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今年畢業的你找到心儀的工作了嗎?年年都是最難就業季,年年找工作都那麼難。2016年的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二2017年的高校畢業生更是達到了近800萬人。而與不斷增長應屆畢業生數量相對應的,則是在社會經濟下行的壓力所導致的產業結構調整,進而使得許多企業正在強力地進行去產能,並使得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在這樣的宏觀大背景下,畢業生們慌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難如登天;負責就業的老師們也慌了,因為他們頭上都有“就業率”這一需要完成的硬性指標,完不成可是要被約談的。

就在大家都慌的時候,一種聲音就出現了“先就業後擇業”。是的,這樣的聲音在越來越多的高校中流行了開來,學生們找到工作了,老師們的指標完成了,終焉之幕是那皆大歡喜的結局。

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但是,其實這句話才是最大的謊言,儘管我們有理由去相信這句話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卻仍舊不能抹除它欺騙了無數畢業生的事實,而令人滿意的就業率後,其內核只有空洞

損失了畢業生求職的黃金期

“天真歲月補人氣,青春荒唐我不負你”光陰有限,歲月不等人。騎驢找馬,有個工作先幹著,再一邊看著就業行情,一邊擇業聽起來美滋滋,可真相卻常是入錯了行當,耽誤了年華。

在幾年的HR工作中,我發現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有著很大的限制。人們常說好的選擇是成功的一半,找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企業常會根據你以往的工作經驗來決定是否錄用你,所以你在跳槽之後很可能還是會繼續從事和之前差不多的工作。

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想要做飛行員就不要去做地勤,因為你之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和勇氣去做一名飛行員了。

很多選擇了騎驢找馬的孩子常是跳槽了一圈才發現自己已經處於了原來的崗位不喜歡;去應聘自己喜歡的崗位卻又沒經驗,最後只能哀嘆青春空蹉跎,徒留悲切

不但是對於畢業生,“先就業後擇業”還同樣傷害到了許多企業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拜這句“金科玉律”所賜,很多學生常會把第一份工作當做是“跳板”,不安心工作,從而令企業招聘到的多是一些不穩定的新員工。之後的新員工的跳槽則會令企業的人力資源遭到流失,為他人做了嫁衣。

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我曾經因工作認識了一位小型企業的HR,他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我們不會再去招應屆畢業生了,他們總是把我們當做是職業上的跳板,花大精力培養還不是便宜了別人。”

最後,除了企業和求職者,學校也會受到波及

在學生端,“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給了學校一份漂亮的就業率,從而吸引了更多學生來填報,但到了畢業的時候學生就會發現這樣的數據不過“徒有其表”,便大呼“上當”,使得學校在名譽上受損。

在企業端,企業通過校招所應聘到的人才因為“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常常出現跳槽,導致企業人才損失嚴重,從而將矛頭指向相關院校,進而減少與學校的合作。

到了學校自身,隨著與合作企業的減少,學生的就業機會就會進一步減少,令企業不得不繼續在就業率上面造假,從此陷入惡性循環。

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觀的形成,與學生而言是因其對於自身職業規劃的不瞭解,於學校而言則是因其在職業規劃、就業相關方面教育的缺失。舉個例子,很多負責畢業生就業方面工作的老師自身也是在碩士、博士畢業之後直接進入高校,對於求職這一領域,自身也缺乏相關的經驗。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望各大還在找工作的年輕人能夠擺正心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意識,不要再被“先就業後擇業”這樣荒謬的規劃衝昏了頭腦。

先就業後擇業這句話毀了無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