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济南市长清闫楼村,气倒“龙王”斗倒天


农业知识科普带你走遍中国村庄。本期带各位读者朋友走进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闫楼村。据传,明中叶,一户姓闫的人家搬来这里并在雁荡山东山坡上修建起一座小楼居住,久而久之,闫家楼也就成了村名。500多年过去了,小楼早已没了踪影,但古村遗留下的街巷、老树、舍居却仍然像以前那样纯正而绵厚,悠久而深长。抗战时期这里曾诞生了济南市第一县级党组织。本图集主摄阎楼村北侧胜天大渡槽之雄姿,观沧桑巨变。

胜天渡槽坐落在闫楼村北500米处,全长500米左右,宽约3米半,槽深1米六,高4到8米不等,由72孔拱桥组成,横架在两山之间。在渡槽中间位置,建有供方便交通的主桥及桥头堡,桥头堡的顶端,装有4颗巨大的红五星。

过去的闫楼村及所在的坦山片区,,自古缺水,十年九旱,每逢遇到降水特别稀少的年份,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人们至今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季,人民解放军驻长清南山部队就曾派出军用槽罐车为闫楼村的乡亲运送饮用水。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的泰安行署及长清县投巨资在归德镇的顾小庄、南马村附近修建起由三级五站组成的红旗引黄电灌站,而规模宏大的胜天大渡槽,就是输水干渠最重要的节制点工程。

现在的胜天渡槽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为了留住人们战天斗地、奋发图强的记忆和象征,2013年,渡槽及红旗电灌站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中是大渡槽一节桥洞的样貌,整齐而牢固的大石虽经几十年风雨,依然如故!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个热火朝天的修建场景,肩扛手板,一锤一錾地敲打着石头......

站在大渡槽顶,沟底已经长满了蒿草,厚厚的腐烂泥草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