,又從六十四卦總歸十六官,由十六官總歸八卦,由八卦總歸四象,由四象總歸兩儀,由兩儀而歸太極、無極,由萬殊而復歸一本,生聖之道也。

不知修道之士可曉一本乎?倘若不知,積德感天明師相遇,指示一本大道,每日守定一本,不使元神遷移萬殊,有何妄心而驚神也?神不驚,則六十四位人神,混合元神,而元神得眾神之混合,其光必大,其神必旺。神旺則性靈,而神仙之道畢矣。再得九轉玄功煉成陽神,名為大羅金仙。再得外功培補,升為大羅天仙矣。

夫一本九轉,須待師傳,而身中一十六官,略露春光可矣。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眼為監察之官,諸色視焉;口為出納之官,言語出焉;耳為採聽之官,眾音聞焉;鼻為審辨之官,香臭識焉;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肺為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脾為諫議之官,周知出焉;腎為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羶為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出焉;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此十六官,為身中統帥之神也。十六官之中,惟心一神,乃身中之主,封眼耳鼻舌為四相,其餘次之,勿論千神萬神,皆聽天君之命也。

白祖仙師詩曰:

墮落紅塵不記年,皆因妄念迷青天。

若非師指歸元始,那得凡身做上仙。

十惡斷時三業淨,六根空處五行全。

老君金口明明示,萬劫千秋永正傳。

文昌帝君詩曰:

妄念驚神散萬方,魂歸地府失真陽。

寒冰惡浪層層陷,劍樹刀山處處傷。

一念回春修道力,三田氣秀得丹香。

勸君急早歸清靜,不枉人間鬧一場。

萬物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萬物品第二十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注:既者事過也,驚者不安也,神者元神也,即者就此也,著者執固也,萬者包羅也,物者各體也。

夫人有妄心,則元神隨識神而牽引,不是想著天上萬物,便是想著地下萬物;不是想著世上萬物,就是想著人身萬物。而天上萬物,不過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八字以包其餘也;地下萬物,不過山、川、草、木、五行四生八字以包其餘也;世上萬物,不過名、利、恩、愛、酒、色、財、氣八字以包其餘也;人身萬物,不過五行八卦、地、水、火、風八字以包其餘也。天之萬物、地之萬物、人之萬物,總歸先天八卦之所生化者也。夫先天八卦,對待之理。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四正之位也。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兌東南,四隅之位也。此謂卦之相對也。乾之三爻陽,而對坤之三爻陰,名曰天地定位也。震之下一陽,中上二陰,而對巽之下一陰,中上二陽,名曰雷風相搏也。坎之內一陽外二陰,而對離之內一陰外二陽,名曰水火不相射也。艮之上一陽中下二陰,而對兌之上一陰中下二陽,名曰山澤通氣也。此謂爻之相對也。卦爻相對,乃先天,而天弗違,成聖之道也。從鴻濛分判之後,乾之中爻陽去交坤之中爻陰,變坤為坎;坤之中爻陰來交乾之中爻陽,變乾為離;坎之上爻陰,去交離之上爻陽,變離為震;離之下爻陽來交坎之下爻陰,變坎為兌;震之中上二陰去交巽之中上二陽,變巽為坤;巽之上爻陽下爻陰來交震之上爻陰下爻陽,變震為艮;艮之上爻陽下爻陰去交兌之上爻陰下爻陽,變兌為巽;兌之中下二陽來交艮之中下二陰,變艮為乾矣。故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居西北,巽居東南,艮居東北,坤居西南,先天變為後天。後天者,流行之氣,故後天而奉天時,延命之術也。所以不知先天無為之道,後天有為之術,故不能成仙者此也。

康節夫子詩曰:

萬物原來在一身,天文地理亦同親。

凡夫不究源頭理,性入幽冥骨葬塵。

程夫子詩曰:

世人找得先天初,返本還原一太虛。

妄念不生歸太極,雷鳴海底現鰲魚。

子思夫子詩曰:

不生妄念不驚神,焉能著物昧天真。

勸君急訪靈明竅,養性存心學聖人。

貪求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貪求品第二十一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注:既是既已,著為著相,萬是萬般,物為事物,即是即要,生為生心,貪是貪妄,求為苟求。

這乃承上而言也。夫人心一著萬物牽引,便隨萬物起貪心。貪心一起,必想去求,此是人慾之心,便屬後天八卦所管。人之貪慾,世上難免,唯有仙根佛種靈性不昧,以富貴如浮雲,以酒色似鋼刀,將後天返先天,此為上等之人,千萬之中而選一也。其有中下之輩,便系後天八卦所拘束,不能以後天而返先天,從洛書以返河圖者也。

夫貪心,乃北斗第一星,名號貪狼,猶如狼虎一般。修仙之士,若不去此一星,則大道難成也。何矣?後天洛書,二四六八十屬陰,既屬陰,便生貪求。地六屬癸水,為交感之精,其性愛貪求美色;地二屬丁火,為思慮之神,其性愛貪求榮貴;地八屬乙木,為氣質之性,其性愛貪求富豪;地四屬辛金,為無情,其性愛貪求酒肉;地十屬己土,為私意之神,其性愛貪求高大。此為後天五魔,以消身中之五行也。第一貪淫以傷精,則水虧也;第二貪財以傷性,則木虧也;第三貪貴以傷神,則火虧也;第四貪殺以傷情,則金虧也;第五貪勝以傷氣,則土虧也。五行一虧,其身焉可立乎?奉勸天下男女,切莫進此五魔之陣,以後天而返先天。將坎中一陽返回離卦中爻,變離為乾;將離中一陰返回坎卦中爻,變坎為坤;將震上一陰返回兌卦之爻,變兌為坎;將兌下一陽返回震卦上爻,變震為離;將乾上中二陽返回坤卦上中爻,變坤為巽;將坤中下二陰返回乾卦中下二爻,變乾為艮;將艮上陽下陰,返回巽卦上下二爻,變巽為兌;將巽上陽下陰返回艮卦上下二爻,變艮為震。抽換爻象,後天返為先天矣,五魔化為五元,洛書返為河圖,可為天下之奇人也。

紫微大帝詩曰:

太上老君妙道玄,尊經一部即真傳。

三花三寶本元氣,五賊五魔屬後天。

換象抽爻息火性,安爐立鼎鍊金丹。

不貪不妄隨時過,一日清閒一日仙。

鬥口夫子詩曰:

先天變後後先天,聖聖凡凡不一般。

富貴榮華如電灼,妻恩子愛似硝燃。

不貪自有命為主,守道何無神助緣。

一性不迷塵境滅,空中現出月輪圓。

煩惱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煩惱品第二十二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注:既生貪求者,即為業已,生是動心,貪為好勝,求是苦心也。

即是煩惱者,即為便是,是乃如此,煩為心燥,惱是嗔恨也。煩惱妄想者,煩為事繁,惱是有氣,妄為痴心,想是思慮也。

憂苦身心者,憂為愁慮,苦是勞勤,身為形體,心是君主也。

因世人不能看破名、利、恩、愛、酒、色、財、氣,所以即被六塵、六賊之所染也。貪求榮貴者,不得榮貴而生煩惱,已得榮貴,又從榮貴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名”字,誠心修道,道成之日,名揚天下,以成萬古之名也。何等貴哉!《道德經》曰: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至聖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貪求財利者,不得財利而生煩惱,已得財利,又從財利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利”字,誠心修道,而身中之精氣神三寶,乃為法財,能買性命,益壽延年,何有煩惱之生也?至聖曰:富貴於我如浮雲。《中庸》曰:素貧賤,行乎貧賤。孟子曰:貧賤不能移。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貪求美色者,不得美色而生煩惱,已得美色,必有恩愛,又從恩愛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色”字,誠心修道,自己身中現有嬰兒奼女,每日常近常親,坎離相交,金木相併,多少滋味,難以言傳,異日道成,仙女同儔,何等尊重!至聖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呂祖曰: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地教君骨髓枯。至於鬥氣,乃是不忍,從是非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氣”字,誠心修道,而養身中三花五氣、浩然剛氣、太和元氣,結成金丹,縱有煩惱,化為烏有矣。至聖曰: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至於一切不如意處,便生煩惱,我以一空字,以虛其心,焉受煩惱之災乎?

紫陽真人詩曰:

勿貪酒色勿貪錢,富貴窮通總隨緣。

色即是空空即色,煙生於火火生煙。

醍醐灌頂卻煩惱,取坎填離掃欲牽。

一念歸中塵境滅,養顆明珠似月圓。

丘祖詩曰:

不貪名利不貪花,每日終朝臥彩霞。

肚飢猿猴獻桃果,口乾龍女送蒙茶。

勝如漢口三千戶,賽過京都百萬家。

奉勸世人早醒悟,掃開煩惱煉黃芽。

生死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生死品第二十三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注:便者定要也,遭者逢臨也,濁者下賤也,辱者欺凌也。便遭濁辱者,是言人生在世,貪心不了,名利恩愛之中,便是煩惱憂愁,種種波濤,但失陷處,必受五濁之辱也。

流者沉下也,浪者事疊也,生者河圖也,死者洛書也。流浪生死者,言人在世,迷於酒色財氣,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夫生仙生人之道者,河圖而已矣。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氣,而結一顆明珠,名曰無極,得父母之精血,名曰太極。天一生壬水,在上生左眼瞳人,在下而生膀胱;地二生丁火,在上生右眼角,在下而生心;天三生甲木,在上生左眼黑珠,在下而生膽;地四生辛金,在上生右眼白珠,在下而生肺;天五生戊土,在上生左眼眼皮,在下而生胃;地六成癸水,在上生右眼瞳人,在下而生腎;天七成丙火,在上生左眼角,在下而生小腸;地八成乙木,在上生右眼黑珠,在下而生肝;天九成庚金,在上生左眼白珠,在下而生大腸;地十成己土,在上生右眼皮,在下而生脾。由此而五臟,由此而六腑,以至周身三百六十五骨節,捌萬肆仟毫毛孔竅,莫不由河圖而生之也。生凡如此,生聖亦如此也。夫人死由洛書而已矣。從先天之河圖以變後天之洛書,又從洛書中央土去克北方水,則腎虧矣;北方水去克南方火,則心虧矣;南方火去克西方金,則肺虧矣;西方金去克東方木,則肝虧矣;東方木去克中央土,則脾虧矣。五臟一虧,以至六腑百體俱皆衰矣,不死有何待哉?此死彼生,如波浪一般,故曰:流浪生死也。

常沉苦海者,言酒色財氣,為四大苦海,若不掃除,焉能不沉苦海者哉?

永失真道者,因迷昧四字,常沉苦海,連人身難保,何能言道?豈不永失真道矣!深可嘆哉!

長生大帝詩曰:

識破河圖早下功,還原返本一真宗。

但能闖出洛書網,壽比南山一樣同。

薛道光詩曰:

苦勸人修不肯修,常沉苦海為何由。

百年富貴電光灼,口氣不來萬事休。

翠虛真人詩曰:

老君清靜度人經,指出身中日月星。

生死死生由自主,佛仙仙佛在心靈。

超脫圖

太上老君《清靜經》24品圖注

超脫品第二十四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注:真者落實也,常者中庸也,之者行持也,道者無極也。真常之道者,所言先天大道,乃為真道,三千六百旁門,乃為假道。真道者,正心修身之道也;假道者,索隱行怪之道也。

悟者窮究也,自者定然也,得者領受也。悟者自得者,人能窮究性命,訪拜至人,指示修性修命之大道,返本還原之秘訣,方是悟者自得也。非是教你在紙上窮悟,可能得乎?古云: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書中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悟真篇曰:任君聰慧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皆此之謂也。

得悟道者,是善人積功累行,感動天心,明師相遇,低心求領大道,時常參悟其理,晝夜苦修其道,不可半途而廢,只待功果圓成,丹書下詔,脫殼飛昇,方為了當。這才是:訪道、求道、得道、悟道、修道、守道、成道、了道。有此八字,大丈夫之能事畢矣。

常清靜者,常為永遠,清為圓明,靜為安寧也。言道成德備功圓果滿,陽神衝舉,三官保奏,仙童接引,過九霄,上玉京,見諸佛,謁上帝,會眾祖,朝金母。照功之大小,以定品級;依果之圓缺,而封天爵。仙衣緩帶,以榮其身;玉果瓊漿,以滋其腹。三乘九品,依功而定;五仙八部,看果而贈。或居中天,或居西天,皆是極樂;或居三十六天,或居七十二地,盡為福地;或居三清,或居十地,概屬清靜。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依功定奪,毫無私屈。隨緣隨分,享受清靜之福,豈不美哉!豈不樂哉!不枉為人出世一場,這才是大丈夫,人上之人也。至此,則常清靜矣。

元始天尊贊曰:

清靜妙經是上乘,修行男女可為憑。

金科玉律相同契,九六乾坤冉冉升。

靈寶天尊贊曰:

急尋清靜悟真空,收性回西莫轉東。

採煉丹功果就,超凡脫竅謁蒼穹。

降生天尊贊曰:

清靜經圖最為先,度人寶筏一慈船。

經文點破生死竅,註解掀開井中天。

蓋天古佛贊曰:

清靜寶經至妙玄,多蒙天一注成全。

有人得會經中理,三教凡夫居寶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